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是「我也是個神學家 」我們再度歡迎愛臨到現場來,歡迎愛臨!
大家好,我是愛臨!
我真的很高興就是每次可以跟愛臨聊天,都會覺得我很被啟發欸,就是很多想法就是你可以滔滔不絕的講出你的觀點,然後你說都是你想過的。
我腦袋是過動的腦!
就不能休息!
就一直在想事情!
而且我們剛剛就是有找空檔的時候聊天,光是你在想事情之外,其實你不見得就是需要講出來,但是如果碰到可以討論的朋友,就會超興奮,兩個人可以聊得很開心。
對啊對啊對啊,因為這些東西還是要跟可以共鳴或是可以討論的人,才有辦法真的講嘛!
你覺得怎麼樣的聊天對象最容易激發你?就是對你已經在思考的事情有新的看見!
我想應該是我們是類似的人,就是每一次腦袋都在想一些有的沒的。
哦,每次在想一些有的沒有的。嗯,這樣真的不錯,就是一個主題兩個人都想過,就有不同的觀點。
或者是說還在process,就是還在思考過程當中,然後需要一些不同的意見去刺激,然後這個時候就很需要火花,那就可以激盪火花這樣。
是,那我們今天的題目呢,因為談「我也是個神學家」嘛,其實想要跟大家聊就是這是神學三部曲的第二集,想要聊的是,其實人人都應該要做神學,都可以做神學,不用覺得很有壓力。其實我當初取這個神學少女的名字,後來覺得有點丟臉啊,因為講自己少女。
欸,你現在很多牧者都認識你你知道嗎?
真的嗎?我不知道!
我現在很多牧者就突然間跑來跟我講說,「欸,我們在來的路上在聽神學少女節目。」沒想到是你在上節目。
這些牧者是年輕還是老的?
哦,都跟我差不多年紀。
哦,那不錯不錯,哈哈哈哈,年紀如果比較大我比較有壓力。
哈哈哈哈。
那我覺得我當初取這個名字,當時有好幾個想法。簡單來講就是我覺得,神學是一個大家都覺得好難好難的東西,很艱澀的東西,但是少女呢,就是大家覺得很親切、很可愛啊,或是可能大家想到少女就會出現一些畫面,比方人家會想到美少女。今天有網友在留言說,就是類似是不是一個神學美少女?那我就想說為什麼不能是神學醜少女呢?或是胖少女呢?或是怪少女呢?為什麼要對少女要
一定要美少女?
對啊!幹嘛要既定的想像呢?所以我就覺得把兩個很衝突的很硬的神學跟大家很親切的少女合在一起就有一個衝突感。那當然是第一個是,當初登記Podcast需要想個名字,所以我臨時想的。後來我覺得其實我那時候有這個概念,是因為我內心有一個期待就是,神學不用很難,你覺得你是一個少年或是一個少女,你都可以試著思考看看,就神學其實是一個很親切、而且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對,而且我覺得神學應該是貼地氣的。因為我們之前有聊到就是說大部分的人對神學的想法都是它很高,
離我很遠,然後很高深,就是我覺得神學似乎又更靠近哲學那一個圈子,我不是學哲學的啦,可能我覺得學哲學的人也會不太同意我的想法,就是我們也覺得讀哲學的人有點難懂,好像讀神學的人也類似,可是事實上如果,我之前因為我記得不知道跟誰講,不知道跟你講、跟誰講,就是如果那些大的神學家他們讀的聖經跟我們是讀一樣的聖經,他們也可以得出對聖經這些論述、會這些意見,那我們也可以啊!因為我們是讀同一本聖經,而且重點是我們領受是同樣的聖靈,也都是給人智慧、給人知識的聖靈,那為什麼他們就可以變成神學家,我們就不行?對不對?其實可以,只是我們把它想的太困難。
而且到底什麼叫做神學家呢?好像加上一個家就是變成很厲害?那其實當然啦,就是我們會說這個是心理學家、什麼專家學者。但是大家會封號給他,因為他提出很多創見、很多洞見。但是其實我覺得,我們用這個大家都是神學家,是一個比較可愛的稱呼,強調表達的應該是,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你願意自己思索的話,你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的神學家。
是啊,之前好像校園出版社有出版一本書也是講每個青少年都是神學家!那如果青少年也可以變成神學家,那我們為什麼不行?
