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節目逐字稿》嗨,你要來點信仰毒品嗎?06

作家相片: 神學少女神學少女

已更新:2023年3月12日

嗨,要來點信仰毒品嗎?我們再次歡迎David來到我們當中!


Hello,Cindy。Hello,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哇,我們進到最後一集了,我們很少系列進入第六集欸。這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這一集希望是最後一集了!我們會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跟大家說比爾牧師的故事。之前提到比兔的故事,他是待在一個很痛苦的教會環境中,接著講了在嚴厲基督教家庭裡成長的小弟兄的故事,這集我們提到的是一個牧師人物的故事。我們聽聽他的故事來了解到底為何會宗教中毒?這跟宗教成癮有什麼關係?我們來看看毒和癮之間的關係。這個故事的後半部會提到這個牧師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可以從他的故事看見,若一個人要脫「癮」而出,解毒的過程會發生什麼事情。讓大家有一個概念!最後是警世名言吧!就是讓聽眾們花那麼多時間來聽這個系列,有沒有什麼是我們能給予聽眾們的小提醒?你可以回顧一下你的宗教群體,是否符合邪教的特色!讓大家具體得到一些東西!但請大家聽完節目後不要跑回去跟你的牧師說:「牧師,你知道我們教會是邪教嗎?」那我們節目就完蛋了!這不是我們的目的!那我們預備好就準備進入比爾牧師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從《走出迷霧:信仰的創傷、醫治與復原》這本書,比爾牧師當初有找作者群的診所治療,他其實有蠻嚴重的憂鬱問題,離婚的現況粉碎了他想要成為牧師的人生規劃。他感覺自己被朋友家人及上帝都遺棄了。他正處於自殺邊緣,屬於高風險的。在治療過程中,作者群更多認識比爾這個人,他們發現比爾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教會裡面,他十分投入教會的事工,不管查經、禱告會各樣的活動他都會參加,簡而言之,比爾可能是一個宗教成癮者。他心裡有一種心情就是他一定要討神的喜悅。他害怕自己沒有做對的事,使罪惡感驅動了他。他被這聲音催逼。妻子有與他溝通,認為他都沒有花時間在家庭裡,但是這些溝通比爾都沒有聽進去,所以妻子最後訴請離婚。在妻子訴請離婚之前,比爾早就已經心痛拋棄太太了,因為他並沒有打算處理太太的需求,對他來說,宗教是他逃避親密關係及避免受傷的工具,家人或朋友想要他的支持或是想跟他建立親密情感時,比爾因為都在教會裡,所以根本沒有時間。因為比爾相信,他的職責就是事奉神。而照料家庭應該完全都是妻子的責任,跟他無關。所以他利用宗教成為藉口,與所有愛他的人保持距離。比爾的信仰使他以為,他是因為信仰的緣故而遭受逼迫。家人越覺得他對家庭的不關心,他就以順服、傳福音等等大使命的經文來辯解,他相信有天上帝會使他的妻子和家人明白一切,畢竟他疏遠家人和妻子是有聖經根據的。他把他的時間分別為聖在聖工上,所以只要有人質疑他,他就會拿出經文來跟對方辯護。然後就是禱告,禱告讓他逃避家中的衝突,也讓自己相信,上帝會處理這些事情。到最後越來越嚴重,比爾因為非常有信心,於是他辭職了,他相信上帝會供應一切,所以他把他的積蓄全部投注在上帝的事工上,宣教工作也耗盡他所有的金錢,所以當他的帳單越多越高時,他的禱告和敬拜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最後他完全破產,妻子也離開他。他徹底關閉了自己的情感,禱告再也不能帶來紓解,他也自覺不配祈求神來回應他的禱告。他已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發現怎麼樣也找不到答案的時候,終於開始求助了。故事先停在這邊。

