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你自主,但信主時只能歸給主
所以大致上來說,我會喜歡用一個產業法的概念去看,也就是說,你是屬神的產業的東西,就不要把它去用在玷污的用途,已經歸給神的東西,你就不能把它再去歸給瑪門、或是歸給另一個偶像、另一個主人。
你如果把你自己應該分別為聖的部分,去獻給另外一個主,那你就證明了,你最後的產業是在那邊,你在今世得到今世的好處;那當屬神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分別為聖的部分去歸給神。
保羅就認為,我們的身體就是應該屬聖潔的,所以反過來,我覺得如果把罪,跟這樣一個選擇的概念去理解的話,其實我們比較可以暫時去下放剛才那麼多道德先行的概念。
所以最後還是有道德,我們會看到,其實這是跟人自主選擇有關的,當你選擇世界就得到世界的回饋、或是世界上這套道理的機制;但是如果追求的是神的產業、神的國,然後覺得我們要獻上,那就變成我們是在一個盟約的關係裡面,要透過神的邏輯,得到神所給我們的祝福、或是屬天的昌盛。
所以比較是給基督徒自己講,也是包含對人們的價值觀,去重新做一個邏輯上的釐清,你不能那麼貪心,又要神的國、又要世上的獎賞,這是沒有辦法。
耶穌就說那些法利賽人,他們在禱告的時候,在大眾面前展現他們宗教的自律,那你說今天如果他們要很有名、要表現自己的敬虔、要得到偶像的崇拜,那就是說他們在今生就得到今生的賞賜,那在天國就沒有他們的東西了。那沒有要說你們不對,只是說告訴你們,這是你們的選擇,這東西魚跟熊掌不能兼得。
這也是耶穌講很多說,為什麼在世上有些人可能沒有特別稱義的行為、只是在世上被欺壓,但是神說他們在天國是大的?天國八福裡面、拉撒路也是,拉撒路比喻也是講這個,在路加福音裡面,就是他在今生是清心的、是貧窮、是軟弱、是沒有被這個世界所理解、接納跟救贖的。
那神就說,在天國因為這樣緣故,神的公義跟神的慈愛會把他們在這世界上被虧待的部分,更豐富的加倍回饋他們,因為他們被動的受苦,不是他們主動的為義受逼迫,可是神就說,神的公義是會按照每個人在世上所做的稱讚他們。
而那些為富不仁的人,你也可以說…就不是要情緒勒索他要為富就要仁,可是如果他有產業跟資源,他卻為富不仁,那也就是在末日審判的時候,神就會說,你沒有達到神的心意的要求去做這樣的事情。
刻意違逆神,還是沒有選擇?論掙扎、軟弱與陪伴
我覺得這是一個提醒,大家去看聖經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雖然我們現在會很快把它放到道德上面去看,可是在古代文化裡面:
第一個,它是有文化的規則的。
第二個,它其實在神學上面的時候,它跟神的心意,以及人在世上的選擇是有關係的,也就是說,你要回應神的心意,你就不能做一個屬世的人。但是你要做屬世人的時候,我們會進一步看,像是我們剛剛提到,有些人、或是有些信徒,他做這些屬世的選擇,是不是因為他刻意的去背逆神?還是他沒有選擇?
就是我們提到一些性小眾族群的掙扎,或是其實我們每個基督徒都會有的掙扎,只是我們有時候比較略過不談,就是我們其實都在面對各種的誘惑跟試探。
那神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看待我們在世界上有情慾的軟弱跟掙扎呢?我覺得教牧跟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們了解到,神的心意跟罪的意義是什麼?那我們就知道我們每天都在罪當中。
那我們會不會每天都要譴責自己的罪?我覺得有些時候,當我們福音派把罪的原則講得這麼清楚以後,產生的下一個問題是:「那我們不是全部的人每天都在罪裡面嗎?我們永遠達不到神的心意嗎?」
如果用律法的概念去看,我們甚至不能做到都沒有一點點拜偶像的想法,有時候我們會把一些價值觀、一些東西看得比上帝重要,那時候你就在拜偶像了嘛!或是我們說是不是有辱罵的?是不是有醉酒的?貪婪的更明顯了。
光是在這個這個短短的清單裡面,我們都會犯這些問題,會不會有貪婪的時候?你貪一些東西、貪小便宜是不是貪婪?還有,偷竊就是把屬神的東西、不屬於你的東西去想要奪取它,那你偷竊別人一段話沒有註腳也是,或是你偷竊AI給你的創意,但是你卻想要去把它稍微潤色一下變成你自己的,想要讓人去崇拜你…,那有這麼多的狀況,它都會屬於Hamartia的狀況。
所以我們在這樣的脈絡底下,更需要去看待基督恩典是什麼,以及我們怎麼樣在這樣的一個概念下,不放棄走成聖的天路這件事。
先懸置道德:從「選擇」與「文化」看同性性行為
那我有個好奇,就是你剛剛提到說,當我們讀這幾個經文,在性上面的範疇,我們可以跟道德脫鉤之後,是不是對於…比方說,假設我是一位性小眾的朋友,那我怎麼看待我自己,是不是那個眼光就會有所不一樣?
