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辛苦聽寫的しゅえん軒😇 今天很高興,請到我的好朋友Roger牧師再次來聊天~哈囉,Roger好~
哈囉,大家好。
我們接著繼續聊聊,其實把愛情跟婚姻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我們投入在跟上帝建立關係的心力一定會減少的。可是很弔詭的是,如果我們跟上帝-這個愛的源頭-斷線了,我們很多罪性會跑出來,就沒有辦法在關係裡面真正的愛對方。我們會變得自私、只想捍衛自己的好處而不會在乎對方,就是前面聊過的自我中心,那自我中心絕對是親密關係的殺手鐧。
讓我大嬸心病發的愛情故事
我這邊想聊一個我最近有一個讓我情緒很激動的事件。就是,最近跟一個未滿30歲還蠻年輕的朋友,20幾歲的男生聊天,講到一件事,我就是一個激動到大嬸心併發。他有一個很喜歡的女生,然後他們已經在一起一年多了,可是這個男生的地位一直都沒有機會被扶正。也就是說,女生認為男生不夠好,可能是經濟因素或其他因素她不滿意,那我這個男生朋友也認為是:「對,我收入不穩的狀況下,好像不配成家。」那我聽了就很心疼。
我發現其實滿多適婚年齡基督徒的男女,跟世俗觀是一樣的,就是會以對方有沒有穩定工作收入,來當作能不能保障未來生活品質,用這個點來衡量要不要跟對方結婚,一個關鍵點。我覺得前面那個靈魂伴侶隱含的命定說,那這個經濟條件其實隱含了條件說。那我們談條件,就像我們剛剛說,有一種自我中心的觀點。我們並不是用聖經裡面說的愛的觀點,沒有用神的愛來經營關係,比較注意自己的好處。所以甚至沒有注意到,可能不是真正愛對方,愛的是對方可以提供的生活選擇。
推測台灣離婚原因主要原因
像我有朋友說,她到這個年紀,她想結婚所以出現這個人,那對方可以讓她脫單、成家、生子,完成她的人生圖像,所以她就跟他結婚了。這都會讓人Question是,那出現別的人呢?或是當你們關係出現問題,你沒有真的看見對方是誰、或是看重你們兩個關係的話,確實很多問題會在婚後才浮現。
我聽過很多婚姻失敗的故事,有的是生了小孩之後夫妻各過各的生活,有一些性別傳統價值觀,像是男生覺得我有給錢就叫做顧家,那女生可能就很失望,她就在失望中把重心放在小孩子身上。我觀察大概35~40歲的時候,雙方就會覺得:「我們這樣過日子很沒有意思耶,我們不如各自追求自己的人生吧。」所以就離婚了。這也是台灣離婚率最高的年齡區段,就是在35~40歲。
這就會讓我思考說,在我們信仰裡面看待婚姻是『盟約』,而不是看『條件』,因為看條件你就會想要更好的、想要換人。所以我也鼓勵大家多想一點,如果你一開始設定那個條件、你下錯了條件、你就會輸出得到錯誤的結果。所以如果你真的要結婚的話,你就要想一下你為什麼真的要結婚?而不是:「只要這個人經濟穩定就好、年齡符合就好,結婚家庭畫像跟我一樣就好…」好像那個check list一樣,全部打勾打勾,然後妳就嫁了、或是你就娶了對方,可是卻沒有思考,對方本質上跟你、還有兩個人在價值觀、共同的想法上面有沒有交集?
