來賓介紹-邱慕天
這集我邀請到一位重量級的來賓~我們歡迎邱慕天~
大家好!
哇!慕天是一個…我好像覺得在五六年前,我就已經認識你的臉書帳號耶!那時候我看到就覺得:「哇!有人可以把信仰講得這麼深奧,但又是一個打電動的、又愛打籃球的,就是一個感覺很活生生的基督徒,但又可以講出很認真的對信仰的論述。」我就很驚訝,有人會覺得你反差很大嗎?
沒有耶,因為我很過動啊!真的,我有過動症。
所以你對很多事情都很有興趣?
對,有一個樂團叫Tizzy Bac,她其實是我大學的學姐,有一首歌、專輯很有名,叫[什麼事都讓我分心],我覺得那個就是我的寫照,真的什麼事都讓我分心。
所以你會有很多的興趣,然後我看你寫說,你整個青少年時期都在打電動,就是電玩成癮這樣。
沒有耶,我哪有!我還打很多其他的東西。
哦?還有不只電玩成癮,你還有成癮什麼東西?
成癮很多阿,例如說卡牌、打籃球、還有玩樂器、玩樂團,我那時候玩樂器玩到得獎嘛,就是就參加樂團比賽,打籃球也有打到校隊嘛,反正什麼事情就是做一做,發現可以做出小有成就。可是後來可能要不是被阻止,要不就是自己興趣又轉移了。
所以我那時候覺得很有趣阿,原來有人可以讀書,但也可以做這麼多事情,然後我就覺得這個人很厲害,有一點崇拜哦,因為你的隨便發一篇文章,那個讚數都很高。
早前我們基督教根本很少有什麼代表性的KOL發生,但是我後來發現,通常什麼議題出現,然後我也不用特別去搜尋你的臉書帳號,很多人都會按讚轉發就可以看到,我覺得就是一個比較是年輕一代的基督教名人的概念。
哇!我都沒有這樣想。
你沒有這樣想哦?那你是怎麼看你的臉書帳號,就是出來這麼多人按讚或分享?
我自己覺得不多欸,就是一直有人說,要不就是寫得太深、或是有點在賣弄那種學問…
都是批評哦?
沒有沒有沒有,應該說我特別會去看這些批評,或者我特別心理素質、完美主義,就會去看哪裡有不好。所以可能有些講好,我就會很快略過,可是我反而會看一些批評的意見。
所以我們這些網民覺得,你可能就是會知道自己非常受歡迎,但你看自己,反而是站在一個很危險的這個網路場域發聲,其實是遭受許多的批評的。
應該說,我也覺得沒有許多批評,而是我自己不太會容許有人批評我,然後他講的是對的,然後我把他略過去不看。
反正就是,我如果覺得他講的是有幾分道理,或是我可能寫的不夠好,引起一些誤會,我就會很在意,就是我一直想要修正,我不喜歡那種…可能被講錯以後就死不認錯,或是在那邊硬拗,那我覺得一直想要去達成一種和解,或是能夠更好的,不管是自己能夠改進的東西就改進,然後也不要去專注在別人的問題嘛。
反正總之就是,我那時候看你的帳號,就覺得我好想認識你哦!可是沒有機會阿,因為我們生活圈完全沒有交集,然後覺得大概很難有機會認識。所以沒有想到,我因為做這個主持這個節目,就有機會可以訪問到你覺得非常的幸運這樣。
邱慕天與神學
我介紹一下,就是我是因為道維老師牽線,他邀請我參加他的專題的這個分享,[當同志遇見耶穌]這個書的。所以慕天今天也準備了大概三、四本書要給聽眾朋友,歡迎聽眾朋友聽了我們節目之後,然後我們來留一下這個你的聽節目的心得阿,然後我們挑一挑,就會有機會,你可以得到書這樣子。
那我想問你,就是因為大家對你的印象,大部分都是新媒體阿、做公共神學阿,就是因為我們這個節目其實是在談每個信徒都應該要做神學,可以聊聊你對做神學的想法嗎?
我覺得做神學就是去看見別人吧,看見神跟從別人身上看見神的形象、或是從其他的事物裡面去看見神的啟示吧!
