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令人顫慄的聖經系列10]—

作家相片: 神學少女神學少女

已更新:2022年10月30日

文字篇 上集:雅各中年下半場 下集:屠城之戰 ————————

《沒有神的所在》共5集:

05 風暴中如何自處?https://sndn.link/out-of-church/jr9eHd

————————

作者:宇欣(本集音檔與文字沒有吻合,我們脫稿演出喔!) 故事的結局

這個故事的結局非常暴力,雅各的兒子們(底拿的哥哥西緬和立未)衝進城殺光了全城的男生,奪走了整個城的財產。不知道那一天晚上到底死了多少人?雅各知道了之後,對他的兒子們生氣,雅各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道德,而是因為覺得這件事讓自己的家更危險了;兒子們認為自己在做非常合理的事,他們要替妹妹討回公道。底拿被強暴,上帝的子民一樣會遇到災難,但是那天晚上更讓人不能接受的畫面是,一群屬於上帝的人,也作了人間最可怕的事。這段故事看起來是因為底拿引起的,但對示劍來說她是想要佔有的對象;對雅各家來說她代表敵人對自己的威脅;對哈抹來說她是一個聯盟的籌碼。底拿的身體就像一個戰場,上面是不同群體、勢力、利益的交戰之處,她的身體代表著不同的意義與價值,都不是她自己。 在創世紀三十三章的最後和三十五章的一開始,記錄著以色列家族向神築壇的事,但是在三十四章的整件事中,神的名完全沒有出現過。透過這些畫面,聖經的作者跟我們說,如果一群人對外說他們是教會,但其實裏面所作所為都在拜著外邦神,這會比這世界上所謂沒有上帝的人做出更可怕的事。

不需要迴避暗黑基督徒的故事 成為基督徒之後,好像總會有一天,避無可避的看到了信仰群體的分裂、紛爭、黑暗面,越投入某個教會、信仰群體,你就會知道一件事情不是只有對錯這麼簡單,可能包括之前已經發生的故事、不同角色的立場以及各種人性,我覺得教會有黑暗面已經很可怕,更可怕的是當這些基督徒在處理紛爭的時候,還是沒有人站在信仰的角度,而是站在世俗化、自我中心或利益保護的角度在面對問題。但聖經報導了這一頁血腥的歷史,聖經要讓我們看到這一頁血腥的歷史,或許也要打破我們原先過分簡化的想法,好像基督徒比較好非基督徒有可能是壞人,或許信主以後,我們更應該要去認真看歷史中像十字軍東征、或基督徒迫害人這些暗黑故事,畢竟只有面對最血淋淋的人性面貌,才能更深刻的體會什麼是救恩。 群體是否願意深入面對實際發生的問題,取代片面的交代? (三十五1-5)在這片家破人亡的悲哀之中,上帝出手了,神說話,要雅各帶著一家人離開,繼續前往伯特利,並且保護他們,讓四圍的國家都不傷害他們。他們是帶著什麼樣的表情離開示劍城呢?為何屬於上帝的神聖民族,會做出這麼可怕的事?聖經的作者沒有對這件事發表明確的結論,卻記錄了一個畫面,雅各下達命令「你們要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也要自潔、更換衣裳」後,就出現一個非常諷刺的畫面,就是這一個屬神的家族,每個人身上原來都帶著許多外邦的神像、首飾,原來這個家族,在示劍城的這段時間,已經默默的接收世俗文化、甚至敬拜外邦的神。或許這是聖經作者對這件事的評價,神也希望把這群已經世俗化的家族,帶離了那個敬拜外邦神的處境。

如果一個教會出事,教會不壓下來大概已經算蠻好的狀況,但如果領袖出來道歉了、說明了,我們又容易聽到一些比較片面的說法,例如「同工們、弟兄姊妹們的軟弱」、或表示我們的資源也很少、大家都盡力了、或是也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是示劍先的手)……這些聽下來也都沒錯,但我在想,雅各家族的每個人身上累積了這麼多拿外邦神像、耳環,這要花多少時間?這不是一個單一事件的問題。而且從34章這麼細緻的描寫,如果從牧養的角度,其實就看到不少議題,雅各和他的兒子示範了兩種面對罪惡的態度,一個是姑息者,一個是要靠自己解決的復仇者,這是怎麼造成的?要不要重新討論一下?這兩種做法是底拿希望的嗎?家族當初要去伯特利,卻在示劍停了下來打算長期發展、偏離了神對這個家族的命令、影響家族的人開始接觸外邦信仰,這是不是要認罪一下?身為負責人的雅各是不是要跟大家交代一下自己在想什麼?而不是只負責出來說一些看似屬靈的話,但迴避在過程中自己的默許和責任。等等等等。教會要解決事件,希望不只是收拾殘局、希望事情趕快過去而已,而是有勇氣面對外在的、內在的、個性的、關係中的許多不同議題。 教會面對自身的醜聞,通常想要家醜不外揚,但當不同時代的信仰群體讀到這個故事時,會發現這個事件促使雅各一家繼續踏上回到家鄉、回到當初上帝要雅各一家回伯特利的旅程,也解除了一次以色列民族與外邦民族差點同化的危機。也會被提醒,迦南人的罪惡勢力雖大,但也不要小看自己的罪。也讓信仰群體知道,神是信實守約的神,無論跟隨上帝的人無論如何偏離,神還是願意出手拯救、仍舊會將他們帶回到應許的道路,雖然代價非常的大。