所以如果我們要考慮和某一個人是不是進入婚姻關係、可是我們考量的關鍵點都是一些客觀條件,而不是說,這個人他是怎麼樣的人?他的人格特質跟態度是什麼?假如我們考慮的不是這個人,這段關係被取代的可能性其實是滿高的。如果我們有另外一個對象,他跟現在這個對象比,可以提供給你更優質的客觀條件,那很可能他就被取代了。
所以其實台灣的離婚、外遇,很多狀況跟比例可能比大家想得更高一點,我覺得比較像是我們對於這個愛情的想法,沒有發現自己有這個盲點。
還有一個很有趣,我有發現,就是大家的擇偶條件。我覺得好像在我們的文化裡面很重視怎麼樣降低失敗率,所以我們就會看對方的經濟、家庭…這些東西。如果簡單來講,就是風險因子,我要盡量降低這些風險因子,讓我們將來結婚比較不會出狀況。
可是沒有好好考慮的就是保護因子,也就是到底我跟對方再一起,我們兩個的關係要怎麼樣維持長久的關係?我覺得可能保護因子才是重點耶,比方說,你跟對方交往的時候,你有沒有評估過你們彼此在挫折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吵架不是和好就行了?!
像我做滿多感情輔導,就會有人跟我提說,她跟她的男朋友吵架,是兩個人不會把話說開的,可能就不高興個二~三天,然後吃吃飯,就沒事了。
根本沒有沒事啊!
或是有的就比較公主一點,她另一半非常的疼惜她,所以每次都會道歉。不管是哪一個,吵了一下後來和好、或是兩個從來不吵架、或是有一方總是會哄妳,好像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哦,只是度過了那個風暴。那結婚之後,關係已經沒有辦法兩天、三天不見面了,你們要怎麼解決問題呢?總不可能一輩子都一方一直在道歉吧?
那太恐怖了,這個沒有人能夠接受。
對,就算對方再愛妳,有一天也會很疲憊、愛也會消失的。所以關係當中有沒有韌性?我們怎麼處理衝突?或是再講多一點,面對兩個人的困難,雙方是一種成長思維還是固定思維?成長思維指的是:「我碰到困難,我想跟妳一起度過這個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可能我一個人想不出來,我們去找資源、找輔導、一起讀書也好…」這就是一種比較積極性的。
有另外一種就是:「完了完了,我早就知道她不會愛我了...所以我們碰到問題,我們度不過…」就是很固定的思維,就是想放棄。
對阿,就是覺得:「那就這樣吧,也不能怎麼樣…」
或是:「你不聽我的,我就跟你分手!」這也是一種滿可怕的固定思維。所以我從做心理輔導的角度來看,未來是充滿未知跟變數的,其實兩個人在這種交往期間,你花很多時間去討論、學習怎麼面對衝突的這個過程,你會看到,在你們互動模式當中,你們可以怎麼藉機認識彼此的價值觀?有的人講得很漂亮:「我以後一定會好好的疼妳、我會保護妳、不會讓妳掉眼淚…」但這些只是表面話,妳要看他真的跟妳吵架的時候,他的反應,他是顧自己、還是顧慮妳們兩個的關係?
還有一個,我覺得也很犀利,就是價值觀歧異的時候,兩個人怎麼找到平衡點?比方說有的人會覺得:「我將來結婚後我想要支持家裡的經濟,如果我家人有一些經濟黑洞的話,對我來說,我無論如何就要堅持的去幫助我的家人。」那另外一方可能不是這樣的想法,會覺得:「我們是獨立的家庭。」哇,很劇烈的價值觀差異的時候,兩個人怎樣去協調這個差異?這當中才能看出來雙方的韌性。
我其實有幾對好朋友,都是在婚前輔導的過程,就是結婚前可能教會安排他們上一些課程。在這個輔導跟他們一對二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那個價值觀差異到,是沒有辦法妥協的,決定踩剎車。他們是未婚夫妻哦,好幾對都是放棄進入婚姻。
當時一定是很痛苦的,甚至有一方會想要離開教會,因為這個環境太尷尬了嘛。但是我要講的是,過了多年之後,我這每一對朋友,他們都很慶幸他們當初沒有隨便進入那個關係,而是踩了剎車。
想結婚的情侶到底要培養什麼能力?
我們在教會當中,也陪伴過很多的情侶跟夫妻,我們真的都會非常鄭重的建議,有考慮要進入婚姻的情侶,他們最好結婚不是用一鼓作氣的衝動做決定,而是要更深入的好好認識,對方跟你的共識是什麼?還有你們的差異是什麼?