我覺得神學首先...因為我們都沒有辦法直接的去掌握神,或神其實應該在神學裡面是一個無法被掌握的概念,所以我覺得神學很重要,就是不斷的去追求理解跟不斷去思考,就保持一種不斷思考、不斷質疑、不斷批判的態度去反思自己所相信的東西。
然後不要放棄自己現在相信,可是也保持一種開放,我覺得神學就是不斷的去思考下去的過程,現在我講的是神學,而不是在講基督教神學。
那基督教神學就會比較專注在一些屬於基督教自己內部的傳統,使用這些傳統來批判性或是建設性的去反思。對我來說,神學包含這兩個概念,也就是我同時在思考神學做神學、也同時在做跟思考基督教神學,那公共神學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兩者之間的交流跟結合。
那我自己會仍然去堅持站在基督教神學的方向,去做公共神學。
決定參與的動機
所以這是你那時候參與這兩本書嗎?參與[當耶穌遇見同志]跟[當同志遇見耶穌]的這個製作,就很符合你做神學的想法嗎?回應這個時代這樣。
可是我有我個人的理由啊,就是應該說,雖然你看我寫很多東西、或是關注很多東西,可是一定都有一些動機吧,因為你不可能什麼都關注。
當然你可以把什麼東西都跟神學發生關係,例如說,科學的東西也可以做、植物也可以做、生態也可以做,可是這幾部分我就很少,我就覺得那個是要交給其他人做的事情。
那你的動機,你為什麼會有興趣參與這個話題?
應該說我覺得,我真正看見這個問題是因為,我覺得它觸及到一些教會的軟肋、或是真實生命的傷痛,那我覺得神學,或是在我所認識的基督耶穌的啟示裡面,它應該是要帶我們去面對、還有在生命當中真正得勝。
而如果有神學上面如果有沒辦法回應的問題,或在教義上面造成了弟兄姐妹或是願意來接觸信仰人的失足跟絆倒,那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公共神學問題,也是神學的真正的問題。
所以我沒有辦法去容忍,基督教神學、或我們的信仰在這個問題是沒有處理好,以至於它使一些生命挫折或受傷,不論是他們的問題還是神學問題,那一定有某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是我想要去面對,就是我要開放面對這個問題的原因。
即使我自己可能本來不是受這個問題所困擾,可是它會在我的認知系統裡面產生很深的困擾,就是為什麼這些跟我應該是弟兄姐妹、或是應該是一個我認為是絕對真理的信仰,它在這邊造成了傷害或是產生了不足?
所以這個是我很堅持,要深入跟理解這個問題的原因。
它跟你的負擔是有關係的。
就是說,你這樣談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從我前面自我介紹的部分會引入到這一塊,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要處理的關鍵,那這個關鍵沒有處理,就會對我自己的信仰產生傷害,也會對真實的、想要追求信仰的人產生傷害,那也就變成它是一個公共神學上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我自己也是,有人說我這個節目它結合了創傷、靈性、跟神學,他很少看到有人把三個東西整合起來在做,我覺得確實是。因為我也跟你一樣是做人的工作,所以看到有創傷、或有不公義在發生的時候,我好像也沒有辦法忽視掉這個話題,就自然會想要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覺得,我很欣賞我們在開錄前,你聊說神學就是一直更深的理解下去,你忍不住就會一直想理解下去,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會思考信仰。
那我們再跟聽眾朋友介紹一下,我們這可能會錄三、四集,我想邀請慕天來呢,就是我覺得,討論同志在信仰裡面的位置、或我們怎麼看待同志朋友,一定不可避免的會牽涉到釋經的問題。那很多人都覺得,他已經都知道同性戀的經文是什麼了,但是我們兩個覺得不一定哦,也許還有討論的空間。
網友的訊息與心情