我相信很多時候像我們這類念神學院的人大部分一開始的心志都是如此,就是我們對宗教有熱情,希望付出,所以我們才會願意踏上這條路,可是當我們越投入時,我們會慢慢犧牲掉屬於人的很多部分(實習、忙課業、沒有辦法照顧家人),當我們事情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失衡,很多時候我們就會像剛提到的比爾拋棄自己的家庭,如果不解決時,失衡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而造成惡性循環,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我們比較會用習慣解決,我們的信仰告訴我們,當遇到困難阻礙時,我們就要更多付出、奉獻及更多依靠神。但比爾這麼做是利用上帝來逃避自己應該面對的事情。

這就像我們前面一集提到有兩個小女孩要遲到了,有一個是跪在水溝邊禱告,但另一個卻是跑著往學校飛奔。比爾就像是跪在水溝邊禱告的女孩,但是事情並沒有解決,他仍然會遲到。

因為許多實際的問題仍然攤在那裏,而我們不去處理、不去面對,我們只是等待上帝會出手援助、帶來奇蹟,最後的結果那些事情可能會壓垮我們,就像故事裡比爾遇到的情況一樣。

我覺得上帝有時候會為我們挪去一些重擔,比方說我們聽過的一些見證,讓不孕的夫妻生下小孩啊、或是治療一些很嚴重的疾病,神確實會親自介入施行一些奇蹟,但既然我們說這是奇蹟,就指它是非常少見的現象,若一個人面對問題,他沒有快跑起來的話,沒有真的去處理與面對的話,那就像是他所相信的對象是神蹟,而不是上帝,他在等待神給他神蹟,那這樣很奇怪,因為他並沒有真正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像是活在一種靈性逃避之中。

對,很多時候我們一直說上帝,可能是我們正在逃避上帝、逃避問題的時刻(我們嘴巴掛著上帝的時候並不代表我們面對上帝,而是一種逃避),最常發生這種問題的,通常是我們這種神職人員,因為我自己也常常會這樣。像故事裡的比爾,當有人好心提醒他、或是挑戰他,他就開始引用神的話、聖經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比較多的情況是在人指出我的缺點時,而且這個缺點是跟信仰相關時,具體比方來說,有些時候我遇到有些事情我無法面對,當不想面對時,我太太就會要我面對,這時太太說的話就會刺到我的心裡,但是我就是不想面對啊,但心裡就會出防衛機制,即我無法承認我不想面對,就會跟太太說:「反正萬事會互相效力!不必那麼積極處理這件事,到時候上帝都會處理好一切。」

所以萬事互相效力是可以這樣錯誤引用的?大家立刻學到一招(筆記)!

當然不是啊,因為太太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他會馬上又戳破我。

但若我們在教會時,真的需要處理一些問題時,某些宗教人士真的就會回應:萬事互相效力!

然後我們就會被搓湯圓搓掉了欸。

上下關係的話,當然我們的話就會被搓掉了。但我和太太的關係是平等的,不過我跟太太對話的結果總是我會輸。當我還在職時,我花蠻多時間在教會裡服事的,那時我和太太都還在上班,所以花很多時間在教會事工也蠻累的。有時太太會對我說:「那為什麼你既然接了這件事,又為何要接那件事?」我會認為因為那件事情很有價值啊,這時我會對太太說:「我們不是應該為信仰的事情為念?」於是我太太就會生氣,念著:「這樣子也要顧顧家啊!」所以我當然也沒話說了。

