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神學輕鬆聊21] 怎麼聆聽上帝的聲音 ft.宣教士Jessica

ree

Podcast節目逐字稿整理


📌 開場:大學時期對聆聽神聲音的困擾 📌 高中關鍵經歷:「往操場看」的救命經驗 📌 自發性讀經的重要性:渴望認識神與用不同版本突破熟悉感 📌 聽錯的經驗:曠野期五年的掙扎與學習 📌 摩西的故事:40年曠野與神的時間 📌 約瑟的故事:從上帝眼光看人生 📌 約拿的故事:神的自我介紹 📌 成功與神的聲音:被糾正的成功觀念 📌 受歡迎的陷阱:宣教工場的真實反思 📌 福音工作策略:從廣度到深度的轉變 📌 總結:世俗成功vs神的心意 📌 結語:神允許我們不明白,甚至不聽話


開場:大學時期最大的困擾

神學少女(主持):我到底要怎麼知道我聽見了上帝說話?我們怎麼聆聽神的聲音?這是我整個大學時期信心很火熱的時候最大的困擾。因為總覺得好像我們必須要聽到上帝的聲音,如果沒有聽到,我是不是就是一個虛假的基督徒,或是我的信仰不夠真實?

偏偏我不是那種靈異型、超自然型的基督徒,所以我什麼都聽不到,一片安靜。那時候其實讓我的信仰有很多的困惑。

我想可能有些人也有同樣的困惑。像我曾經碰過一個朋友說他聽得到上帝跟他說一些話,但是有時候「領不靈」——有時候說了會發生,有時候說了沒有發生。有時候很準,比方說他很在乎的一件事情,神跟他說「你安心,會OK」,他就真的OK的時候會非常感謝上帝的恩典。但有時候他問上帝的事情,上帝跟他說A,結果他發現不是A,所以他就超困惑要怎麼分辨上帝的聲音。

高中時期的關鍵經歷

第一次聽到神的聲音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你好像知道有神的聲音在對你說話?

Jessica(來賓):我覺得就是高中階段吧。因為高中真的就是成績很差,人緣也非常差。在那種你感覺一整天都得不到任何正面情緒的狀況下,你就只能不斷的跟上帝交流。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我也覺得好像他也不太理我。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覺得好像上帝真的在向我說話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很極端的情境。

我記得我高二的時候有一天,我真的覺得我快要受不了在班上那種被看不起的、沒有人跟我講話的生活。那是學校打掃的時間,我突然有一個念頭說:「如果我走上樓頂跳下去,是不是就結束了?」

就在那個念頭出來的時候,其實我當時並沒有在禱告,但是我就聽到一個聲音跟我說:「往操場看。」

我以為是上帝在跟我說不要往上走,要往操場看,所以我就把頭撇過去,往操場看。我就看到了兩個團契的姊妹坐在那個草地上聊天。其實她們沒有看到我,也沒有喊我,但是因為上帝說「往操場看」,我就覺得上帝的意思是往她們的方向走。

所以我就往下走,沒有往上走。


「往操場看」救了一命

那一次的經驗是我第一次印象好深刻,上帝跟我說話。我覺得他救了我,因為如果往上走,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就是一時的衝動——因為青春期就真的會傷害自己。

但是我往下走以後,好像整個世界都改變了。雖然我們班上同學很討厭我、排擠我,但是那兩個姊妹就是我高中唯一的朋友。我走過去的時候,她們看到我的反應是:「誒你怎麼在這裡?你打掃完了嗎?等一下我們上完第八節一起去吃晚餐哦!」

我感覺就是被擁抱。那一刻我覺得上帝的話救了我一命。


聲音的特質

神學少女:所以那一刻的內心其實不是什麼特別的感動,就是一個很平常的一句話?

Jessica:對,非常平常。

神學少女:然後你就改變了你的生命方向。後來你再次聽到上帝聲音是越來越清晰嗎?