那在進入這一集,我們會專注在釋經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篇,是網友同意我可以唸出來她私訊給我的內容,我想邀請聽眾朋友聽一聽,然後我也想邀請慕天回應一下,當時讀到這個私訊的時候,你有沒有什麼感覺?我簡單唸一下。
這個網友是在德國,然後他看到一間在紐約很有名聲的教會PO了一個他們的立場,簡而言之,這個立場就是反對同性戀,而且認為同性戀是罪,呼籲教會要看到並關懷許多同志朋友的窘境與苦境,然後需要站起來陪伴,所以就是一個陪伴型的教會。
但是這個朋友,她看到這個報告的時候,心裡面是傷心而且複雜和矛盾的。傷心是因為,這個論點她似乎到今天還是反駁不了,而且她說:「我永遠也反駁不了!」這個論點會一直綁架勒索她。
然後想到,這也是她自己教會的立場,而她參加過的神學院也是這樣子主張,所以心裡就有更多的難受和矛盾,因為有很多之前所理解到的神學觀、還有講台上弟兄們講的話語,會在她的腦海中懸繞,那個論點是聖經好像攤開來白紙黑字在她面前,她完全無法反駁的那一種。
當然還有一些弟兄姐妹知道她的處境,她本身就是同志朋友,這些弟兄姐妹就會說:「欸!你知道這是神不允許的,但是你知道,你還是有一條活路啦!你就是享受神的話,以後會改變的阿,就像很多單身的阿、異性戀阿,也有他們的痛苦之類的。」所以好像,她的這個難受是大家覺得這是可以克服的,所以她心裡面有一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她說她從小也很想像那些開開心心的異性戀伴侶,一起長大、一起服事、一起手牽手過正常的教會生活,但是她知道她無法,她永遠都無法 ,也是為什麼她選擇離開教會。
她離開以前非常長久又深入待的這個基督教的群體,很主要的原因是她說,不想要在這種無止盡的神學撕扯當中,反正就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走人,也不期望有任何人會來愛她或關心她。
她想說我要自立自強,我也不想再去其她人的教會了,縱使他們是LGBTQ的這個這個立場,因為她認為自己的立場是:「我還沒有放棄基督教信仰,但我也不想捲入其中很激烈的,好像永遠不會結束的那種政治文化的辯論,而且就我個人而言我從來沒有參加過一次同志遊行,也從來沒有在教會中得到真正的快樂,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教會,完全的離開。」
我覺得蠻難過的,從她這個論述字裡行間可以看到,她有一種剛說了一個說不出口的痛苦,因為大家覺得「妳應該可以勝過阿!」對,這很辛苦,但妳應該可以,但她覺得她真的好盼望可以跟其他異性戀一樣,就是正大光明的跟伴侶一起服侍、一起愛上帝,而且她說有一種永無止境的神學拉扯。
那的確是有神學拉扯阿,但是不是永無止境,我覺得我們有在對話耶!就是說,至少她前面講紐約這個教會,其實我有知道這個文件,我也有去閱讀這最近的事情,但其實來說…例如這篇文件,他已經是在原本的福音派立場上,又稍微再更多走臉。
當然我覺得他還是在很多的部分,重新再去唱了一些傳統的舊調,而沒有真的去很仔細的去批判反思過他們,我覺得這個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稍微來談一下,我們從聖經裡面,我們怎麼去回應或是去驗證,同性戀是罪的這個說法吧。
我自己之前做過一些相關的,就是研究或閱讀阿,我覺得對一般信徒來講非常困難,因為如果他自己想要搜尋一些資料的話,這些資料網路上面,正反方的不見得都很可取,應該說有些是很偏激的,所以很難辨讀哪些資料是可以參考的。
後來我那時候做這個研究的時候,我去神學院找書,我還發現,不是所有神學院都有完整的書,還要跨好幾個神學院我才找到我想找的資料,因為我找的是中文的書籍,所以更少,所以我覺得其實對一般信徒要找這些資料是不容易的,那我是滿希望在這一集我們會嘗試。
我們主要參考的一本很重要的,作者是海斯,他寫了一本[基督教新約倫理學],他寫的一些他對這個解經應該是蠻經典的一個方向,覺得可以給聽眾朋友參考。
慕天與朋友的對談經驗
那在我們進入這個節目前,慕天有沒有什麼行前知會大家,覺得等一下開始聽這個釋經的時候有一些心理準備呢?