我們會想要提倡一種概念就是,重點並不是這兩個人有差異,而是這兩個人要如何跨越彼此的差異?因為差異一定存在,重點不是『有差異』這件事,而是如何跨越。也就是說,考慮到要去結婚的這對情侶,他們要培養的,我覺得不只是更穩健深刻的愛情,而是溝通雙方差異的能力。
實際上來說,每一對情侶、夫妻都是這樣,他們雙方的差異絕對是多過於相同的。所以在任何一對的情侶、夫妻,大部分都是相同的情況,都是差異很大,相同點比較少。所以愛情跟婚姻的持續力,第一個我認為是在雙方愛的表達跟接受,他們是不是能夠有交流?第二個是能夠建立起一個建設性的溝通模式,這兩件事情。一個是愛的表達跟接受,能不能讓雙方交流?第二個是建立起一個有建設性的溝通模式,這兩點是愛情能夠繼續下去的關鍵。
什麼!感情很好的夫妻差異度大於相同度(每一個人都個性不合啦!)
我覺得你剛剛講了一個觀念可能很多人會很驚訝,就是原來感情很好的夫妻,他們的差異度還是大過於他們的相同度。
對,沒錯,我們都以為,好像他們天生就很像,所以他們走很遠。大部分不是這樣,他們是經過努力,溝通那些差異,才會這樣走出來的。
你說的建設性的溝通,就是即便我們有差異,但是怎麼樣去兼顧彼此的需求?不是只有一方完全的放棄她的聲音,而是雙方都傾聽彼此的聲音。
另外一個我覺得你講得也很好,就是愛的表達和接受。可能有的人愛的語言不同,有的人就是一直服務對方,做很多家事阿、把很多事處理好,可是另一方可能需要的是談心。所以他們兩個人能不能彼此認識到,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我願意聆聽你,我也願意用你需要到的方式去愛。我覺得簡單來講,有聆聽,那個愛才會出現。你不懂對方要什麼,也不讓對方懂你要什麼,其實很多時候生悶氣生到後來就會變成偽單身了。
就會覺得說,我是真的愛你,可是為什麼你接受不到呢?然後我也覺得你根本沒有按照我的需要來對待我,然後兩個人就會覺得好傷心哦,我們兩個人是不是不適合?
"偽單身"背後的心情
我講一下”偽單身”這個概念,我是跟年輕朋友聊天的時候聽到他們這個說法。就是他們怎麼樣面對感情當中的不滿意?就是剛剛提的,可能有一些衝突需要溝通、有一些障礙需要跨越,但是他們發現跨不了,或是有一方不願意跨。
那我在失望下,唯一能夠自我開解的方法是:「那我假裝我自己是單身好了,這樣子我對你的期待就降到最低了。有一天我回頭發現,诶?原來我有一個男/女朋友?那就覺得還不錯,好像吃喝玩樂有個伴。」Roger你有聽過這種想法嗎?你怎麼看?
有,我有聽過夫妻的這種偽單身狀態、這種心態。就是覺得說,怎麼樣對方都不能夠達到我的期待,或是有一種心死的感覺,反正對方沒有要去回應我的需要,所以她就被迫進入一種偽單身的狀態。然後他們雙方的任何一方好像又不打算好好處理這中間的問題,就繼續陷在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關係狀態中。
介紹資源:伴侶諮商在幹嘛?