了解。所以當我們有些事情不想面對時,而在這信仰體系裡面,就會冒出一些話語出來,也不一定真的是騙對方,而是可能自己就是這麼相信著的。我想到自己可能靈性逃避的例子(我先解釋一下,我舉這個例子不是為了要感動人),我那時候帶領學生團契,聖誕節時要做義大利麵,需要準備很多洋蔥做肉醬,做義大利麵前一天,我都借好廚房了,要準備煮幾十人份的義大利麵,可是當天一大早我接到一通電話,提及我的一位重要親人過世了,所以我一早五點多就到殯儀館看遺體,我整個人都處在麻木狀態、沒有感覺,很難接受重要的人突然就離世了,但是這事過後,稍微休息一夏,我十點鐘就到教會切洋蔥準備煮義大利麵,做許多備料的前置作業,我心裡面出現的聲音是:「我真的是很愛主欸,我好屬靈喔!發生那麼重大的事,我還願意為愛學生來做那麼多事。」我腦裡有這個念頭,它很像我的浮木讓我抓著,使我不必面對「再也看不到一個我很愛的親人」的這種心情。逃避是所有的人的逃避機制,需要防衛,並不是因為人很壞,而是因為人很痛苦,我很難面對,所以我需要一些東西撐住自己。所以運用防衛機制不是錯事,是我只活在防衛機制裡面比較可怕,所以我們在談的事情是,難免我們都會挪用最熟悉的事物逃避,但若我們只活在裡面時,可能就是一種宗教成癮,並持續性造成我們周遭的人傷害。這是我自己想到關於逃避的親身經驗。

我們回到比爾這個故事裡,他在利用神的名義來逃避神,放著很多事情不去處理,他可能會把上帝的主權跟我們做什麼來交換上帝給我們的回報而混在一起。另外一點就像是之前提到關於兩個女孩的故事,我們也會把人的作為和上帝的主權看為是衝突的,所以故事裡的比爾可能會思索只要他在多投入一些,上帝就會回報他的忠心。當信仰變成一種交換時,很有可能此時我們就陷入有毒信仰的思想,若一直投入,卻一直看不見我要得到的交換成果,它對我們的身心就會造成更大的壓力,就像比爾要找書中的作者時,就已經瀕臨自殺的情況了(自殺就是想要脫離痛苦,因為他真的太痛苦了)。

你另推薦的一本:《靈性歧路》也引發我許多思考,靈性逃避既然是你在不同宗教都會發生的情況下要怎麼辦?我們必須發現它及命名它,就像我先前舉自己的例子一樣,我好像沒有做錯什麼事或傷害什麼人,我用理性去逃避我真實的情感,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內心的損傷,我確實痛苦,但我沒有面對。我有意識地知道自己在理性逃避,辨識它、命名它就可以與它保持距離,那個距離必須拉開,你看見自己正在說一些話,比方你說你看見你正在跟太太吵架,你正在閃躲太太的一些攻擊時,那就是有意識的防衛,接下來我們就能往下一步去面對自己的裡面到底是什麼?因為逃避有時候是把我們自己分裂成兩個東西,有一部份是陰暗的,我們想把它藏在陰暗的角落,但那些藏起來的部分可能是需要處理的。當我們不需要靈性逃避,我們就能整合那個分裂的自我。

剛剛提到,逃避是為了避開自己的痛苦,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做很多事情時,我們會忽略掉很多自己的情緒以及情感,那些情感可能是被壓抑,或者就是我們試著不去理會它,但是這些情感不會消失,它會不斷地影響我們,剛剛故事裡提到,比爾也越來越封閉自己的情感。

因為他追隨信心,他相信上帝會供應他,更誇張地把他所有積蓄都投入到神國事工裡面,到最後帳單越來越高,沒辦法逃避時,他就關閉情感。

好像我們有時候關閉了情感,我們就會以為自己是無敵的,不會受傷,沒有脆弱,但這反而是信仰有毒的一種狀態。情緒是屬於人的一部分,但若我們在事工裡把關於人的情感切割掉,久而久之,我們自己或我們所在的群體都會因為這樣的情感切割而造成傷害,或是我們感受不到別人受到傷害,以至於周遭的人累積越來越多的傷害。