其實海斯這本[基督教新約倫理學],他應該是把同性戀這個神學倫理的問題,放在他的附錄裡面,[活出群體.十架與新造的倫理意境],他的書的主要是從這三個架構,去分析跟重新整理他對於新約的詮釋系統。
那我特別感受到很深的,是他在後面的附錄裡面,其中當然是一個講戰爭的部分、一個是講這個同性戀這個問題,我最感受深的是他其實是從自己一段對話的經驗開始往下談。就是跟一個同志基督徒朋友,他作為神學教授來跟這個有問題有掙扎的朋友對話。
我自己其實過去在美國的時候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也是美國的朋友,我跟他對話之後,他開啟我很深的反思,讓我意識到自己很習以為常的觀點,其實真的對實際上一個友人的生命造成很大的苦痛跟困擾,也是他過不去的。
我其實在那天對話來的時候,其實沒有覺得他一定過不去,好像那時候覺得是靈性的位置、或是境界的差別。就是我那時候也是跟他講說,用我的例子告訴他:「我也未婚阿、我也守貞阿。」然後他告訴我:「可是你有選擇阿!」所以我這樣談的時候,我並沒有辦法被他說服,也就是他好像背了一個更大的十字架是我不認識的,大概是這樣。
可是我就覺得說,他可能需要更多的靈修、或是更多的陪伴、或是更多與神親近關係,他就可以勝過,當時我也是這樣想。那我這樣的想法理論上是對的,理論上應該可以是這樣子的,可是在信仰上面,我覺得是很沒有人性的,或是說,我覺得是很自私的,或是說,不是一個基督化的思考。
這個是我當時沒有很確定這個立場,以至於我不敢說的很強硬,但是我心裡是這樣想,就他告訴我他沒辦法獨身。
很像前面一開始那個女生寫的那段文字,就是當別人覺得:「你其實可以勝過阿,雖然很辛苦。」然後她有一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她很難告訴別人,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這個對我來講,不是守不守真這麼簡單。
推薦海斯的原因
我覺得是這樣,那這本書我就覺得他非常的有人性的去處理這個問題,儘管我們最後結論稍有不同,可是他的解經還是,第一個非常精彩、第二,我覺得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閱讀經文,然後把靈魂的處境考慮進去的,這是一個我非常非常推薦的一個神學的全壘打!
而我自己少數推薦的幾個我很欣賞的、受啟發的神學家都是這樣,我也希望自己在論述、跟論述這個議題的時候,我也是把我的生命倒空,放到經文跟放到神面前,去運用我所有的理性跟智慧求神啟發。
所以我自己其實在寫這個,當我寫到後面的時候,特別是越寫到後面,我就很多次自己都被感動到,就一直哭一直哭,我覺得自己怎麼會寫出這樣的東西?這不是我寫的,就是這不是我的自我寫出來,不是用智性寫出來的,是聖靈在一直在透過我的思考,已經把我帶到一個不斷去突破跟觸摸我的地方。
就是說,最後這個問題是非常的,非常感動我的一個經歷,所以我覺得有機會透過這樣的經文跟解經一起思考、陪伴、服事,是神給我的一個機會,那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我們在與同志同行,與耶穌同行,那我覺得,這也是海斯他的文字給我感受到力量。
所以你想讓聽眾朋友知道,其實你是用生命在做這個神學、嘗試提出一些看法,然後他們可以理解是有人性在裡面的。
神學研究的心情
我也想回應是,我當時候做了一點這個相關的研究,可能讀了十幾萬字的書,然後寫了一個幾萬字的一個報告,當時我寫完報告停筆那一剎那,我就想說:「完蛋了!原來我得出一個跟傳統立場不一樣的結論。」而我既然已經深刻的研究,並得出我的神學思考,我一定要採取行動。
但是天啊!我才不想要採取行動呢!因為在我當時完成報告的時候,正是台灣越演越烈,就是很明顯的有反同、挺同的立場的時候。這時候你選任何一邊出來發聲一定都被打得很慘。
那時候我就覺得我沒有勇氣耶,我已經做完我的思考,但我沒有勇氣把這個想法放到檯面上跟大家分享,我沒有覺得要強迫別人接受我的看法,但是光把它講出來,對我而言壓力就很大。