我覺得順便跟大家介紹,有一種心理治療、諮商的方式,叫做伴侶諮商。它是一種資源,把它想像成是一種工具,就是透過一個第三者,他會聽你們兩個人對話,去聽出你們兩個人對話的一個固定的模式。
就是兩個人可能都有一種互動模式,有時候會看到有一些太太,她就是一直念、一直要求先生,那先生覺得太痛苦了,一直用被動、假裝我聽不到、假裝沒事…這種反應。可是當這個溝通模式固定以後一般人就會很難改變,那太太更急,就會更逼對方。但其實不管你是在戀愛階段或是婚姻階段,透過伴侶諮商可以幫助你們重新塑造比較健康、有流動的溝通方式,讓彼此能夠互相聆聽,所以可以考慮一些資源。
我想要回應一下你說的這個諮商,這是一個很棒的概念。因為有人就問說,諮商到底是在做什麼?為什麼花錢聽別人講話?或是花錢跟別人講話?我後來得到一個我覺得滿好的概念,它說諮商其實是幫助你可以用另外一種視角、另外一種思考方式來面對你的問題。
也就是說,狀況可能沒有改變,可是你有一個不會像是被卡在死巷裡面,而是有另外一種角度、另外一個亮光,來幫助你回來重新面對這個處境,那其實是會不一樣的。
婚姻裡哪些議題要先形成共識
很多的情侶他們在考慮結婚、預備要進入婚姻的階段當中,好像大部分的人,幾乎沒有談論過,婚姻裡面需要形成共識的那些重要的議題。哪些議題呢?像是夫妻的家庭角色,那這個角色當它們兩個人進入婚姻之後,兩個人都要繼續工作嗎?或是誰在家裡、誰在工作?他們有沒有討論過這些議題?又或者說,家裡的分工,譬如說誰洗衣服?誰洗碗?誰倒垃圾?還有,怎麼樣運用金錢?金錢常常是吵架的很大原因。那這個金錢要一切共用、還是要分開呢?那可不可以有私房錢呢?以及要怎麼樣對待雙方的家長?要不要生小孩?要生幾個?我覺得這些答案都不可能用"默契”來產生,因為你的期待跟對方的期待一定不一樣。
又或者說,短時間暫時沒有看到衝突,也並不代表你們兩個已經形成共識了,或許只是兩個人都在忍耐,然後對方還以為沒事、這樣很OK,但其實並沒有。所以我們不時會舉辦一些,幫助準備要結婚的情侶來更深入認識彼此的聚會、課程。那這些課程、聚會的目的要來討論,我們覺得聊起來有點尷尬,但是實際上卻滿重要的一些婚姻的議題。所以我會強力的推薦想要結婚的情侶,最好是能保握一個資源,叫做婚前輔導。這樣的課程真的是很棒的一個課程。
但是,也會有一些人聽到這個東西會覺得:「我為什麼要參加什麼婚前輔導這種課?」會覺得說:「上婚姻的課是有什麼用?理論跟實務本來就有很大的range。」或者是會覺得:「我的愛情干別人什麼屁事?我的問題,別人到底能夠幫上什麼忙?」又很多其實是覺得:「我不想把我私密的事情讓別人知道。」
介紹資源:婚前輔導在幹嘛?
所以這些心情,老實說我們都覺得這是很真實的,也都可以被理解,但是我有另外一個說法,我覺得是滿棒的說法,想請大家聽聽看。就是說,如果你即將要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接受一個更高的職位,而公司也要求你,在你正式擔任這個新職位、新身分之前,你需要接受差不多20~30個小時的職前訓練。那麼你聽起來,你會覺得這樣太多嗎?還是會覺得很不合理?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會覺得還OK、還滿合理的。
滿合理的阿。
那假如是這樣的話,我們來想像一下。假如你準備要進入一段未來30年或50年一個重要的關係,同時有一個課程資源,可以幫助你們來對這段關係打下一些好的基礎,並且預先思考一些重要的議題,也可以幫助你跟你的長期戰友、身旁這一位形成共識,一起努力,在未來打造長期的願景,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
所以我覺得,教會界當中有很多很棒的婚前課程,也有很好的內容、很輕鬆的形式。像我跟我太太,我們自己就帶領過很多的場次。參加的這些情侶,其實這些課程不是只有基督徒需要,很多沒有信主、不是基督徒的朋友也非常地喜歡,他們也覺得對現在的關係以及未來的婚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過去上過的這些朋友,很多對現在都是快樂的夫妻。所以我也很樂意跟聽眾朋友分享,我們正在使用的這個課程資源。如果大家聽了覺得有興趣,歡迎可以留言給我們,讓你可以有機會取得這些資源。
哇!真是太好了,免費大放送!所以歡迎大家去粉專〔不在教會的日子〕留言,我會幫你跟Roger牽個線。我覺得好像可以多解釋一下,像我們剛剛提到幾個詞,伴侶諮商、婚前輔導,我自己覺得這兩者有一點差別,那Roger等下可以分享你的看法。
伴侶諮商跟婚前輔導的差別是什麼?