我先澄清一下,我不是在講跟道德脫鉤,因為這個詞可能誤會會有點嚴重,我應該說,希望大家先懸置道德的判斷之後,讓這個東西變成一個選擇性跟文化性的概念之後,再讓道德比較後面進來,因為道德進來以後,就沒有可以談的部分了。
可是每一個人在做一些道德的善惡判斷之後,其實他內心跟他的選擇基礎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些人會說:「說謊是不對的!」那你用道德去看說謊就總是不對的;可是有一些情況下,如果願意懸置一下道德的話,就發現這個人他說謊是情有可原的,甚至他背後有更多善的動機,在包裝跟催生這件事情,這時候就不會用泛道德的方式去處理了。
所以我覺得對於同性性行為這件事情,一定要去看待他本身有多少的資本,然後他在什麼樣的意志跟動機上面去選擇做特定事情、或不選擇做特定的事情?或是為什麼他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這個事情會讓我們道德的層次是更豐富的。
所以第一個,我是支持大家先懸置道德上非黑即白的判斷方式,脫鉤是指這個概念,稍微的unhook他一下,這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去有同理心的一個原則。那對於性小眾而言,當然我們後面就會談到,我們怎麼去理解同性性傾向的緣由,跟他到底在多大的可能性。
這時候我覺得我們很需要[當同志預見耶穌]這本書,因為這是從他們自己身體的經驗、靈性的經驗出發的,會好過我們用一個他者的立場,去先入為主的判斷、或是幫他們、代言他們。
這是我覺得我們作為一個非性小眾的人,我們應該要去避免強行的去代言這件事情,如果他們可以為自己說話,我們就應該去給他們麥克風,而不是我們用我們的麥克風去講,更遑論說,我們幫他們去做道德的判斷這件事情。
那再來,我覺得對於一些性向氣質的選擇,當然我們會看到,還有更多的文化的因素在圍繞他們,所以每個人所得到的教導、能夠選擇的程度都不一樣。那我們不太能夠假設,所有人或即使是基督徒,他都是在一樣的家庭環境、或是屬靈的資源裡面去做相同選擇,也就是大家所領受到的恩典、跟靈性的階段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要怎麼去陪伴跟輔導,以及去尊重每個人最後在信仰上面的回應,我覺得這件事情是最關鍵的,也就是這個人有沒有要接受神的國?你不能強制他,他自己說沒有,你卻說:「不行!你一定要這樣!」不然就勒索他,說你會下地獄或是之類的。
我覺得這就是得救跟地獄這個詞,我覺得不太豐富的地方,因為他不一定不想,他可能暫時還受到其他的趨策力吸引、他可能必須要賺錢養家、或是他在那個文化裡面陷得很深、或是他沒有遇到一個人可以給他更好的指引。
我想這是很多基督徒,他可能有心想要在這個議題上面出一點力,可是他的理解程度不夠,或是他的神學資源讓他一直都陷在那個道德是非的判斷裡面,他就認為這件事,如果道德上是「非」,那就沒有什麼可以著力跟轉圜的餘地。
可是這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去用這個方式去做,因為這方式很粗暴,而是應該去看待他有多少的資源、他在什麼樣的位置上做選擇,如果我們希望把神國的好處、神國的豐富去呈現的話,那我們就要展現一種更豐盛跟有恩典的生活。
可是很多的基督徒,即使你不是性小眾,也不讓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很接近基督的人,即使你不用很了解同志基督徒,他們也會看:你怎麼去展現生活的品格?在信仰上面回應的方式?怎麼看待自己的罪?或是我們跟聖潔的關係?聖潔是一個口號?還是我們真的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去跟我們的肉身跟征戰、跟背十字架呢?