Jessica:我後來就發現,因為你有聽到上帝聲音、有那種內在很大的轉換經驗之後,你就會開始更好奇上帝要對你說什麼。

因為其實高中生信主再怎麼久,對上帝也不怎麼認識。很多人都說:「啊,你們從小在教會長大,應該都跟上帝很熟啦。」其實根本就不熟,就是也不是很認識他。


自發性讀經的重要性

渴望更深認識神


自從有這種經歷之後,我就會更渴望認識神。因為我覺得如果他可以讓我從死亡的邊緣朝向那個光明的地方走,那是不是我應該要更多的認識他的話語,然後讓他來醫治我——當時我是覺得是醫治那種受傷的黑暗的心靈。


所以我就開始比較自發性的讀聖經,不是因為教會。在那個自發性讀聖經的過程當中,我就慢慢更清楚的感受到他在像我說話。


神學少女:我自己好像就是開始比較認真希望上帝跟我說話也是高中時期。確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安靜無聲。我記得有人跟我說就是你持續的讀,持續的讀聖經,持續的禱告,然後你就會感覺到不一樣。我也很乖,照做。

但是老實講,我還是沒有特別印象是有特定聽到的話,但是會有一種你本來像在對空氣講話——禱告嘛——後來你會覺得好像不是在跟空氣講話了,有人聽得見,收得到我的訊號,很奇怪的感覺。


用不同版本聖經突破熟悉感

你覺得會不會有基督徒信主很久,但一直沒有類似的感受?

有的,我覺得很多都是這樣。而且我覺得像我們從小在教會長大的,你對經文那個熟悉度太高了,你就更難覺得那個是上帝在向你講話。

像我當時為了要掙脫這種看到聖經就覺得立刻想到從小到大的教會的教導,我就會覺得那個是教會的教導,那個不是上帝在對我說話。以至於我英文很爛,我去買了一本NIV,因為以前中文沒有那麼多版本,所以我就去買了一本NIV,然後硬著頭皮念英文聖經。我覺得那個是上帝在跟我說話,就是不會被那些教條定的字句框住。

所以我特地去買NIV。後來不是有很多種中文翻譯版本,我現在也是兩三種不同的版本在輪著看。我自己是去看畢德生的翻譯,因為他是翻給美國人看,非常的處境化,但是就跟傳統的英文聖經也不一樣。

所以鼓勵大家,如果你覺得你每次讀聖經都沒有感動,覺得那些東西都老生常談,你可能需要一個不一樣的版本。

聽錯的經驗與學習

曠野期的五年掙扎

你自己經驗有沒有那種聽錯的——已經習慣了, 越來越知道上帝的聲音,但有一次發現好像我搞錯了?

前面幾集可能也提到我的曠野期。我覺得從一開始我為什麼會跟上帝吵五年,就是我聽錯了。

當時候其實我在那個部落教書的時候是代課,我就會覺得代課結束了,去拿一個正式的教師證書,以後就可以來做正式的老師,那我就可以一直待在那邊。

因為我很快就拿到教師證,所以我覺得這個就是上帝在用這個教師證告訴我,以後我就可以回去做正式的教師,然後長久的待在那了。然後就回不去,因為學校就不缺老師了。

這個聽錯的過程讓我很生氣,因為我就是很執著於說,就算現在沒有缺,以後一定會有缺的,總有一天會有缺,我一定要回去,因為我從一開始去考這個教師證,就是為了要回去這個部落教書。


聽錯的原因分析

其實不是啦,這個教師證的目的是因為後面需要別的事情需要用。我覺得那個聽錯聲音就是你解讀的時候,因為很順利啊——你代課結束了一考試就考上了,而且我趕上就是最後一屆修完學分就拿到教師證的最後一屆。隔年就是要考試了,我連考試都沒有考,就拿到那個教師證。

我覺得很多時候那個聽錯聲音跟你太期待某一個東西有關,還有就是你的格局不夠。

因為我覺得我在那個年齡的時候,我的格局就是覺得神要用我應該就是只能在那裡用,還能在哪裡用?我沒有那種國度觀,就是沒有那種上帝是一個藍圖、一個國度,是一個大使命,沒有這種觀念。我就覺得我就是一個零件,放進這個地方剛剛好,為什麼你不把我放回去,害我在外面流浪,不知道何去何從。


35歲的崩潰與重建

你現在回去看,你不會覺得那五年好浪費嗎?