伴侶諮商比較像是實踐版。舉例來講,我知道溝通很重要,但我不知道我有什麼溝通的困難?或是我們兩個已經形成了什麼溝通模式,已經僵化了?那這個東西會有隱憂,長期我們將來較處理更多事情的時候,我們兩個要怎麼樣建立一個很好的討論事情、解決歧異的模式?
它比較有點個別化的,具體實踐的。那,如果你覺得,你們兩個人溝通沒有問題啊,碰到很多有差異的地方,兩個人都可以討論出共識,不管是你退我進、或是你進我退,兩個人覺得權利還滿均等的,沒有人受委屈的話,那可能就不是那麼需要伴侶諮商。
我覺得婚前輔導它提供的是另外一個層次,『輔導』其實有教導的概念在裡面,很多基督徒進入婚姻,就像我們剛剛講的,可能有一些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迷思,我們根本沒有發現跟聖經中講的真愛是不一樣的。
我們透過上這些婚前輔導,可能是課程或是對談,它挑戰我們不斷去比對我自己的眼光跟天國的眼光有什麼差異?我學習用天國的眼光來看我的伴侶,然後學習更愛對方。我覺得它是有幫助我們超越自己限制、更高的眼光,我願意回應上帝對我的呼召,我願印在我的生命中活出信仰,所以我要跟我的伴侶一起來走這條天路旅程。
我覺得Cindy剛剛講的這兩個概念真的很棒,它的確是有差異的。交往當中的諮商、婚姻當中的諮商、婚前的課程它都是很棒的資源,我們過去曾經也把這兩個結合在一起過,就是來上婚前輔導的情侶們,他們都可以得到一次或兩次,有專人陪他們兩個去對談他們的問題的諮商當中的關係。所以我覺得這兩者的確是不同,但他們可以有很棒的結合。
教會服務真的是太好了!那如果聽眾朋友你的教會可能沒有這方面的資源,不要灰心呦,有很多的機構也在做這方面的事情。
或是也可以直接留言詢問我們,我們可以分享這樣的資訊。
做一個小結,關於考慮擇偶這件事,我們可以考慮經濟能力,但剛剛的表達就是在跟大家分享說,這千萬不能變成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兩個人在關係當中互動的能力,你們怎麼溝通?你們價值觀是怎麼呈現的?怎麼解決差異?覺得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比方說對於婚姻忠誠度的看法?對於養育孩子的期待?
其實也有研究指出,經濟根本不是婚姻離異的關鍵原因,而且很多人分開最後說個性不合,我覺得就像剛剛Roger講的,沒有建立起處理彼此差異的能力。因為老實講,就像剛剛說的,夫妻的差異絕對是比相同的地方多很多,所以每個人都個性不合啦!我們再好的朋友、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都可以跟我們有衝突,何況是跟你完全家庭背景不一樣的另外一個人。
那在預備這個題目的時候,也在臉書上有跟朋友聊一聊,朋友點出一些心情。在台灣,有些人是沒有想那麼多;有些人是就算想了,但很容易因為家裡催婚,就是外在聲音壓力,還有歲數到了就妥協,最後可能就在能選的選項當中,挑一個相對沒有那麼糟糕的選項,就湊合著過日子,過了以後才發現,這個湊合過日子未來不一定合。
我覺得討論婚姻有一句話很經典,就是:「婚後流的淚,都是你婚前腦袋進的水。」但這真的是不容易。
hi,我和男朋友的关系困扰我好久,我在感情里也很软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祷告也没有得到答案,所以想看看婚前辅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