其實人把自己的情感關閉,也會把正向情感一起關閉,沒有辦法選擇關閉罪惡感或是傷心這樣的特定情緒,而是會把快樂、滿足各種感覺一併關掉。這樣一來,人對於活著就會沒有滋味了。「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這一切都如此沒有意義?」這也是憂鬱症的一種特徵。如果我沒有感覺時,就會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忍受這一切?放棄生命好像也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所以我想不是少數喔,可能蠻多神職人員確實會動念是不是乾脆自殺就可以不必面對這些事情?那個念頭很像不是要自殺,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和解決如此龐大的問題或壓力。痛苦又不知道怎麼承認或面對時,自殺說的其實是一種求救。就是我有沒有辦法停止這一切?我覺得比爾後來去求救就蠻好的,我們來看看後來比爾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治療之中,他們讓比爾加入一個支持小組,比爾仍是覺得他只需要上帝,所以他覺得只要繼續抱著對上帝的錯誤認識,事情就會出現轉機,也就是比爾在等待奇蹟。但是這個小組的成員們很有愛心,自己都是曾在有毒信仰走過經歷的人,他們有非常大的耐心陪伴比爾,併也不害怕去挑戰比爾的幻想,也會去分享自己過去因為有毒信仰而步入接近毀滅的狀況,在許多這種經驗的分享下,及好的關係的支持之下,終於他們挑戰並鬆動了那些比爾比較有毒的念頭,因為他們很了解比爾的遭遇,也很接納他的現況,肯定比爾生而為人的價值,如果比爾又稍微地跳回過往的模式,即為自己的立場辯解,那些成員就會立刻察覺,就是比爾在他們面前無法假裝,最終比爾就看清了,原來自我辯解最終就是導致更多的挫折和失敗。而且這群人接納他,知道他在走這一個歷程。他終於感覺到被了解,他也看見了,原來自己需要改變。他終於辨識了他環繞著許多信仰成癮的錯誤思想,並且也知道他利用這樣的宗教成癮來逃避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甚至也逃避親近神。所以比爾越宗教狂熱,他與神的關係是越遠的。他終於看清自己這樣法利賽人的行為導致他親密的人都遠離他而去。參加小組和比爾認清自己最終帶來的改變是,比爾身邊的人看見比爾改變了,也不再拚命用經文幫自己辯護、也不會因為別人不了解他而羞辱他人、變得比較謙卑、他在接受治療的期間,他的家人也開始接受治療。因為比爾過去在宗教成癮期間造成的傷痕,包含他對家人造成的傷害,大家都在醫治的過程中。比爾的焦慮也降低了、比較解除了,現在他能跟宗教信念不同的人建立友誼,也不會強迫式地推銷自己的信仰,他也開始看懂什麼叫做健康的信仰。他沒有放棄信仰,他跟上帝反而進入了一個更新的階段。他的信仰體現更為完整,有很大的進步,他終於知道他自己願意降服上帝,是真正走在合神心意之中的真實信仰。

剛剛提到的是比爾在團體中逐漸恢復的過程:一是比爾需要改變原本對信仰的認知。這其實非常困難,一旦我們相信一樣東西,這些東西就會在我們的心裡面根深蒂固,通常不管別人怎麼挑戰,我們依舊會按照我們所相信地做,所以最難的第一步是我要突破自己的防衛、不願改變現況的否認,在這個突破之後,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地降服於上帝。因為我們會像剛剛提到的提到神、逃避神,逃避這些真實發生的事物。當我們真的把這些防衛機制放下時,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導向上帝,信仰也才有可能轉向更加健康的模式。這個過程中,並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做到的,像剛剛提到,比爾他是在一群曾經受過信仰毒害,甚至是毒害他人的群體當中,所以比爾如何使用聖經來為自己辯護,來情緒勒索,他們都能不為所動。在一個有毒信仰裡面,每個人有每個人扮演的角色,如果其中有哪一些人他不玩了,這個團體可能就演不下去了。

對啊,因為他勒索你,也是因為在乎你們的關係才勒索你。如果你真的就覺得願意放棄我們的關係而不讓你侵占我的個人界線,其實對方也不能拿你怎麼樣。

這個支持團體特別在於,他們不讓比爾勒索。但是他們也不會要放棄這段關係。他們就是無條件接納比爾並正面地看待他,比爾能自在表達自己想表達的。

這樣讓我想到,其實當我們很恐懼時,我們才會說出那些屬靈的藉口。但是當我發現我恐懼的事情不存在時,他們評價我並非因為我屬靈與否,不需要擔憂他們對我的評價,我的恐懼就消失了。我自然也不需要在找什麼理由來為自己辯解。