我覺得那個過程裡面我真的覺得好浪費,而且那個過程當中跨過35歲,然後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對35歲會有那種一切都結束的感覺。我印象好深刻,我35歲生日的那一天,我還跟我所有的家人說不准幫我過生日。


因為我內心已經要崩潰,覺得天哪,我35歲就一事無成,因為我回不去部落學校,也不知道之後要幹嘛。就是一種好像一無所有,身邊所有的人可能都已經結婚啦,或者事業有成啊,甚至有的都有兩三個小孩啦,我就覺得天哪,我就是白活了。


在那個過程當中真的有那種痛苦跟掙扎。一直到我是真的過那個35歲生日大哭一場之後,好像突然醒過來,想說我到底在幹嘛。然後我就跑去修課,而且我這時候窮到付不起學費,感謝那個神學院的老師說:「那你就假裝是我的助教,坐在後面。」


就是在那個上課過程中一直流淚,然後上帝更新我。我就突然覺得,哦好啦,這些時間也不算浪費,因為就是真的我要直面我自己的問題——我沒有聽清楚他的聲音,我想要的只是在某個地方生活,而不是要成為一個被他使用的僕人。


摩西的40年曠野與神的時間

摩西的兩個40年

如果卡就卡一下嘛,沒關係,上帝不會離開你的。我覺得我們都覺得曠野很嚴重,覺得怎麼會卡那麼久,我都常想,可是以色列人不就卡了40年?而且摩西是前面先卡40年,後面再卡40年。

而且我真的覺得後來摩西那40年太重要了。因為我是讀歷史的,其實我後來仔細的分析摩西的性格,我覺得他如果沒有在曠野40年,他就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話,應該是一場慘烈的戰役——最後是他們被埃及人全滅。


因為他用戰爭的手段就不是用上帝的方法,所以他很有可能以色列人當時奴隸的身份,被戰力很強的埃及人全滅。

因為他是用埃及王子的方式可能害他的族群被全滅,所以他放羊40年,把他那個埃及王子的包袱卸下來以後,他才會願意聽這位上帝的話,然後用上帝的方式帶以色列人出埃及。


神時間的看見

你會覺得40年很久嗎?

我覺得無論誰來看都覺得很久吧。真的很久,但是當然從整個故事上來看就是剛好三分之一,好像還好啦。

但是當時摩西也不知道自己活到幾歲,所以他應該覺得這就是他的結局了——在曠野牧羊,然後就掛掉這樣。他覺得他犯錯,然後上帝可能也不要用他,或是說他可能也覺得這個上帝會不會根本不存在。


你覺得他這40年當中,因為如果按照聖經講,其實是最後神呼召他出來的時候,神才現身跟他說話,你覺得前面40年他跟上帝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我在猜想,因為如果他媽媽做他的保姆,他應該是認識這位神的。在那40年當中,他可能會覺得這件事情好像就是已經結束了吧。

因為他前面如果覺得他可能有一個使命,所以他殺了一個埃及人,所以他可能是一個熱血青年。這40年應該會,他應該會開始覺得第一個有可能就是這個上帝不要用我了,然後慢慢的可能過了二三十年後,他可能會覺得說會不會這上帝根本就不存在,因為他知道他的族人都還在埃及的手底下,還在受苦。