就好像打破那個神學這個殿堂的門檻,本來有個很高的門檻,現在如果大家都談論跟喜歡的話,其實你會發現這個殿堂的豐富,是大家都可以享受的。
而且我其實在想啊,可能我們的聽眾裡面,有些人已經在做神學的過程裡面。也就是說,你已經在思考聖經裡面到底講這句話什麼意思。或者是說,針對某一個議題,到底聖經的意見是什麼?你已經在思考這個東西,其實你已經開始在神學裡頭,你已經在做神學,當然你可能不會說自己是神學家,可是其實你已經在做神學,所以當你開始有得出一個結論,而且你可以跟人家分享,你的得著是什麼、你的意見是什麼,那其實你已經是,我不能說神學家,可是真的在做神學,然後你已經在接觸這個這個東西,那它不是那麼遙遠。
其實你剛剛聊到說,有一些牧師在聽我的那個頻道,我覺得很有趣,我先講講我以前對牧師的看法, 就是會覺得牧師就是標準的華人文化嗎?我覺得牧師很讓人敬重啊,然後牧師的意見很寶貴啊,就很尊敬的,而且會覺得牧師是一群很靠近上帝的神人。就是他們很屬靈,然後我之前訪問你的時候,也有聊到說宣教士也是等級比牧師的屬靈程度更高。就是有一個屬靈等級的那個概念在我心中,但是我記得好像到大學的時候,參加青年宣道大會的時候,那一天我走在中原大學的校園裡,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我們現在這一群人可能二十幾歲,但是也許過二十年之後,整個基督教會的中生代就會是我們了。而且我們當中很多可能團契現在你看起來,就是很遜的啊、很不負責任的啊、很愛擺爛的一些弟兄姐妹,其實可能都是將來的牧師,只是我們一起經歷了一個放蕩不羈的青春,後來果然等我畢業,根本不用十幾年,畢業兩三年之後就開始陸陸續續有契友啊、比方說我們的主席就開始做傳道人了,再過幾年就開始越來越多,就是我身邊的朋友可能就是所謂的傳道人,不久就開始有傳道人就晉升為牧師了嘛,可是我看見他還是我原本認識的他,我就會覺得好有趣,我以前會覺得牧師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角色。
而且他應該有一個,可能在你腦袋裡面想像是有一個刻板印象,他應該長什麼樣子。
對對對對!
什麼樣氣質!
對,現在我可以跟我的牧師好朋友,我們在貓空喝茶或是去永和逛夜市啊、穿個拖鞋啊、就是牧師這個身份代表著,不是一個扁平化的想像,而是一個立體化、就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只是他們願意回應上帝給他們的感動、是去承擔這個責任,就讓我感覺我有一個平衡,我又可以看見他們是尊敬他們的神聖性,因為他們回應召命,但也可以看到他們的平凡性,因為他們就是一個平凡的人。我覺得我們看待我們自己也應該是這樣,就是我們每個信徒,我們是君尊的祭司,所以我們有我們的神聖性,但我們也有我們的平凡性,所以做神學可以很高大上、很神聖,但他其實也有非常庶民的 貼地氣的那一面。
是,而且我真的覺得也不要小看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東西,因為就像我剛剛說的,既然我們跟那些偉大神學家讀的是同一本聖經,我們領受的是同一個聖靈,那其實特別是當我們面臨到你生命中的一些困境,或是一些議題,你正在困惑中,你正在思考到底我的信仰是要如何回應這個問題?如何給我答案?對這個過程其實真的不會比那些大神學家所經歷或是他們發展出來這些神學論述的過程更卑賤,我沒有我覺得,我覺得其實一樣神聖的。而且事實上是一樣的過程。因為神學本來就是在回應當代的議題,我常常很有興趣去研究或者是說很熱衷想學習其他我們過去歷史上這些大神學家的弟兄姊妹講,我說我們在讀他們的神學時,必須要放回去他原來的處境,因為他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論述是跟當時的環境有關係,跟當時的文化、背景,他正在處理什麼樣的議題衝擊到教會、衝擊到信仰,以至於他才會有這樣的論述。所以就算你要讀那些大師的著作,其實你是必須要回到那個當時的背景,就很像我們在讀聖經,我們也是學習盡量回到當時的背景,去那個背景還有脈絡來理解聖經到底在講什麼。
我其實想到說現在神學院裡面,因為把分科分得很專門,所以比方當你學系統神學的時候,討論比方基督論,我們上一集聊的,我們就是很認真把所有的大師對基督論的看法列出來,可是其實那個是很冰冷的,而且老實講我覺得是記不住的。除非你是一個狂熱的邏輯份子,愛邏輯所以就會記住。一般來說就是因為他那些思維是很希羅的哲學思維,但是如果你讀到比方神學的故事,當時為什麼他們在吵這個而且吵這個裡面有多少的腥風血雨,有人甚至喪失生命,或是整個岌岌可危的神學,因為一個人力挽狂瀾 就你讀到那些故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些系統神學的教義,它對我來講我覺得我讀過這些故事、那些歷史,我回頭看,我就會覺得那是血淚。是上帝的恩典才護理這個概念保存下來。所以好像其實因為分科很細,就好像我們現在上課讀歷史地理,都把它分開來,你是沒有感覺的,可是如果你知道這個城市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歷史,你就會對這個城市,不是記住它的位置而已,會更有感覺。
所以你不是記住數字就是哪一年這裡發生過什麼事?其實它沒那麼冰冷。
對啊,真的。其實你看系統神學,簡單來講就是把很多相關的東西分類,然後放在一起,所以它有點像是我們讀歷史。如果要討論中國經濟的變化,我們可以把每個朝代,從遠古青銅時期,到後來比方說,春秋戰國、漢代啊這個發展,我們就可以看出整個經濟史就會很有趣。所以你前題應該先有一個大的、就是宏觀的一個敘事,對聖經整個大故事的理解,你再去看這些系統神學也好、歷史神學也好,甚至我很喜歡的靈修神學也好,你都可以讀到這彼此是緊緊相連的 ,那我也看到一個資料,就是其實在1998年,非常多年前,普林斯頓神學院當時有為他們的牧師開了一個課程叫做牧師神學家計畫,因為其實當牧師很辛苦的是,他們有很多功能性會眾的需求,我要主持聖禮啊、我要施洗啊、喪禮啊、會眾啊、探訪啊,還有很多教會行政事情,所以其實我們如果用職業來看牧師,他就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那種冰山圖,就是你看到牧師好像禮拜天出現那兩個小時,只是冰山一角。冰山底下牧師有超級多的,不管是探訪,還是行政事務要處理,所以牧師真的比你有時間做神學嗎?我覺得不一定耶。因為有可能他跟我們一樣,就是上班時間被很多淹沒的事情,那個忙碌塞滿了,我怎麼靜下心去思考我對神學的一些新的看見?我覺得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如果我們對牧師期待就是,牧師負責做神學啦,你做完告訴我們的話,其實這樣蠻危險的。
而且其實牧師很辛苦,我自己也是傳道人,所以我也知道,不過我算是一個蠻幸福的傳道人,就是我在當傳道人的時候,我的行政雜務沒有那麼多,那所以我講道我可以很專心在準備講道,照我聽說北美的教會也是行政牧師,跟主任牧師是不一樣的。主任牧師主責就是講道。
帶領教會的方向嘛!