我覺得這個是所有的基督徒都會看牧者怎麼做,然後性小眾會看那些常常去談這個議題、或是常常想標榜性聖潔的基督徒,他們怎麼去處理這個問題?他自己有多少的同理心?他自己在這裡面有多少的跟罪惡征戰,直到流血的地步?
我自己這樣聽你這樣講下來,我有兩個想法。
第一個想法是:我們教會真的太容易掉入一種定罪的思維習慣,當我把罪跟道德綁在一起,剛剛我們也說了,其實罪的原意並不是道德,但是當我一把性失德或道德放在一起的時候,思想好像立刻就被封閉了、就屏蔽了,沒有辦法再看見這個人,只看到一個做錯事的人。
確實在我們的文化裡面是很不容許犯錯的,不知道是不是集體文化的關係,只要有一個人出錯了,我們會覺得有一種羞愧感、群體蒙羞,所以我們最好可以抹煞,或是和諧掉這件事情,這都會使好像正在受傷的人、或是跌倒的人,他是回不到信仰群體、得不到堅固的。
而且就像剛剛所說,即便如果我的罪是一個常態性的,舉例來說,我舉一個創傷反應的例子:有可能一個曾經被強暴過,不管女性或男性,他的內心在他的整個創傷的反應,他的大腦很多東西,在他青少年時期長期經常性的被性侵,是受破壞的,他非常有可能出現就是性的混亂,這是有創傷的緣故,可以回去需要治療的。
但是對這個當事人來講會有一種羞愧感:「我曾經被侵犯,我一再有種羞愧感,為什麼我會不由自主的一直去尋找性的這個親密?我發生了什麼事?」他可能有更多道德上的指控自己,但他不知道原來是他裡面那個受傷、創傷的印記反應。
所以就像你剛剛說的,當我們都不了解這些脈絡、不了解這個人的故事,不用上述到很大的文化或社會,是這個人的個人生命故事我們都不理解的時候,要定罪別人真的很容易;但是我們看見他的掙扎、或你暫時懸置道德,你才有辦法幫到忙,因為不見得在性失德上面的這位弟兄姊妹他自己是舒服的,他可能很難受。
可是,如果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自我厭惡,我更難開口跟別人求助,那如果求助、真的鼓起勇氣說出來之後,被別人再次定罪一次,那真的是更掉進地獄,所以最終就可能只能離開信仰,因為當我們看不見神的時候,看見上帝的子民怎麼對待我,會讓我想像上帝是怎麼看我的。
然後我也想要回應一下,就是唐慕華寫了一段話,我覺得很喜歡。他在說,我們整個社會是瀰漫一種性崇拜,大家都覺得:「性感很好啊…」其實社會裡面是有一種當代的性崇拜,然後他就提出一個挑戰,挑戰教會。他說:
「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彼此更好的朋友?以至於在性交上的滿足,不會如此強烈而迫切。
為什麼我們在基督徒的群體中,沒有完善地找出一種相對社會給的意識?就是人的意志其實比情感跟慾望更強,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上帝的設計,幫助彼此更有勇氣,憑著意志而非順著性的渴望做出選擇。
為什麼我們不能展示出,同性之間有那種深度而非性交的友誼?以至同性戀者,他可以抗拒我們文化中的那種追求性交而得到滿足的強勢的這種氛圍?」
我覺得這很挑戰我打開心門
逆轉悲劇:用基督堅固每個人身上的阿基里斯腱
唐慕華其實也是跟我觀點一樣,後自由神學的、倫理學的基督教倫理學家,那我其實很順應他講的這個概念,就是我們在講到罪的時候,回到前面跟罪相關的,讓我想要補充。
其實hamartia罪這個字,它最早是被用在希臘的悲劇裡面、英雄故事的悲劇裡面這個脈絡下是使用的,如果你看特洛伊的那個故事,或是海克力斯,阿基里斯腱,其實罪都是在講那個軟弱的那個點。
也就是說,在一個人的生命的歷程、在他的這個英雄自我滿足、或是他一個主人公的成聖和滿足的罪行上面,罪這個東西其實是他一個失足的地方,就是說他在這個地方走歪了,或是他這邊產生一個性的缺陷。
例如說,他可能面對一個客人來拜訪,結果很輕慢對待客人,那即使他再怎麼樣去英雄天下,可是他對那個東西的失誤,導致最後不可逆轉的一個沉淪,因為可能這個東西產生一個蝴蝶效應,在希臘的悲劇裡面,最喜歡講的東西就叫做罪。就是說,罪會讓一個人的生命沒有辦法達到完滿的目標,在最後他失敗、或是眾叛親離,因為那個小小地方產生了蝴蝶效應。