所以我在想,慕天你寫了這個文章,你在[當耶穌遇見同志]裡面寫了一篇很完整的釋經的文章,對於這個同性戀的經文。你當時有沒有這個掙扎?因為你知道你寫出來,你表明了你的某些釋經的立場其實可能會遭受到一些批評。
沒有,應該說是我覺得,我對很多在爭吵的議題的時候,其實可能會看到我最常做的一個做法,是我不吵架。也就是說,如果我知道一個議題大家都雙方的對立很激烈的時候,我通常會做的事情是,只挑那一些最具傷害性的言論,進行證據上面的處理。
也就是這個是我過去,有時候你會看到我在幫教會講話、有時候你會看到我在幫這些權力運動團體講話,都是因為我認為有一邊已經很嚴重的在抹黑或是誤解對方,就是有很多事實性上面的錯誤,或是很多意識形態的情緒已經加進去了。
我會希望這個東西情緒上能降溫,然後大家能夠更多的同理對方的立場,所以我在看得到的範圍內,我想要處理最明顯的一些扭曲的問題,那希望讓這個討論聚焦一點,然後讓大家繼續吵。
有點像是裁判,或是說看到兩個拳擊手在打架,已經打到有點在咬對方的時候,那我會有點想要雙方能夠分開一點,然後之後你們再繼續打。
我自己會覺得,我可能有自己想要處理比較細膩的結論,可是目前大家沒有那個空間去聆聽,所以我能夠去介入的時候,只有在覺得有一些招式已經是有點很明顯叫犯規的,那我就會希望大家提醒一下,說為什麼這東西是犯規,或是你沒有你誤解的地方很嚴重,希望大家是打到開放可以被打的地方,不是打到那些不應該攻擊的要害。
有時候大家會不知道,因為那個東西已經太上火,或是對方的認知差已經太大的時候,這個是我們很不幸看到的。
那我自己比較細膩的處理反而是這一篇,是我在19年下半年秋冬的時候寫這篇的時候,我覺得已經是一個我可以真正比較細膩的表達出來的時候,所以反而會覺得在做這件事情,沒有那麼的有壓力。
還有相對來說,我目前大概還有大概十幾組比這個更有壓力的、神學的問題,我目前還壓在後面,所以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它是很清楚的,就是應該是到處理的時候,處理的部分一樣,就是所有東西都要講脈絡、看證據,並不是立場先行。
我覺得有些事情為什麼後來被感動,是因為我只有想要把神的聲音、或是領受到的部分一步步加進去,可是最後到底會被帶到什麼方向去,我其實不知道,所以其實我為什麼後來被感動,是因為我一開始沒有想好會寫成這樣的結論,或是用這樣筆觸寫出來。
寫到後面的時候,我感覺在原本的架構上面被感動、被觸摸,所以才會被自己...那個是我嗎?還是那個是聖靈給我的感動?所以如果一開始就想好、或是一開始有結論,那當然不會感動,只會覺得終於把我想說的說出來了。
可是我常常是在寫作當中,被觸碰、被釋放,或是像現在講道的服事當中,跟聖經或是把生命自己融為一體,所以我其實覺得這是一個服事,這也是一個祝福。
那在這個立場上的時候,沒有道理我會需要畏懼或害怕講這個話,因為我自己覺得在這裡面已經領受到恩典了,那把這個恩典傳播出來。
那反而是我如果,我真的是帶有一些議程、一些agenda,像是有些人,我覺得用很去脈絡的方式在控訴,那他們可能會覺得這樣講我會覺得害羞、會心裡心癢癢,就是有點好像被...小心思被拆穿了,但是有些人好像想要這樣講,那我覺得沒有。
第一個,那個文字的理解真的是差太遠了。
第二個,我自己心裡我覺得我很坦白,我非常光明正大,所以我並不害怕有些人因為立場而攻擊你,因為我覺得那些攻擊是沒有道理,或是你在揣摩想要誅心的方式,那個東西我並沒有被戳到。因為我在神面前,我的良心我覺得是很清澈透明的,我沒有想要去得到什麼好處。
事實上沒有好處,那個東西老實說,我們沒有什麼利潤,也沒有什麼討好,就是這樣子,如果你覺得這東西可以讓我得到更多的講談,或是在教會裡面更受歡迎、出名,那我說不會,我會談一些其他議題嘛,所以都沒有這個東西,那我覺得你要用什麼方式去不同意呢?
那我就是,你就要透過我們的證據,透過我們的經文,就像是馬丁路德,他當時要對抗那麼大天主教會,那他就說他有的就是聖經,所以一樣我們回到聖經來談。
所以很希望這集節目,我們提出了對釋經的觀點,也許跟你相似、也許不同,但就是我們用觀點來對話,歡迎大家不要立場先行,那我們就進入我們的主題囉。
Σχόλι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