我覺得摩西搞不好這40年當中也有氣過,覺得這神不是真的,我以前太傻了,我幹嘛那麼衝動。然後可能也有在曠野裡面很孤獨的像詩人一樣,像詩篇的詩人一樣跟神發怒啊、禱告或流淚。

我覺得我們看40年可能很長,但是在一個煎熬的人來說,也許這40年每一天都是血淋淋的煎熬,它並不是一個平淡的40年。

約瑟的故事:從上帝的眼光看人生

約瑟vs.哥哥們的不同眼光


聖經當中有沒有什麼對你的幫助,讓你可以認識這位神, 幫助你去面對人生當中很多未知的答案?

有一次我很幸運的參加一個聚會,那個講員就講約瑟。我跟約瑟應該很熟了吧,但我印象最深刻就是他講到雅各過世以後,其實到前面我都覺得他們應該是都和好啦,因為他的家人都因為約瑟的關係被救了,被接到埃及去住了。一切都很好啊,雅各還祝福了什麼的,一切都很好。

結果沒想到雅各過世之後,他的兄弟們就很害怕,怕約瑟要殺了他們。我才突然感覺到說,天哪,意思就是說我們前面以為他們到埃及之後一切都是幸福美滿的,沒想到他的哥哥們一直都在擔心被約瑟殺掉。

約瑟的那個回答也讓我很感動,他就是對他的哥哥們說,你們不要再自憂自恨。他其實知道他的哥哥們回顧他們的人生的時候是一直在後悔當初所做的事情,然後也在擔心說,憂慮有一天弟弟要報復我們。


不同的人生總結

所以當他的哥哥回顧他們的一生的時候,沒有從上帝的眼光來看他們所經歷的點點滴滴的時候,他們只是活在那個後悔跟痛苦憂慮當中。

可是明明真正吃苦的那位好像是約瑟——他被他兄弟傷害賣掉,變成奴隸,還被污告,然後下在監獄裡。應該自憂自恨的應該是約瑟吧,他可能要罵他的哥哥們說,你們為什麼要拋棄我,還有跟我父親分開那麼久。

沒有,他還鼓勵他的哥哥們說,他沒有說當初被你們賣啊什麼,沒有,他就直接說是上帝派我來的。

他回顧他一生所經歷的一切的苦難的時候,他的總結就是這一切都是上帝美好的帶領。

所以你的生命你怎麼去看就是很重要,還是要從上帝的眼光。

約拿的故事:神的自我介紹

從討厭約拿到認同約拿

我也很不聽話,我也是不想要聽話。感覺好像聽話很多時候要逼著自己去面對還不想要成熟的地方。我此時此刻就是不想這樣做啊。

神學少女:我會有朋友跟我說,他禱告都會求神幫助他更成長,我就覺得,哇塞,你的禱告真的是很有信心,我都是求主說:「主啊,我不想要更成熟,慢一點,慢一點,請用我比較可以接受的速度慢慢來。」

有的人信心真的很大,他很願意為上帝趕快長大。

如果你能聽見上帝的心意,但是你不想聽話,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也有,我覺得最多也是在那個曠野期,尤其曠野期的後期的時候就更明顯,是應該要到我的宣教工場了,我應該要承諾了,然後我都一直遲遲的不肯,然後那個時候當然就是一直不聽話,然後就被一直賞巴掌。


可是我覺得也蠻爽的啊,因為我覺得其實人啊,我們跟神的關係不是像孩子一樣嘛。你看小朋友很小的時候,雖然他會鬧,可是他非常需要有人告訴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所以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雖然上帝給我們很大的空間,也給我們聰明智慧,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刻,他還是會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說,你該怎麼做,而且你不該怎麼做。那他就是在問我們說,那你願意學習,你願意順服。


當你真的願意順服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啊~天哪,原來這麼輕鬆,那我前面為什麼要掙扎那麼久。

所以那個不聽話到聽話是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覺得上帝是允許我們不聽話的,像約拿就是最不聽話的嘛。