所以罪其實在這個立場上是最可以體會的,那希臘的神話或英雄故事裡面,大家最沉浸的就是講浪漫的故事、就是看到這個罪,因為這個東西使著這個人最後萬年不復,即使他有這麼多其他美好的特質。
那在基督教裡面,最強調去反轉罪的影響,就是我們身上都有這個東西,有些人小、有些人大,可是就算那些最好的人,他都因為罪的關係而走到悲劇的命運裡面。
所以其實基督的救恩要來的時候,就是像是唐慕華後面所講,它其實是一個逆轉機制,即使我們都因為罪的關係,使我們的生命沒有辦法達到亞里斯多德倫理學講的那樣,一個至善、幸福跟自我正確的狀態。
但是基督的救恩、神的介入,其實是這裡面的一個修復機制,他翻轉把這邊補上,就像他的腳踝突然好像產生了一個盔甲護盾,把那個劍擋住了一樣地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教會要表明神的救恩跟基督的恩典去對付罪的方法,其實在於如何去幫助每個人身上都有罪的問題的時候,用恩典的方式去撐住他、幫他擋掉這樣的一劍,因為我們都有這樣一個軟弱跟失敗的地方,不是把他看不見,因為看不見才會變成盲點,而是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這個東西是他的生命最後在空虛、在虛無主義裡面,或是在他達不到、他成為不了他在基督裡面想要成為那個樣子,或是神造他的那個神的整全完美形象,他的認同感、自我和心靈、意志思維、身心靈上面整體的協調一致,跟得到他的認同,就是他自我的認同,是能夠表達他的生命是豐富快樂、而且是有自主權的,而不是被強迫不得已,或是被罪所掠住。
保羅說:「這個身體真的是苦啊,我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所以最後的恩典跟罪的關係,是在於我們要看到,這個生命他是否因為基督的恩典而滿足?如果有恩典,你才能夠去想這個罪,如果這個罪是基督的恩典所滿足跟解決不了的,那不是罪的問題,是我們談的福音有問題、是我們恩典不夠、是我們對恩典的方向理解錯了。
沒有基督的恩典不能解決的問題,除非他刻意的拒絕,他刻意的知道這個東西可以這樣做,可是他不要;可是如果我們的恩典是把他推得更遠,那我想這個東西不叫恩典吧?
福音的債:教會對性小眾的虧欠
所以我覺得,我們教會過去壓迫同性戀的歷史,他們經驗劇烈的壓迫跟定罪,讓這些同性戀的朋友、性少眾的朋友無法成為基督的身體,只能躲進櫃子裡,就是他可能一生都不能夠有身分曝光,他會恐懼不被認同,我覺得這是教會欠他們的一個道歉。
但是我還是要講,其實不是很多的教會都那麼的自負,而是過去以來我們對這個議題不夠理解跟展開,所以有些的確是無心之過,但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我想這也是教會應該要更謙卑、要懷抱一點歉意的地方,因為我們在成全上面,我們是應該要去做得更好的。
那有一些比較基本教義的,我覺得他們就有比較重要的問題,因為他們面對了更好的論述,或是把已經傷害的個案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還是否認,他們覺得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對的,他們還是把道德的大旗祭出來,而且把一切想要去幫助人、去修復這個問題的,都把它推向:「你就是新派、你就是否認福音、你就是敵對者。」所以我覺得這個是非常不健康,也是我覺得神會對這件事情會追究的。
我們就在這麼沉重的氣氛裡面,期待之後會有更盼望的第三集~希望這一集的內容裡,我們談了很多的反思,也許我們的論述不一定是很完整的。
我想對於很多聽眾朋友,如果你聽到節目有些想法,我們有送書哦!歡迎你可以留下你的心得,或是補全我們的神學思考,就歡迎你來投稿,然後讓我們可以看你的文字,也希望能夠送書給你!
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期待精彩的下集囉~掰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