對,然後是這樣處理這些雜事,或是說那些行政要務這些事情是另外一個牧師在做,可是在我們華人其實傾向是兩個要合在一起,那就很困難,然後我也甚至看到很多小教會,牧師是很可憐的他、他其實就一個人做所有的事情,對不對?然後他就是校長兼撞鐘,然後打掃,會友家裡一發生什麼事情,他又立刻要跑過去,這個又出了一個車禍,他又要跑過去、那個心情不好,他要去安慰。
就是他同時又是一個心理學家啊,然後會議主持人啊、企業家。
而且他每個禮拜都要講道,他每個禮拜都要生出一篇,老實說,如果他這麼忙碌,而且他講道的頻率又這麼的密集,其實他很難維持一個比較好品質的教導,其實。
是啊,因為如果認真按照這個、如果在神學院學的講道的方法的話,大概寫一篇講道需要20個小時左右的預備功夫。
對,而且我以前的訓練是要提前三個禮拜準備,就是說有很大一個部分你需要默想,然後你需要去閱讀然後你需要去整理你的論述,所以其實不容易。
我覺得這邊可以多說明一點,可能聽眾朋友沒有講道的機會。像我們、像你想像的,如果你真的要本於這個聖經去講道的話,你其實是需要對這段經文有新的亮光,是你必須讓自己沉浸在經文裡面,當然可以做很多前置作業的學術研究,去查一些資料,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經文要先對你說話,你才有辦法在你的講道裡面是真誠流露。
沒錯,你才會真的能夠使用這些經文或是能夠真的把這些經文解釋,讓弟兄姊妹、可以貼近弟兄姊妹的處境,然後可以向他們說話,所以其實它是要花很多的時間做準備。
我們是要先讓經文向我們說話,就先講到感動我自己,沒錯我才能講出感動別人的道,所以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嘛。所以三個禮拜一點都不嫌多,還有點太少了。
對,但是那是最起碼。
所以我覺得其實牧者有牧者的困難,那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個節目主張說大家都可以是神學家?就是因為其實信仰是可以集這個公共智慧、集體智慧,大家是可以互相交流。其實在剛剛我提那個神學院計畫裡面,就有牧者參加完這個牧者神學家的計畫,他就有分別出來的時間可以上課、可以閱讀、可以整理思索。所以他就回饋說,這個光是這一點點安息的時間,就使他的講章更有深度了。所以大家會覺得好像有很大不一樣的改變。
所以其實我也主張大家都應該是個神學家,還有一個另外一個理由啦,就是我們的確需要有一點分辨能力,那就像我上一集有提到,我們華人傾向就是會把權柄看得很神聖、完美無瑕,所以當我們一旦認定那個權柄之後,我們就覺得他講的話都一定是對的,可是這會是有危險,因為有可能犯錯,他真的有可能犯錯,他也真的有可能在聖經解釋上面沒那麼的周全。那這個時候其實信徒還是需要有一點分辨的能力,那如果你沒有分辨的能力,你沒有習慣一個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你就分不出來。你就很容易被帶走,老實說很多異端其實是這樣開始,所以分辨能力很重要。那第二個我也覺得如果你只是習慣照單全收,你到最後的信仰其實是會死的,怎麼說呢?因為你其實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我講一個小小例子,我剛信主的時候就被教導不可以有婚前性行為,可是我那時候又在當青少年輔導,如果只是照單全收,然後因為教會這樣教導,所以我就這樣教導學生,其實學生很難維持,他很難。他很難、你很難,他知道那是標準,他知道那是教會教導,可是當他面臨這個誘惑的時候,他就不知道為什麼我需要堅持,所以你必須要知道為什麼。而且最好是他自己思考出來的,當然如果旁邊有人引導也可以、也很好。可是無論如何,如果那個信念是經過他思考而產生的。他會比較容易守得住,這樣聽得懂嗎?