當我們不需要用屬不屬靈來偽裝自己的時候,相對來說,我們跟神或人就比較能建立正常的關係。

我覺得吸食信仰毒品的信徒他們很強調順服上帝。可是這順服的背後是因為害怕上帝的怒氣。也害怕被他們所屬的信仰群體拒絕。害怕別人會對他們不滿意,所以他們就無法真正面對自己內心的感覺,而且他需要在表面上符合其他人的標準,那就很像是一種律法主義,我為了獲得接納而努力表現,想用好行為來親近上帝,可是一個健康的信仰應該接納人性就是會有軟弱。我有信心強壯的時候,但也有脆弱的時候,我們承認人會犯錯,而且犯錯之後有機會慢慢進步的能力。那比較像是看見真實的人是什麼樣子,

而不是一種樣版式的信仰。

就像我們在加爾文神學裡,有一句話是說:「唯有最深刻地認識人,才有辦法認識神。唯有最深刻地認識神,才有辦法認識人。」在服事中,我們會漸漸地把人的面向丟掉了,這時我們對於上帝的認識也會因此越來越模糊。在比爾恢復的故事裡,我們看到的他不只是自己恢復,不知是自己接受治療,而且他的家人也一起接受治療、恢復關係。所以我們在一個有毒的信仰體系裡面,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人受傷,或者是一個人是加害者,可是很多時候其實是相關的人都需要接受治療或關係。

就是不是一句你要寬恕、你要饒恕,關係就能和好了。其實大家都要付上很大的代價去維持、修復。

一旦一個傷害產生時,它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去修復的。這個恢復不只是身體上的,還包括心理上的恢復。因為在有毒的信仰裡面,大家的身心會越來越損耗,以至於一個人的身體出現嚴重的疾病,心裡也出現嚴重的問題,同一個時間我們的靈性也是在耗損的。所以我們在恢復時,我們的身心需要在這種正向的群體裏面慢慢復原,我們對上帝的盼望,也需要在這種群裡面得著恢復。

其實我們前面有談過,這種有毒的信仰很像是一種極致的自我,專注在自我,所以你只看到你自己。你自己要怎麼樣成聖或更愛主,你看不到別人的需要,隨著這個很有毒的信仰,你會慢慢走出來,我會變成我們,最終會成為一種存在「being」,不是因為我做那些事情,而是因為我的本質,像是能跟上帝的關係回到一個比較純粹的關係裡面,而不是做什麼東西來取悅神。

其實我們在信仰裡面提到的悔改,它其實比較像是「我的心轉向神」,若我們以這種觀念來看的話,我們轉向,而不堅持我們原先固守的那些信念、內容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是在恢復。所以我們所講的恢復,其實就是悔改,重新建立我們與人、與神關係的過程。

最後想要跟大家提醒的是,這不是我們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因為我們會自己騙自己。我們會有自己的防衛機制,你很需要群體跟你自己來面對。

接著我們這一部份要跟大家聊一聊的是一個警世良言,我們談論了那麼多信仰有毒品的狀態下,到底你要怎麼判讀你存在的環境是健康還是毒品肆虐的環境?我們提出一些看法跟觀點供你參考。


我想分享Dr. Lanich整理四個奇特的宗教團體(邪教)會有的四個特色:

(一)群體中非常強調領袖魅力:可以回想教會裡的牧者是不是很像英雄一樣?