重新理解約拿書

但是我其實以前很討厭約拿。我都覺得他都上帝都講那麼清楚,又不是聽不明白,然後你還故意要跟他唱反調,而且他說話怎麼那麼沒禮貌。

但是我現在——今年我剛好被邀請講約拿,我又重新再認真的讀了一次,我就覺得我本人不就是約拿嗎?原來我就是討厭我自己。


因為其實到服事神到後面的階段,你真的聽話聽得比較清楚,所以我就很認真在看的時候,我就想約拿聽每句話都聽得超清楚,所以他就是聽得很清楚,然後他明顯的拒絕神。

我就想哦,原來就是可以有一個已經服事神20年、有先知恩賜的人,他也可以在話聽的那麼清楚的情況之下跟上帝唱反調。


約拿書是神的自我介紹

你看整件事情的過程的時候,因為我在準備那個講章,上帝就一直感動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整個約拿書,所以我就跟那些聽講道的年輕人說,這整卷書是上帝的自我介紹。

那些青少年就很驚訝,想說上帝那麼高在上,他還要跟我自我介紹?我說是他在跟他跟隨他20年的僕人自我介紹,因為他知道他的僕人還不夠認識他。他認識他,可是又不是真的認識他。

所以他在告訴他說,我不是那個只拯救以色列的神,我關心所有的萬族萬民。所以他是在一個自我介紹的過程,然後約拿不接受上帝的那個自我介紹。

他還是用行動的,所以他救了那整船的人,那整船的人都因為約拿而信主了,雖然約拿沒有要傳福音給他們,因為是外邦人,約拿肯定不想傳福音給他們,但是他們就是因為約拿而信主了。


神持續的自我介紹

我覺得約拿應該很衝擊,然後他是一度順服,就在魚腹中。可是等到他被吐上岸之後,他在尼尼微城,勸那些尼尼微人悔改,他們就真的悔改,而且是徹底的悔改的時候,他又崩潰了。

我覺得我們對上帝的認識本來就是會隨著我們跟隨他有不同層次的認識,所以我們要竭力追求認識他,可是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認識他。

我覺得上帝一直在努力的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方式跟我們自我介紹。其實我覺得我們生命的這個歷程整個過程就是在走向上帝的一個過程。

雖然可能每一個人對神的認識到什麼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或者認識到哪一個方面都是不一樣——有人特別經歷那個恩典,有人可能特別經歷的是那個信實。但是我們終究回過頭來看,可能不是去計算我們一生到底做了多少事工或者影響多少人,而是我們對上帝到底多認識。


成功與神的聲音

被上帝糾正的「成功」觀念


我印象好深刻,就是我30多歲有一次去一個地方分享,我是人生第一次分享,不但沒有得到台下人的認同或者是讚美,而且就是非常的不認同我講的。

我印象超深刻,我走出那個會場的時候,我快要崩潰了,上帝就是跟我說:「誰跟你說傳揚我的話語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讚賞?誰跟你說的,我有跟你這樣說嘛?」

哇,那個時候我都想說天哪,那我就是一直以來我的努力其實是搞錯方向,因為我一直以來的努力就覺得我要榮耀上帝,就是我每次分享台底下的人都覺得我講的很好,那個就是榮耀上帝。


但是其實後來認真冷靜下來想,好像剛好相反,就是先知說話,然後就被人殺害或是逼迫。我覺得那個時候才大轉彎,因為我覺得我們都是有一些對上帝的認識很多的迷思。

我覺得上帝愛我就應該讓我站在講台上的時候發揮我的影響力,但是實際上帝又不是用這個方式來愛我,這個是我想要的,可是對我的生命其實沒有什麼好處。


成功與上帝是兩回事

神學少女:你這樣講好像有一個蠻深的概念是在談,其實我們對成功的想像會讓我們聽不清楚上帝的聲音,會把這兩個東西重疊了,就是你以為成功就是上帝,其實成功是成功,上帝是上帝。