我覺得你在表達的是說,如果我們照單全收,然後我們再去可能傳遞這個信息的時候,我們大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們就會把信仰變得好像很標準化或是律法。
沒錯!
就會把重點放在對與錯,而不是why。為什麼這樣子的傳遞信息,很容易讓別人從我們口中認識的那個上帝是一個很嚴厲的上帝。
而且就是一個律法主義的上帝。你只要照做就對了,你不要問為什麼。其實不是,我覺得上帝是允許我們問為什麼的一個神。
其實我前陣子跟人分享說,我覺得我在教會裡面討論一些議題,有種感覺像是這樣,就是我告訴你這個伊甸園裡面的果子你不要吃,然後我跟你說那是禁果。教會就這樣告訴我們,這時候發現有人偷吃了,然後教會就覺得怎麼可以吃,那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好,那我們就不要談這個話題,我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就無視這個造成問題的人。所以就會造成很多後續教會的尷尬,其他信徒會覺得那你前面就是義正言辭說不可以,現在,好,很明顯有人是這樣子,那你要怎麼看待?
對啊,然後又沒處理。
對,然後信徒就會更生氣!
為什麼不處理?對,所以我會覺得,我從對我從我剛信主的時候就開始在思考類似這些問題,就是說我不想要只是照單全收,只是你告訴我說不行,然後我就照做,我要給自己一些聖經的根據,還有理由來接受這個指令好了。或是接受這樣的一個教導。
我覺得你剛舉婚前性行為的這個題目,也是我一直在思索,就是我這個也是、應該說我還在做神學還沒有做出來,但是我確實有覺得因為我也做青少年輔導嘛,就是這麼多年在談這個議題,我有觀察到我自己,就後設一下我自己那個想法的變化,一開始我就是照單全收,直接覺得可以跟不可以,尤其是我大學信主的時候,我就會特別覺得一定要小心,不能越界,所以很容易活在一種罪惡感當中,因為什麼樣叫做越界呢?有一點點的親密,你有到最後反而先算不算越界,其實心裡會有壓力,而且不只是我,我發現很多的,因為這個不能婚前性行為包括可能看A片、或是這種色情的誘惑,所以普遍我覺得我身邊的弟兄們,都在一種罪惡感當中。因為對年輕人來說,性就是一個比較強烈的刺激,所以幾乎等於是年輕信徒都不能逃過這種性的罪惡感,那到後來我繼續當青少年輔導的時候,還是很年輕嘛,所以我就是,好吧,我覺得我不能不知其所以然,那我找一些科學論證,證明為什麼神這個律法,如果說是對我們是愛的話,那到底婚前性行為對我們有什麼害處?我找到一些論證,然後證明真的好像這個很容易在情感上面受傷啊。還有什麼的、劈哩啪啦一堆的。所以我開始跟學生講,我講了一些科學論證,但是我更往後再想,又再過了幾年,我覺得,欸,我開始思索其實性這件事情,它是一種關係的原動力,我渴望跟人連結,而且常常性的另一面是一種孤單感。我感覺我好像不被愛、不被喜歡,所以其實回到人性觀來思索性這件事情,就神為什麼創造性?為什麼它是禮物?跟為什麼我們要保守我們的身子?聖經不斷的說那個逃避淫行,為什麼淫行會使人的靈魂受損?我覺得這就讓我對這件事有更多的思考。所以我甚至現在在讀到一些新的概念,比方有人會提出,講這個不知道會不會很震撼?有人會提出當時候的歷史背 景,在古早的時候發生性行為又沒有避孕之事,非常大的可能就是讓這個女子懷孕,所以你當然應該要成婚,就這是個嚴重的事情,你不能隨便的,你要負責的。但是現在如果有了避孕的知識,跟現在人晚婚,那這個律法它是不是我們當然知道身體是要看重,是神所珍視的、是聖靈的殿,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死守在這個律法上面,就有可以討論的空間。我覺得這很有趣,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我光是聽到這些新想法,我就不會像我早期一聽,就覺得,喔,這什麼異端學說?為什麼要這麼嚴?怎麼可以說好像可以?可是我就覺得這引發我去思考,那就做一個例子給大家聽聽,不知道大家對婚前性行為有什麼想法?
我稍微分享一下,就在前一陣子發生的事情,就是我在牧養那個華人教會。群組裡面就有人,總之就是另外一個弟兄,可能那個弟兄基本上他認為,他就跟大家分享說,他結婚了,他在美國結婚,然後是登記的,然後就有人非常的不以為然,覺得這個是不合神心意的。
因為沒有舉辦聖禮。
對對對對對對,然後呢,然後重點其實我都一直在看他們討論而已,我沒有發表意見,然後就突然間被cue了。
那就回應啦!