(二)獨裁領導:較為封閉並且愛控制你的信仰系統,包括你要怎麼過生活、一切事情牧師

說了算、教會的組織結構完全沒有掌執的監督,一切都是獨裁的。這種有點危險,因為人是有軟弱的,若是在邪教裡,他們甚至會規定你要與誰結婚、食衣住行吃穿要怎麼樣做選擇,他們可能對你都會有很明確的期待。有時候不需要限制,光是期待你就很難抗拒團體裡主流的聲音。

(三)要求高度的委身:這樣的組織會希望你不要脫離他們,就是如第二點一樣,需要符合 

群體的文化。如果你與他們有所不同時,你會被貶低、羞辱、甚至被指責,會有很大的群眾壓力。是非常封閉跟排外的。又因為他們建立了如此高度封閉的系統,一切都是他們說了算,他們的信仰可以解答一切的問題。我覺得在教會裡,不知不覺就會有這樣的文化(常常會有這種情形產生,覺得只要有了信仰,人生中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我們要小心,若教會裡只有標準答案的話,就會進入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    

      

(四)組織的影響力:如果是邪教的話,他們會用情緒煽動,比方用恐懼、悲傷之類很強烈

的情緒,讓你們服從或遵守他們的期待,如果在教會裡面,他們可能會用一些群體的壓力,比方說他在愛的需求上給予你很大的支持,你很需要他們這個群體,就會很害怕他們不喜歡你,或是不接納你,你就會為了融入他們做許多的配合,這樣的組織就很容易吸引到社會邊緣人物。比方說你的工作不順、人際關係可能不是很好,你本來就很少社會支持了,這時若有群體能給予你支持,你大概就會無條件失去我們的判斷力,會很想要隨從他們。通常他們的活動也會非常吸引人,比方說很有創意的活動,讓你覺得參加這樣的活動很棒,會覺得自己很優秀,心靈成長或是深感自己與社會一般人不同,讓我從一個不夠有自信的社會邊緣人,變成我能夠信心爆棚。因為他們要控制你的生活,對於你生活中出現的疑難雜症,他們都會給你非常實用、能指點迷津的方法來告訴你怎麼做,因而使你的生活難與這個群體有所分離。


其實大部分的有毒信仰也都長這個樣子。我們從外觀很難辨識什麼是邪教,什麼是一個正常的信仰,只有細細查驗,我們才有可能看得出來差異。講了那麼多有毒的信仰跟邪教,我想提供《走出迷霧》這本書最後提到一些健康信仰的特徵,當我們進入一個信仰體系以後,我們可以慢慢觀察這些健康信仰的特徵有沒有持續展現出來,有的時候它會在前面展現出來,但是越到後面,越沒有這些特徵時,我們可能就要小心。我先講健康信仰的特徵,在從中提有哪些可能是我們越來越看不到的。

(一)健康信仰的對象跟關係:健康的信仰焦點會放在終極的關懷,對於基督教而言,就是

上帝。人要怎麼事奉,不會有很強制性的要求,能做多少、事奉多少是自由的。它並不是一種強制性的掌控,對象是神,而且我們的事奉是自由的。

(二)自由與其重心:一個健康的信仰能使我們個人能力得以發揮,而不是受到醫治,而且

它會重視關係而不是做哪些事情。

          

我用我的話理解這件事,當我在健康的信仰群體當中,我是誰是可以被大家看見的,而且大家很看重我與上帝的關係,所以當我自己尋求我要參與多少服事時,別人會予以尊重,因為他相信我與上帝的關係及他對於我的期待是有優先次序的。

 

而且不會是我服事的越多,上帝就越愛我。(我們不需要設一個標準來評定,因為我們不需要比較)正常而健康的信仰,我們會看到的是每一個不同的人他與上帝的關係是好好連接的,而且在這個群體裡面的每一個個體都保有自己的獨特性。這個信仰群體實踐上會展現出讓我們生活趨向平衡:我們不只會有教會生活,我們也會有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工作、以及其他的人際關係。