而且有時候上帝甚至會刻意做一些不成功的事情,故意讓一些事情失敗。


這真的很難,因為對我們來說好像成功才是那條唯一的對的目標。而且我們還以為說那樣就是榮耀神啊,我學生成績很好是榮耀神啊,然後上帝都跟我說100次了,成績不可能會好了,我還在那邊拼命的念。


受歡迎的陷阱

宣教工場的「受歡迎」


比如說我們會看見的是如果說你覺得你人緣非常好,很受歡迎,這件事情應該很多宣教師應該會也是期待自己到工場上很受歡迎吧。然後大家就會去追求這個東西,我也是其中一個跟風的。


我很喜歡當地人說:「哎呀,你就是那些老師們最接地氣的一個,那些外國人老師裡頭最接地氣的就是你了,你可以跟我們在那邊吃吃喝喝。」然後我就很高興,因為我受歡迎。

時間久了,我就發現這是一個很可怕的陷阱,因為受歡迎這件事情是不是也象徵著,我開始覺得我討這些人的喜悅已經超過了要討上帝的喜悅了。所以就變成在這個世俗的成功、受歡迎這個影響之下,我就開始有點偏離上帝給我的呼召了。


上帝的提醒與反省


我就覺得我要證明我就是最接地氣的宣教士,那我就應該更融入他們的文化。結果有一天我回到家的時候突然覺得我到底在幹什麼,就是有一些場合也不需要去啊,你可能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的個人安靜,因為你要參加活動有點多。


所以就變成那個陷阱也跟我們的心裡的罪會結合,就是世界上成功跟我們內心的罪一結合的時候,反而就跟上帝是站在對立面。


那個時候上帝就提醒我說:「你現在是很受歡迎了,然後你去吃吃喝喝了,這些人有因為這樣更認識我嗎?他有在你的身上看到什麼不一樣的東西嘛?」

我就覺得好像真的沒有,就是我開始變成跟他們一樣的人了。


人緣變差但使命更清晰


所以我就開始,甚至於是他們會覺得說:「誒為什麼你以前會來,現在都不來了,以前會怎麼樣,你現在都不怎麼樣。」的時候,那個好像是人緣變差了。

可是我反而就是越來越清楚的知道說,啊原來上帝要我做的是什麼,就是我需要學習那個愛的功課。愛就是你去愛一個人跟他建立愛的關係,跟你受不受歡迎,其實完全是兩個概念。

所以其實後來我開始專心跟隨主的時候,我反而在宣教工場的人緣沒那麼好。世界上的人會覺得說:「天哪,她在工場待的越久,怎麼朋友還越少,然後週末居然還沒人約。」因為我也是會適當的拒絕,為了安息日。


所以就變成世界上的人來看,反而覺得我在山上待的時間越久,反而沒有以前年輕的時候那麼受歡迎。


中年基督徒的掙扎


神學少女:我覺得很有趣,我想到因為現在版面上正在發那個中年基督徒生活進行式,就是很多人到中年他在回溯他的信仰生活,他們分享他們心中的一些掙扎或困惑。你很明顯看到他們已經不符合一般人對好基督徒的形容,然後他們也知道,但是他就是覺得,可是以前很喜歡做的事情,現在就會覺得教會像菜市場一樣好吵哦,就不能接受。


