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神學輕鬆聊20] 如何走上呼召之路? ft.宣教士Jessica

ree

走出你的獨特道路:在信仰中找到生命專屬的呼召

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的人生,似乎應該要走一條與眾不同、專屬於自己的道路,卻又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感到迷茫與掙扎?本集節目邀請到宣教士Jessica,她的人生經歷正是對此疑問的深刻體現,帶我們一同探索如何在信仰中找到並堅定地走上上帝為我們預備的獨特旅程。


毅然決然的「想不開」抉擇

Jessica的生命中不乏那些讓旁人覺得「想不開」的決定。她回憶,在學歷備受重視的年代,她從研究所高分畢業,卻毅然放棄在歷史專業領域的學術追求,轉而前往偏鄉部落教書。家人和長輩對此感到不解,建議她先教一段時間再回頭攻讀博士班或出國留學,走學術路線。然而,Jessica坦言,這一切都源於她「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她必須對自己誠實,承認自己在研究所三年的研究中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研究,這已是她的極限。在痛苦中,她向上帝禱告詢問能為祂做什麼,並在部落的補習班中發現自己能幫助孩子們有趣地學會知識,這讓她感受到上帝的帶領。即使偶爾會覺得放棄讀博士有點可惜,但她選擇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動和自我認識。


信仰是行動的實踐:在嘗試中尋求神

許多基督徒常在心中想走的道路與身邊人期盼的道路之間掙扎,當理想與現實碰撞時,會感到糾結。他們會問:「怎麼知道上帝的帶領?要禱告、要等候,但神又沒說話?」 Jessica分享,年輕時有更大的空間去嘗試和尋找。她認為,我們的信仰是一個「行動的信仰」,上帝會透過我們的行動向我們說話。她從高中到大學研究所,參加過許多服務隊、短宣隊和營會,正是在這些過程中,上帝幫助她認識自己,並在她感受到「特別強烈感動」的時候,讓她知道上帝與她同在,從而確信方向。她建議,如果沒有勇氣實際做很多事,可以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在這些上帝要我們去做的事情中,上帝就有機會說話。


Jessica從小就相信上帝會帶領她走一條「很特別、專屬於我」的路,後來宣教機構也從聖經教導,上帝使用跟隨祂的人,每個人的路和經歷都不同。她強調,年輕的這段路無論怎麼走都不會白費,因為所經歷的都可能是上帝認為我們跟隨祂必經的過程。


年齡焦慮與內心掙扎:放下世界的期待

然而,年輕的基督徒也常面臨挑戰,例如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年齡焦慮」,總覺得「幾歲要幹嘛」。這會干擾年輕人專心問上帝:「你要怎麼用我一生?」 她自己也曾因「適婚年齡」的壓力而焦慮,即使知道自己不想結婚,但在別人覺得結婚比較好的時候,她也會動搖。


我們一生都可能在掙扎,試圖迎合世界的期待與上帝給予的聲音之間拉扯。我們的信仰也是一個選擇的信仰,因為上帝賦予我們自由意志,祂說話卻從不勉強,保留了愛的空間讓我們選擇。在每一個關卡做出選擇時,我們應該反問自己「動機是什麼?」 她舉例一位宣教士朋友,原本願意帶一個孩子回工場,但有了三個孩子後因「害怕」而不願回去,直到上帝問他:「你覺得我會喜悅害怕而做一個決定嗎?」他才痛哭流涕,最終帶孩子回去了。


放下「美好生活」:在痛苦中經歷生命翻轉

有時候,我們害怕選擇上帝要我們走的路,是因為覺得會「受苦」或「失去美好」。Jessica坦言,她掙扎了五年才願意放下第一個宣教工場,因為那裡有太多她放不下的「美好生活」。回想起來,她慶幸沒有留在那裡太久,因為那是一個「同溫層」,她可能會被養成「公主」。她發現,那五年的掙扎是讓她知道福音的重要性,並進行跨文化的基礎培訓。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心態的每一次改變都伴隨著大哭。她記得當她被呼召承諾到現在的工場工作一年時,她感到「崩潰」,覺得自己真的要放棄人生了。然而,去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就沒有這回事」。這就像網路上流傳的圖,上帝在懸崖邊叫你放手,你不敢放,但放了才發現根本不是深淵,反而可能離地面很近,甚至是個「大草坪」。