沒錯,邪教有個特色就是會用各種方法讓你斬斷與周遭的人際關係。因為他要控制你,所以你對外連接的渠道被切斷之後,你就只能服從組織,就非組織不可。

所以能否展現一個平衡的人生,鼓勵擁有一個平衡的人生其實是健康的信仰會展現出來的焦點。健康的信仰不會過度的防衛,我們對於這個信仰體系若有任何的問題,邪教會用比較防衛性的姿態來面對。再者,健康的信仰也不會攻擊其它的信仰來說自己的好,我們在一個信仰群體裡面常聽到批評其它的群體或者貶低世俗,我們也可以透過觀察在教會裡看這樣的論斷情況有多嚴重,若我們這個群體的特殊性是發揮在如何攻擊別人上,其實很不OK。

我在想歐,會不會是因為我們自卑,所以我們需要靠貶低別人讓自己覺得自己很不錯,骨子裡背後好像是一種心虛。

會必須靠論斷別人來建立自己的地位其實某種程度表現出我們所信仰的對象是模糊的。我們與神的關係並不清楚,我們與自己弟兄姊妹們的關係也不明確,以至於我們要另外找一個假想敵來攻擊以形塑我們的群體價值。

大家不要認為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就認為這是OK的。

這個問題不只是針對一個群體,重要的是它跟我們所相信的聖經是很有衝突的。

耶穌就是不卑不亢,你可以攻擊我,但我就是指出我的問題,我告訴大家我所信的是什麼,但我不是用否定他人來說明我自己,我是直接正面直述來說自己是誰、是什麼。

健康的信仰第四個特徵:會重視人性。一來會基於事實來看人的樣子,二是會接受人正常的情緒,並不會切割我們不應該有情緒,或者我們只應該有正向的情緒,我們在任何一個團體裡面,只要有負面情緒出來,我們很習慣試著趕快砍掉,趕快壓抑。

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是一種靈性逃避。比方說插一盆花很漂亮,別人就稱讚你這件事做得真好,但你卻回:喔不不不,一切都是主的恩典。這種看起來正面、謙虛的,背後可能也是一種靈性逃避,因為你的自我是刻意地消失。

嗯,就是透過某種屬靈的話術來讓別人的稱讚不見了。

我覺得有兩種層次,一種層次是他心中是高興的,只是故作謙虛。另外一種是他真的自我消失了,他認為我不可以居功,內心是控訴自己的,若我因此高興的話,我好像搶奪了神的榮耀。可是如果是不卑不亢,欣然地接受讚美,但是我感恩上帝給我插花美感的恩賜,我把榮耀仍舊歸給上帝,我還是可以很開心感謝對方給予的讚美,那才叫做真正的不卑不亢。所以過多的自卑和膨脹的驕傲,常常是一體兩面的。

在關注人性上這點,這樣的群體能接受完整的人性,部管是你的剛強、你的軟弱都是如此。最後一點是,這個信仰會是活的,它會有一種真實的愛心,我們之前提到許多有毒的信仰裡面,它其實是以一種扭曲的愛去控制裡面的人,但是真實的愛心是不需要控制的,它會讓人自然生長。再者,你在這樣的信仰體系裡面的成長是會永無止境的,你不需要依附於任何一個牧師或領導,你與上帝、弟兄姊妹的關係會讓你的生命不斷地成長,這是一個健康信仰會有的五種特徵。

最後就能成為一個你能自我餵養的信仰。我們這樣一路聊下來,希望你可以辨識一下,即便你的教會很蓬勃發展,即便你的教會非常有名望,但是若它符合邪教的組織特色,你還是要很小心。不是表示這個教會沒有上帝的恩典,而是要小心在裡面的自己或者教會有自己的文化,當教會不健康時大家都無所察覺,或許你辨識出來,你是那個可以說出先知聲音的人,你可以提醒大家,帶有愛心的批判,最後我們提到的健康信仰的五種特色,也鼓勵大家我們盡量活出這樣的信仰。我們都在一個不斷成長學習的過程,即便現在中毒了,我們可以解讀,歡迎你可以尋求靈性和心理的資源。我們今天節目就到這邊了,謝謝大家的收聽。Bye!

Bye!

20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