好像有時候我們很認真去面對心裡面一些聲音,當然也要區分這到底是自己的喜好還是上帝的帶領,我們確實可能會做出一些不符合其他人期待的選擇。


福音工作的策略轉變

從廣度到深度


我也慢慢發現上帝的福音工作他是有選擇的,所以也不是說你人緣好認識的人越多就越多人信主,沒有,反而是你要專注在說上帝到底要你向誰傳福音。


如果你沒有專注在少數的幾個人身上,可能剛好是他一個生命的轉折點,你沒有跟上,你就沒有機會帶領他靠近上帝。


所以你如果太分散你的注意力的時候,你就變得,反而有一種無所事事的感覺,可是當我縮小我的人際範圍的時候,我竟然就是可以在那種,因為你針對兩三個人相處,你可以深談的那個過程,或是參與在他家庭的一些轉折點,比如說孩子要升學或是說替孩子選擇生命的道路的時候,你參與在那個其中的時候,他們就在你的身上看到那個奇蹟,然後他們就有機會認識神。

可是你一直去吃吃喝喝,可能就錯過那個機會。


這是很值得反思哦,因為我們教會文化可能是用快樂吃吃喝喝,大家聚在一起當做大家好像在跟隨神,但不見得是這樣。


總結:世俗成功vs神的心意

分離成功與神的帶領


今天聊了很多到底要怎麼聆聽上帝的聲音,我們最後這個部分其實是釐清,其實很多說世俗的眼光或是你心中追求的成功,他反而可能是一種混淆,那不見得是上帝對你的帶領。

因為成功經常都是干擾我們領受上帝呼召的一個很強大的力量,就是我們會覺得上帝要給我們的東西應該就是所謂的成功,所以就變成如果上帝沒有給我們那個所謂的成功的時候,我們就會非常的失望,甚至於有些人會覺得那我還信主幹什麼。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接受這個信仰的時候,我們看耶穌的一生,我們就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在這個世界上覺得你成功還是不成功,因為從這些不認識神、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的人眼中來看,耶穌最後的下場是很悲慘的——沒有發揮什麼影響力啊,或者什麼建立一個國家啊什麼的。

但是如果當你去釐清很清楚的釐清成功跟上帝在你生命當中要給你的那個豐富的恩典,你分得很開的時候,你甚至會發現有時候甚至於還是相反的東西,就是世界上要給你東西跟上帝要給你東西,甚至於是到相反的地步。


那你就會在順服上帝的旨意當中去真正的感受到那個所謂裡面豐富的生命,是遠超過那個成功可以代表我們生命的那個價值感。那個差距是非常大的。


宣教士vs世俗眼光的價值觀


所以我相信也很多人看宣教士傳記的時候會覺得:「啊天哪,這個宣教士為神服事一輩子,然後最後死在集中營。」可能我會覺得那他沒有得到什麼祝福,但是其實那個宣教師他覺得他已經得到最可能——他覺得他自己是得到最大的祝福了,因為他已經忠心耿耿的走完了上帝要他走的路。

我們會有一種好像完全不一樣的眼光,跟世俗眼光非常的不一樣,去看待自己人生發生的很多事情。


饒恕:神在別人身上的工作

不要亂勸人

我覺得這裡面有時候會有一些誤解,我想到比方說在教會當中很多時候我們會分享要饒恕,對有一些受傷的人來講會覺得很痛苦,你為什麼要我放下跟饒恕。

但是我覺得饒恕這件事其實是一個人非常主觀他跟上帝之間的很多的對話,然後你有沒有一個超越的眼光,還有什麼時間點你才能超越,也許你就是40年。

所以其實旁人不要幫別人決定一些。不要亂勸人好不好,就是沒有那麼容易。

就是我們敬畏神,所以我們也敬畏神在別人身上的工作,然後不明白的時候就是不明白。上帝是允許我們不明白的。


結語:神允許我們不明白,甚至不聽話

我覺得上帝允許我們不明白,甚至上帝允許我們不聽話。

誠實面對尋找的過程


我們這一集討論了很多怎麼樣跟神更靠近。其實這個過程當中好像沒有一定的對錯,但是我們在表達的是我們就是很誠實的面對這個尋找的過程,就算撞牆,就算有時候自憂自恨,我們也是不能放棄抓住神。


感謝來賓的分享,謝謝你來節目。

Comments


©2022 by 不在教會的日子.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