沒有,我就說,我不要回應。
喔,你還有這一招。
我當然可以啊!我就說我不要回應,因為我知道我回應了,我的答案就變成標準答案。我就說,如果對這議題有興趣的人,請你自己去去查經,就是你思考幾個方面,比如說到底婚姻的定義是什麼。聖經裡面婚姻的定義是什麼。然後因為他挑戰到的就這個裡頭的討論,挑戰到底登記結婚是不是合神心意的?還是一定要有聖禮才是合神心意的?才算是一個有立約的婚姻。所以你就去看嘛,舊約新約拿出來看,就去看到底聖經怎麼說。什麼叫做婚約?定義是什麼?然後再來,當然就是講到姦淫的定義是什麼、然後姦淫的處置會是什麼?舊約新約都拿出來討論,你就自己去看嘛!然後你自己去看,你自己去思考,把這些經文放在一起去看,你自己去思考到底聖經在講什麼?那我會鼓勵他們暫時把之前他們可能在之前在各自自己的原來教會,
聽到的教導,
他已經很多教導了,那我說你暫時把這些東西都放到一邊去,然後不要試,不太容易完全不被影響,可是你試著不要被影響。然後單純去只看經文怎麼說?然後你再去思考你自己的,就是按照經文的教導,你去思考。所以聖經裡面的教導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這樣好像很累?如果你上班很多時間,然後還要自己去研究一個議題,但我其實覺得最好的神學,就是你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因為你最有感覺,而且有那個衝擊跟張力,因為如果我不認同我弟兄姊妹做的事情,我跟他的關係會不會受影響?我要如何在這個我們觀念、觀點不一樣的狀況下,我繼續彼此相愛,你的神學就直接落地跟實踐了。
所以其實這個就在做神學過程,就是說你當時你拿出一個真的是衝擊你、你覺得你很想要得到答案的一個議題,可是我鼓勵你的是,不是去有點像在吃速食的東西,如果你去,你很快去找網路上怎麼教導這個牧師,我被cue出來,就是他希望我就是直接給一個教導。可是這個就是一種速食文化,那如果你真的想要有一個營養的東西,你真的是要形成你自己的論述,你必須要自己做功課,你必須要吃原型食物,不要吃加工食物。
我很喜歡就是近代實踐神學提出要循環論證的概念,就是比方說有一個事件發生了,我們就要描述當下嘛,當下到底這個事件的真實狀況是什麼。好,然後接下來我們要探索我們的處境,好比方說像剛剛那個故事的例子,就是這兩位結婚他們只登記,是不是他們有什麼困難啊?因為跨國嘛,就是很務實的那個現實是什麼?然後第三個才進入神學的反省。而不是一下就跳到結論,就是這就是錯的,而去思考在神學上面對一個很困難的現實,兩難的現實狀況上有什麼樣的可能性,然後最後才有了想法。整理好之後,才到了更新、實踐,所以它是有個四部分的一個循環:描述當下、探索處境、神學反省跟更新實踐。而且這個循環很像是螺旋式的循環。我每一次遇到事情,我重思然後反思然後再實踐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往上帝終末的國更靠近,我不用死守過去的一些好像規定,而是重新想在這個處境下,當初那個規定的精神。如果神的律法背後是愛的話,律法總綱是愛的話,在我此刻的處境裡面,我可以怎麼得到一個新的詮釋?我們剛剛聊的東西,其實聊下來大家就應該會發現,其實神學不是沒有用欸,是如果你用好的方法做神學的話,其實它可以更新你的信仰啊,而且信的東西不是一個照本宣科的內容。
而且我覺得,其實神學剛剛因為你用了一個詞:實踐神學,我大概知道實踐神學是什麼意思。或是說什麼處境神學。公共神學,我基本上、我個人不太喜歡把神學歸類。應該這樣講,然後所以我認為神學它本來就應該是處境化,它本來就應該是回應公共議題,而且它本來就應該可以實踐,也就是說神學最後它要帶出來的是,形塑我裡頭的價值觀以至於這個價值觀,當然會影響到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所以它一定是可以實踐。這樣聽得懂嗎?所以比如說剛回到我們講到那個婚前性行為的思考好了,你不管你經過聖經的研讀、你的思考、你自己的還有甚至跟別人的討論時,你得出了一些結論,那一定會影響到,你如何去行動,那包括你怎麼做抉擇,比如說你面對婚前性行為的誘惑時,你會做什麼樣的抉擇?又或者是你面對到一個正在因著婚前性行為這個事情而困擾的基督徒,他感覺到他有很大的罪疚感,你又如何去採取行動?所以你有可能因著你的神學,可能會採取行動就是責備他。你也有可能因著你的神學,你採取行動是陪伴他。幫助他去經歷上帝的赦免、認罪,然後改變、生命的更新,也有可能這個取決於你最後你形塑出來的神學是什麼。所以我會覺得,其實神學本身應該是,所有神學應該都是可以實踐。而且這個東西因為會影響到我的價值觀,包括說,我怎麼看待基督、耶穌,然後你知道其實如果你觀察全世界每一個宗教,你怎麼認識你的宗教裡面的神是什麼樣子、你會變成那個樣子。所以我覺得我們如何更正確的認識上帝,也就會幫助我們變成什麼樣子。所以其實神學一定對我們是有很直接的衝擊跟影響。它絕對是、應該是可以實踐的,它應該是可以回應公共議題的,它也應該是可以是在處境化裡面出來的東西。
所以,總之、如果你的神學是無法實踐的,或是無法實踐後回來修正自己的,沒有辦法在做中學的,那可能就是有狀況的神學。
