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到牧師登高一呼,宣告神告訴他,「教會要復興了!」「神要建立一萬間教會!」 你會熱血澎湃,滿心羨慕,還是心中一驚? 如果很信任牧師,大抵上我們就相信他的感動,
如果有些困惑,我們就會持續觀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也許需要更多的「證據」「印證」,
例如:真的有大量的新朋友加入、有企業大額奉獻建堂
我們可能就會更願意相信這是神的帶領。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
你對聖經與信仰熟悉到一個地步, 第一時間你就能判斷牧師的神學觀點為何,
你還會進一步比對你自己的神學觀點,
做出批判性思考,同意牧師哪些部分,不同意哪些部分,
即便有些跡象,也不願意過度依賴印證,
更成熟地信徒,甚至會有智慧的採取相對應的行動。
不過這篇文章,我想討論的不是基督徒會不會過度信任牧師?
而是思考:基督徒是否過於輕率地信任印證?
我覺得人們喜歡聽別人得到印證的故事,包括我自己。
當你聽到夫妻見證,分享當初跟對方交往,是得到神如何如何的應證。
當你聽到工作見證,分享面對危機時抉擇,是透過應證化險為夷,
是不是特別心中得到激勵,也特別羨慕,
希望神也能給自己蒙福的人生?
最好還來點「特殊待遇」。
例如:直接告訴我「這個人就是上帝給我的!」
但是,聽見他人得到印證的「見證故事」,
這會不會跟商品營銷見證一樣,可能是種「倖存者偏差」,
因為失敗案例是被忽略的,導致人們有過度樂觀的印象。
當基督徒過度把信仰建立在印證之上,
會出現「選擇性注意」的心理效應, 意思是大腦會關注與自已原有觀念一致的訊息,
忽視那些與自己觀念抵觸的或不感興趣的信息。
這導致「印證的危險性」。
「印證到底有多危險呢?」
(一)過度解釋
例:「如果他是神為我預備的那一位,我跟神求他今晚會發訊息給我。」
它可能導致我們陷入主觀的詮釋。我們可能會解釋每一個巧合或跡象,將其視為神的指示,來佐證自己該相信什麼。這種硬凹的傾向可能導致我們走上錯誤的道路,因為我們依賴於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神的智慧。
(二)疑神疑鬼
例:「上帝,如果你讓教會復興,求你讓每次的禱告會人數都爆滿。」
例:「上帝,如果你真要我讀神學院,求你給我更多證明。」
印證可能會使我們變得焦慮和不安。當我們開始依賴各種迹象和印證來做決策時,我們可能會陷入疑神疑鬼的狀態,因為我們不斷地尋求外部的跡象來確認自己的選擇。這可能會讓我們失去信心,而不是建立信心。
印證不應成為信仰的主要根據,
讓我們產生一種不健康的依賴,
而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們應該相信神的話語和真理,
而不僅僅是尋找印證來增強信心,
依賴特定的方法,決定下一步。
我們的信仰應該建立在我們與神的關係之上,
信而跟隨,很多時候考驗的是「信心的跨越」。
信仰不應該依賴「印證」
印證,是我們在基督教生活中經常談及的話題。
從聖經中的各種故事,
如基甸的羊毛、希西家的日影,以及以色列人的雲柱火柱,
我們挪用這些印證的故事,成了我們信仰的重要部分。
特別在年輕信徒身上,我們會求感情的應證,
我曾經在podcast分享對此看法,這裡不贅述, 可搜尋《我在談戀愛02》—暈船須知之心動作戰策略》
我當時的結語是:
「聖經當中求印證,人家是在為神國幹大事欸,
是在決定要不要打仗,不是你個人婚姻問題。」
重點在於人要求印證,跟人想寄託占卜的理由一樣,
通常都是有件看重的事情,
我們非常在乎事情的發展與結果,
很擔心不如預期會產生的痛苦,
也對自己跟上帝信心不足,
所以,好需要外在的力量撐住自己。
就像我的好朋友深受這些占卜、星座建議的話語影響,
我能理解朋友是因為生活太艱難了,
忍不住想寄託一個更高的存在,
期待有些好事發生,能安慰心情上的挫折與焦慮,
我想,這裡頭值得肯定的部分是:
在強烈的不安與焦慮中,
我們可以尋求神的引導和確認,
可是,這印證不應成為我們信仰的基石,
我們可以單純的傾訴不安,
但不需要「規定」上帝用什麼方式給我們保證,
我們才肯更多移動,
那始終信心不會被砥礪操練起來。
有時,神會憐憫我們, 給予特殊的恩典。
但更多時候,
當你硬凹應證佐證自己的「想要」時,
會不會當事情發展還是不如預期時,
你會產生更大的失望,甚至對神感到憤怒,
認定上帝必定是不在乎你,才會欺騙你、玩弄你呢?
其實,我們正是因為消化不了的痛苦,
需要怪罪上帝,需要責怪的對象,
不然,我們如何重新原諒自己呢?
聖經給予了很多信仰原則,
也揭示上帝的性情,
我們應當尋求祂的智慧,
求主幫助我們安頓內在的紛亂與不安,
而不是在患得患失時,
輕率地信任印證, 信心的功課在於:
不急於求速效, 一步一步依靠上帝前行,
理解「掙扎」對生命模塑的重要性,
「掙扎」讓我們更清晰問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