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曾否跟我有一樣的感覺,
當有人在我面前宣稱他盡心事奉、愛神愛人,但我總會有種不對勁的感覺⋯⋯
他的言行舉止無可指摘,
但我卻能捕捉到一股虛無感,
年輕時,我並不明白為什麼,
現在的我,
知道是他散發出那股強烈的疲憊感,
即使表面光鮮亮麗,甚至喜樂正向,
但總讓我感到不一致的違和感。
總覺得生命與主相遇的標記,
是更深的東西,與其看外在,
更貼切的彷彿是那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
🏹🏹🏹🏹
提摩太凱勒牧師分享過一段話:
「一個人要灌輸別人誠實的觀念,
典型的方法是這樣:
『你要是撒謊,你跟神、跟人之間,都會有麻煩』,
或者
『你要是撒謊,就會變成跟那些壞人一樣,
跟那些習慣撒謊的人一樣-你應該不至於那麼糟糕!』
這是在培養甚麼心態?
一個是呼籲他們出於害怕懲罰,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一個是出於驕傲(你不想那麼糟糕吧)。
不論是懼怕懲罰,或是驕傲,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根本的動機是:『要誠實,因為這樣划得來。』
⋯⋯我們可以稱之為『道德主義的行為改變』,
『拿出你的意志力改變你的行為,這樣就能自救。』
「如果基督徒接受這樣的教導-行善主要是為了逃避懲罰或者贏得自尊和救贖,
其實他們是在學習『為了自己而行善』。
在行為的層面,當然,他們可能表現出極大的犧牲,可能奉獻很多時間、金錢、精力等等去幫助窮人、關愛自己的家庭,或者忠於神的律法。但在內心深處,他們這麼做,是要換取神的祝福,要讓自己可以自認是個善良、博愛的人,而不是為了神本身而愛神。他們順服神,並不只是因為神的偉大,或因為他在基督裡為他們做了那麼多。
相反地,這只是在利用神,以獲取自己想要的。他們想要禱告蒙應允、良好的健康、家道豐富、也想要死後靈魂得救。所以他們『行善』,不是為了神的緣故,不是為了良善的緣故,而是為了自己。他們的行為改變,是靠追求自我利益的力量。」
「激發自我中心的力量,以便讓人做對的事,
這種做法並沒有對付別人內心深處主要的問題,就是自私自利、專顧自己。
結果,在你想改變的行為(譬如撒謊)背後的最主要原因,根本沒有去處理。
[道德主義的行為改變]
這種方式企圖透過懼怕與驕傲的訴求,利用自私來對付自私。雖然這麼做,可能會有相當程度的成果,暫時約束住人的自我中心,但對於要改變這種天性而言,毫無功效可言。相反地,透過懼怕與驕傲的訴求,其實是更鞏固這種天性。」
「道德主義式的行為改變,透過『懼怕後果』來扭轉人,
迫使他進入一個不同的模式,而不是『融化』一個人,重新塑造,這是行不通的。
如果你試圖強行彎曲一塊金屬,不先加熱軟化,它很容易恢復原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看到那些嘗試透過道德主義方式改變行為的人,一再陷入自己無法想像的罪惡過犯之中。他們無法相信自己竟然盜用公款、犯姦淫、或者心理積存這麼龐大、盲目的怨恨,讓自己竟然動粗攻擊人。他們被自己嚇呆,說:『我的教養沒這麼差!』
但他們所受的教養就是這樣。
因為講求道德修為的行為主義-即使深植於某種宗教環境-就是不斷在培育人『冷酷無情、不眠不休、不苟言笑地專顧自己』
而這正是地獄的記號。
人之所以會盜用公款、說謊、背信食言,正是出於這個根源。
這也說明,教會何以會充滿了謊言、爭鬥。
在外表的無私奉獻下面,是極度的自我中心,
經過道德主義的事工模式,不斷增強,充斥著偽善、論斷和怨毒的病徵。」
「容我們繼續前文的比喻,如果你不先用火軟化金屬,就試圖強加彎曲,它可能直接斷裂。很多人,在多年講求道德修為的行為主義蹂躪之下,乾脆棄絕了信仰。他們埋怨的理由,是自己已經精疲力竭,『撐不下去了』。
但神恩典的福音,並不嘗試硬生生把人心塞進一個新的模子裡;它把人心融化,重新塑造成新的樣式。福音可以產生新的喜樂、愛、感恩-內心新的傾向,漸漸消化掉要命的自我關注,自私自利。
缺了這把『福音的火』,人會直接斷裂。
在他們的意志上施壓,可能會暫時改變他們的行為,但他們內心專顧自己、不安焦躁的基本心態,仍舊不變。」
(摘自「21世紀教會成長學」)
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文章 ,我是您的忠实听众。我想这种情况或许是陷入了属灵虐待的境况中 过于重视自己的行为 有本书《属灵虐待的隐形威力》关于这方面比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