應該是說還不夠成熟。可能我還沒有辦法想像是什麼樣的、
什麼樣的思考沒有辦法
應該是說,你可能還在思考過程當中,而你就會卡卡的,就是不管你思考的過程當中,出來是什麼樣子,比如說我剛又回到剛剛例子,可能你在初期你還是用一個比較律法、是說責備的角度要去看待那些在婚前性行為上面跌倒的弟兄姊妹,但是過一段時間你又更多的體會、又更多的思考。
或搞不好你自己就跌倒了欸。
有可能。你也可能經歷過之後,然後,欸,你回過頭來就可以用另外一種態度去回應同樣的議題。這個東西,就像剛剛說的,其實神學也應該是滾動式的調整,也就是說,它應該是,有可能,很有可能是會改變,然後所以也不需要一直覺得很糾結。我現在體會或是我現在認同,跟我以前不一樣,其實都不用。因為如果你很清楚知道,神學就不是絕對真理,它是絕對真理的一種解釋,那就不用糾結在那裡。
所以,我們這一集其實想帶出一個重點,就是回應我們這個Podcast的一個信仰的原則,就是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我們很難,如果你是個律法主義的眼光 ,你看很多問題都可以把它簡短為一句話,
就是這件事可不可以做?是對是錯?可是為什麼一個問題會很複雜?因為它牽涉到真實的人。那個人在這個處境裡面,他的困難是什麼?他正在經歷什麼?就像是愛臨剛剛提的,不管是從公共的處境、整個社會文化、甚至他個人的處境,他的難處你多了解之後你就會發現,這麼複雜的狀況,我怎麼能用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就宣布他是得罪神,還是沒有得罪神?而且重點是好像審判的不是我們,是上帝。所以我們信徒能做的事情,就是彼此支持嘛,用溫柔的心幫助對方。那我們節目的下半部,我們要來談談幾件事情,就是到底我們要怎麼分辨錯誤的神學?因為錯誤的神學是有後遺症的。那愛臨你覺得,我們在我們的文化裡面比較常看到大家錯誤的神學是什麼?
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錯誤神學其實。因為如果神學它就是一種解釋,當然我剛剛就是上一集有講到就是說,我們那個核心價值要先確立,因為那個東西沒有確立,其實基本上你不是在討論基督教,我基本上我可以這樣講。所以這個核心價值是不可討論的,可是那個是必須是所有信徒都是相信的部分,可是其他的部分,它就是有很多討論空間,所以我不知道那個所謂錯誤的標準在哪裡?只是我在想,它的確有相對比較好的方式去做神學。那如果會有錯誤的神學,大部分是因為用錯誤的方法。這個錯誤方法我自己的觀察,我其實還是比較從,特別是從華人教會的、我們整個華人社群裡頭的一個問題裡面看見的是,我們很容易斷章取義,我們很容易把我們的經文抽離,然後沒有去用上下文去理解,到底作者試圖想要講什麼。那我要講一個小小故事。有一次我曾經也在教會裡面講過這段經文的,講道。然後那段經文講什麼,就是,就是有個少年才出來到耶穌面前,就是我還可以做什麼 blah、blah、blah,然後讓耶穌說你要放下你的父母、兄弟、家人,然後所有一切跟隨我這樣子。然後那個少年官就要摸摸手走了,對不對?然後呢,裡頭其實還有個小字,就是說你要厭惡、你要恨惡,好像是恨惡什麼之類,總之是個很強烈的字,然後我講完那段經文之後,講完那段。過了幾個禮拜之後呢,就有一個弟兄又跑來問我,到底這一段在講什麼?那時候我有點沮喪啦,因為我想說,我已經都講道講過了,然後你還在問我那段在講什麼?我就問他,你說呢?我說:「你說。」我就先問他他覺得他的理解是什麼?他說,他就說,這一段是在講耶穌要給我們祝福嘛?我就,蛤?為什麼?我就真的,我傻眼,你知道嗎?
怎麼會這樣咧?
我就說真的,我就這一段從頭到尾告訴我哪裡有提到祝福這件事?
那為什麼呢?他怎麼看出來的?
沒有,我覺得那是跟他的教會背景有關係。可能他的教會背景會什麼動不動就是講祝福。然後呢?所以呢?這個就讓他、讓他就是讀什麼經文都是就覺得一定要有祝福嘛!然後我說,這一段經文不是在講這個。你仔細再看清楚一點,然後他就再看清楚,然後就非常驚訝,告訴我說:「他要我們捨己。」他說:「蛤?我必須要捨掉這麼多才可以跟隨耶穌。」我說:「你終於讀懂了。讀懂了。」我就說對,跟隨耶穌是要付上代價,然後我就說,不過這裡在講的是,你必須要把耶穌放在你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位置, 這些你認為很看重、很重要的東西,都是比耶穌次要的。它沒有耶穌這麼重要。這樣的人才叫做跟隨耶穌。
所以你在講的是,其實那個可能不是很好的神學詮釋的方式。就是他帶著自己的預設立場。
然後呢他這種把經文抽離,就是帶著預設立場然後再加上沒有按照上下文的解釋,其實他那個態度其實是要讓經文來服事你,而不是你去降服在經文之中、聖經的話。
真的,因為如果你願意降服在經文當中,你預設知道說,經文就是來修正我的神學,修正我對信仰的認識,你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東西,可能你原本都沒有看到的,突然就看見了。
對,所以我在這裡也分享一點,就是我自己在信仰過程當中,我在學習一件事情是按著上帝的本來樣子去認識他,聽得懂我在講什麼?