身處其中的人是否願意處理自己的生命議題? 聖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在說故事,故事讓我們看到基督徒生活不只是遵行教義和命令這麼簡單,更多的是看到真實人生中的掙扎,以及上帝與人性的交會。對雅各來說,他的上半輩子不斷在進行利益交換的故事,他先用紅豆湯換取了長子的名分,用工作換愛情,和拉班用十幾年的時間鬥智爭取自己的利益;而當他和以掃大和解的時候,也用禮物換取和平,這一次,當他習慣性的用利益交換的角度思考時,他面對的是無法權衡輕重、分析利弊的危機,他想要得到一家的平安、想要在示劍有更多發展、想要平息兒子們的怒火等等,但他已經其實無法用任何事來交換。這件事是聖經中雅各故事的後期,再次看到他的時候已經是在下一季雅各故事中的那個傷心、脆弱的老父親,他是否接受人無法掌握人生、需要倚靠神的引導與恩典?他是否願意面對自己與家人的關係,而不是放任家人的嫉妒、偏心、偏向外邦的信仰?很多中年危機是年輕時沒有處理好的議題的爆發,例如自我形象、親密關係、內心真正對信仰對上帝的想法、人生的價值觀等等,但中年時通常已經身居許多重要的身份,那個爆發造成的災難就更大。 我們難以避免與這個「交換的世界」互動,總是遭到世界的恐嚇:多吃什麼少吃什麼可以預防疾病、多存點錢抓點權可以預防退休後的生活無虞。世界恐嚇著我們,因為知道我們期待得到平安,安坐在自己的王位。只有看見這個王位原來就不屬於自己,才不會一直害怕失去。

受傷者有沒有機會表達心情故事、尋求醫治?


《陰道獨白》是伊芙.恩斯勒寫過的劇本,裡面是她訪問兩百多個女性的陰道故事,在很久之前,女性的陰道有時候跟女性的處境很像,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無法提出來,也無法被看見。勵馨基金會也有引進這個劇本,大概隔一陣子就會找一些女性來排練、公演,我自己去看過一次,真的很感動,當明明存在卻無法被提出來的事被好好地說出來,有些時候對一些遭受迫害的人來說是一種醫治與療癒。

底拿是這個故事的女主角,但她並沒有任何台詞,如果我們訪問她,發生在她身體上的故事是什麼?她會怎麼詮釋自己被強暴的事件?會不會怪罪自己不該出門找朋友、不該穿著太美麗?不該在示劍施暴的時候沒有極力反抗?當她被關在示劍家時,她會不會擔心家人找不到她?或不來救她?當她被哥哥救出來,一路看到整個城市因著自己被的屠殺時,她會不會自責?當她後來知道雅各在談判時的沈默,會不會覺自己被拋棄、利用?

當然,整件事不可能只有底拿這個受害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受了傷,甚至如果發生在現代,雅各家族和示劍家族這兩個族群還會有轉型正義的問題。如果教會發生了很大的分裂或事件,常常受傷的人就默默離開,大部分人不太有機會知道真的發生了什麼,然後事件就由留下來的人或領袖來解釋,希望事件慢慢隨著時間過去。但我總覺得基督教對於醫治、饒恕、生命更新、走過死蔭幽谷……等等創傷復原歷程是有很多資源的,如果能有機會讓受傷的群體互相對話,是不是也更有機會讓受傷的群體得到醫治、更多經歷神?


自己的回轉

或許每個發生的悲劇中,自己也有責任、自己也是那個無意間偏離信仰的人,我覺得要走過這些教會黑暗面,也包括自己在神面前的認罪、尋求與更新,不只是要研究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也包括自己在經歷這些事的歷程中,呈現的是一個怎樣的人?是不是也有需要回轉向神的地方?如果要我們自潔,我們的生命中會有哪些外邦神? 我們可能不會膜拜馬祖觀音,但或許會膜拜自我實現、夢想,或敬拜經濟利益或別人的期待,某個敬重的領袖、或是過度膜拜自己所屬的教會組織。


在《基督徒的默觀之路》第四章「神話社群意識」就特提到,如果我們的自我認同是來自於所屬的社群,這就是「神話社群意識」,我們會對這個團體忠心耿耿、唯命是從,也完全從這個群體的立場、位置來看待所有事情,過度認同團體讓我們會覺得有靠山、有安全感,甚至讓我們快樂、有力量。這個重要的團體有可能是家庭、有可能是教會或其他。在這個結構中,也很容易就造就了權威主義、讓這個群體維持穩定、沒有辦法改變、改革。我們對自己的屬靈狀況是否敏銳?是否願意繼續讓神成為我們的主?


創世紀三十四章並不是要告訴我們,要我們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而是慎重的用一個事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只有外在的基督徒名稱,但生命沒有真正的敬拜神,我們有可能就是那個不斷製造罪惡與黑暗的人。上帝揀選了雅各,要他承受應許,也在這一路的過程中,不斷的鍛鍊他、帶領他、保護他,求神幫助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常常記得神、謙卑的回到神面前,不要用自我中心、利益衡量來面對困境,而是要對信實守約的神有信心,並且記得自己的身份,無論這個世界挑戰有多大,我們擁有屬於神兒女的榮耀的身份,是這個世界奪不走的。

8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