「迷路」的曠野期:神塑造的過程

基督徒確實需要練習「放手」,但要練習在上帝給予的功課上。Jessica曾經歷一個「迷路五年」的曠野期,她想走「第三條路」,去流浪、旅行,因為太痛苦了,想試試別的路。然而,在旅行的過程中,她反而越走越空虛。她發現旅行的意義最終變成了上帝向她說話,這段經歷讓她明白,即使「亂走」也不會浪費,反而能讓她更「心甘情願」地走回上帝的路上。許多人領受呼召時,並非充滿聖靈的狂喜,大部分人都是「崩潰」,不情願和掙扎,但這是一段必要的時期。如果你硬是不想走,想自己找路,你會越走越空虛,這種空虛感會逼迫你最終回歸內心的感動。


挫折的禮物:撕掉標籤,化為事奉的養分

當我們真正跟隨神、走在祂呼召的路上時,回顧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發現它們是為了塑造我們,給予我們事奉的養分。Jessica分享自己高中三年成績吊車尾的經驗,她曾是班上倒數,花了三年努力卻沒有進步。這讓她開始反思傳統的讀書方法,並自行摸索出不同的學習策略。這段「學不會的經驗」成為她日後教導學習能力較低學生的寶貴資產,因為她能理解學生的困境。她強調,「學不會」並非不用功或笨,而是學習有很多方法。她更發現,學習經驗太順利的老師,反而無法教好書,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學生學不會的感受,容易缺乏耐心或認為只有一種方法。


直面人生與禱告:突破內心標籤

青春期尤其在意他人評價,成績不好很容易讓自己貼上「很爛的人」的標籤。Jessica也有這樣的標籤,大學時甚至會躲避同學的友誼,害怕被看不起。她認為這個標籤是在大學後,透過交友和被療癒,才慢慢撕掉的。許多人被過去綁架,即便生活已改變,仍會重演舊有的生命腳本。


如果意識到自己身上有標籤,就應該為其禱告,讓上帝幫助你突破。承認這些強烈影響你人生抉擇的信念可能很恐怖,但你需要一個清楚的屬靈眼光,緊抓住上帝對你說的話。


迷霧中的堅守:誠實禱告,緊抓神的手

當我們在跟隨上帝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或彎路,感到「迷路」時,周遭常會出現質疑的聲音。Jessica認為,每個階段都可能有迷路的感覺,這代表你想要的方向與上帝正在帶領的方向不同。最關鍵的是回想生命的歷程,抓住上帝一直讓自己學習的功課。上帝是不改變的神,祂從我們未在母腹中就認識我們,所以我們生命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祂的痕跡。當你感覺迷路時,或許是因為你自己的心意與上帝的帶領不同,透過禱告修正自己,直到心意與神的心意合一,迷路的感覺就會結束。


在迷霧中,送給在困境中的人一個寶貴的建議:千萬不要放開上帝的手,並保持與祂誠實的關係。即使每次禱告都在抱怨、都在憤怒,也無所謂,不要停止禱告。當抱怨和怒氣宣洩得差不多時,就求神向你說話。也許需要等候一段時間,也許祂已經說話但你聽不懂,總之要耐心等候,不要放開祂的手。她發現,人生在「迷霧森林」中行走時,反而是最呼求神的時候。當你感覺被困住,卻又知道只能沿著眼前所見的路走時,你會更迫切地與神禱告。基督徒生命的美好,不在於關係總是親密無間,有時即使感覺不到對方,但你知道上帝在,你仍然可以對祂說話。


總結:相信上帝的獨特預備

J相信上帝一定已經為你預備了一條獨特的道路,而且不是未來,而是現在與過去你都已走在這條路上。你需要專心尋求祂,讓你看清楚這條路的走向,這樣世俗的成敗和評價對你的影響會越來越弱,你也會越來越有信心堅定地走在上帝為你預備的路上。即使你曾「亂走」或「闖蕩」,這些經歷也不會浪費。或許你會因此更心甘情願地走回上帝的路上,而且你過去的經驗也能成為你現在事奉的養分。

Comments


©2022 by 不在教會的日子.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