就是我們不要自己加油添醋嘛!
我有一段時間我就突然間好像被雷劈了。我不知道我忘記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我突然間有一個頓悟,那個頓悟就是說,我發現我對上帝的認識其實是我把它硬套在我已經設好的框框裡面。他必須要符合這些特質或者是他的特性,或者他的做事的原則一定要這樣,然後才叫做上帝。後來就發現說,那一個上帝,就是我自己設想出來的上帝,好像跟聖經裡面的上帝有差距。然後後來我才意識到說,其實我需要把我原來對上帝想像的都先放下來,好好去面對聖經、好好去面對看聖經裡面如何描述上帝,去認識那個上帝。
對啊,我想要分享,就最後來分享一個概念,就是大家可以不同意我,就是,我其實覺得我們華人看聖經啊,有的時候太,怎麼講,太慎重了,也太不慎重了。好,舉例來講,不慎重的部分,就像愛臨說的斷章取義嘛。我們看最熟悉的一段,比方說撒該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撒該的故事,那撒該前面發生什麼事呢?後面發生什麼事呢?不是,這個故事其實超重要,他在那一卷書放的位置是作者特殊的編排,他在這個耶穌受死、受難的過程當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覺得,當你、我們好像主日學的時候能想一些故事,但隨著你長大,你變成成人了,我們其實是蠻需要重新架構一番的,然後我想要分享就是, 其實在這個很複雜的時代,我們都會講自學力嘛,就是你要自學,這是蠻重要的。那我想分享自學的一個idea,然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有沒有可能我們用自學的這個觀點去思考我對信仰的學習?我覺得或許是做神學的一個開始。那自學的步驟呢,就是你要先把資訊變成能力,所以第一步呢,你要海量收集資訊跟知識。那我們基督徒最簡單就是聖經啦,然後我覺得其實聖經很少人是真的從頭到尾看一遍的。那我其實蠻鼓勵大家試試看,而且你碰到很難,像我以前很傻,我就是碰到一些很難的經卷,我就會頓住。比方說我可能利未記,我就看不下去,然後又每天要讀三章 ,我就讀不下去,我覺得其實海量收集知識的概念,就是你真的看不下去的段落,你跳掉,但你還是接著把它看下去。我覺得你先把聖經,就是大概的看過一遍,知道聖經裡面有哪些東西。然後第二步呢,你就開始整合資訊,你就很明顯發現,原來舊約可能創世記前面會有一段時間,然後歷代志上、列王那個是同樣的東西,是一段時期。還有一個是王國之後的時期,你就開始有一些概念了。你會大概知道,原來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是有可能三、四大段的,就不會只留在創世記而已。然後再來第三步,就是你要分析,接下來就是要選擇、篩選,然後變成一個比較系統的,就是你自己的建構。那我覺得這個可能,我們剛開始會有一點難。我覺得用故事理解是最好的方法。聖經本身就是一個大故事嘛,所以你先從創世以色列人的故事到耶穌的故事,還有初代教會的故事這四個部分先連起來。我覺得就是一個、建立一個基礎的系統,然後這時候如果以自學來講,後面的三個步驟就是你要固化。你要把一些好的東西反覆的練習,把它加強記憶在你的大腦當中,然後成為習慣,最後成為你的能力,就是你思考的能力,然後我覺得這個還蠻可以參考的,就是當我們把我們對聖經的理解成為在我腦中的系統之後,我怎麼加強哪些部分,或是我至少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力,我知道我某些部分超級不熟的,我可以去找相關的講道啊、我可以再去加強相關的閱讀啊、就不會好像永遠我的信仰只能留在一個嬰兒階段,就是我知道耶穌上十字架的故事跟亞當夏娃的故事,可是更多的我好像就很難有自己的看法。
我同意,因為我也發現就是說我們很習慣被人家餵養,那所以當人家來問我的靈修,比如說有些人問我靈修可以怎麼做的時候,我大部分都是建議把靈修的材料丟掉,就是我們很多時候會很依賴靈修材料。
真的大家很喜歡每日活水啊!
我沒有說那不好,我覺得我有段時間我也會讀那個、參考那個。可是,那種東西我會這樣形容啦,就是比較不雅的形容。就是像是你吃別人吃過又吐出來的東西啊,聖經是本來就是你應該可以自己去吃,就是這個Peterson。Peterson 牧師有一本書叫做聖經好好吃,那他裡面其實就有介紹,為什麼我們需要自己讀聖經?我覺得這本書是很推薦大家可以去看,而且他有介紹幾種靈修方法,我是建議大家可以自己靈修。我從我信耶穌開始,我其實就開始堅持,我會從創世記讀到啟示錄,作為我的靈修,我完全沒有跳過。任何難讀的部分,那為什麼,那我怎麼去消化那些我覺得很難讀的地方?第一個當然就是,快速讀過去,不要經過腦袋。
不要為難自己!
可是你還是讀,其實不要經過腦袋,是你不要去糾結你一定要搞懂或是一定要怎麼樣,你就是讀過去嘛,這樣。然後另外一種就是,我其實目前來講,我正在讀第六遍吧,可是我後來就減慢速度,因為我用不同語言來讀,我就開始中文讀完,我應該是說,我記得我第一遍是速讀,所以就是一天四章、三章這樣讀,然後第二遍開始是細讀。那就讀的進度就會,慢慢嘛,可以花個好多年、好幾年去讀完它。可是我還是持續的去讀,那我有用校園出的讀經進度表。對我來講蠻有激勵作用的。而且我每次讀完一遍,我就會寫日期在上面,那天我讀完了。然後接下來,我就開始讀英文的,那時候我英文沒有很好,然後常常花時間查字典。查字典的時間比讀經還久,可是老實說,這個真的是一箭雙鵰。就是不只又開始用另外角度讀聖經,而且我的英文也真的因此進步,我現在第一現在正在讀的是希伯來文,所以就也是同樣的類似的方法,就是我一開始讀希伯來文真的很痛苦,因為我的希伯來文沒有很好,後來我聽了一段時間。因為我的希伯來文沒有那個能力,沒有到那個可以讀,然後一直到我現在,我覺得我比較有信心。 我的希伯來文稍微進步一點,然後我又開始用希伯來文讀聖經。現在是順很多,我大部分已經不太需要查字典,但是這個過程,我強調的不是語言,我強調的是你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讓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從頭讀,然後練習見樹又見林的一種讀經方法。
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找到自己的讀經方法,像我就是跟你截然不同的。我其實是高中時期,每天認真讀聖經,因為那時候有點對信仰概念不是很好,我覺得我認真讀,應該我可以考上大學,是一種交換的概念,所以我雖然剛決志,可是就很快把聖經讀完一遍,因為我要交換嘛,所以就算你聖經讀很多遍,也沒什麼了不起。你對神的認識不見得是正, 但我後來真正開啟我讀經的胃口,其實還沒有上神學院,那時候是平信徒。就是純粹讀書的時候,我是先看了斯托德的認知聖經的八堂課。我很喜歡那一本,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很硬,可是對我來講,原來除了我還很喜歡聖經漫畫王,除了這些簡單的兒童故事之外,真的可以用斯托德的眼光去看比較完整的聖經意義之後,對我來說,我回頭看聖經我才有概念耶,我覺得那是每個人不一樣,因為對我來講,我必須知道我讀的這卷書在地圖的什麼位置,我才有興趣讀。
嗯,這也是啊。我其實,應該是說我跟你一樣,我應該是在讀經過程當中,我也有參考像斯托德的這一本,我是有讀的。然後剛剛講那個 Peterson 聖經好好吃那一本,我也是有讀的,然後其實還有更多的,包括比較硬一點的書。關於神的話,我忘記哪一本書,我想到可能再告訴你,然後你可以列在你的節目單裡面,但是我覺得就是那些書是有幫助的是,可是你不能只讀那些書,那你必須要自己就是要下去讀聖經。
就是你可以找到方法,開啟你讀經的這個胃口,你不要只是在坐在那邊覺得,我應該讀聖經,我都沒有讀,然後就是一直哀怨。whining幾年,但是還是只在抱怨階段。就算你真的沒有辦法讀文字,沒關係啊,那你就把這個YouTube上面有人講聖經,你先拿來聽一遍也可以,可以看聽大衛鮑森,都可以。都從錄影開始。
我是蠻推薦推薦那個Bible Project。那個動畫的,那個也非常簡短,然後它現在開始也有中文字幕,所以我覺得非常好。
Bible Project 大家可以上網搜尋。 我覺得就是你慢慢來,先找到你有興趣的方法,然後一次一點點,這樣子因為愛臨也信主超久的,對不對?
二十幾年,二三十年。
二三十年。所以讀六遍聖經,我們不用趕進度,我們就是照自己的方式,可是我覺得那個切慕上帝的話跟希望自己讀經,然後形成自己的想法,才是我們做神學很重要的概念。那我們今天這集就差不多了,就提醒大家一下,我們這集其實在處理的問題是,我們都可以是一個神學家,因為神學呢,是人人可以參與的。每一個信徒都可以是一個神學工作者,你是為自己的生命做神學,你不是要當一個很厲害、很威風的人,是你對你自己的信仰有更深的理解,你跟別人分享也好,你自己碰到問題也好,那個信仰才是非常非常真實的,而不是要守一大堆規條的信仰。那希望大家喜歡這集,我們談論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今天謝謝愛臨囉!
謝謝大家,掰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