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起作神學》關於代禱

作家相片: 神學少女神學少女



禱告有很多種: 焦慮時碎碎念, 想說教給對方聽, 以自己需求為主, 抱著上帝大腿不放, 或是求上帝國實現。 當我們說出「我會為你禱告」, 這個禱告背後也有蠻多意思。 我想了三點, 你覺得還有其他的可能嗎? 你怎麼看待為人「代禱」呢?



被代禱過,從此與那人分道揚鑣.....簡直胡說八道人家哪裡痛往哪裡踩,強調別人家的痛苦都是空穴來風,我才覺得他的禱告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個人覺得傾聽比代禱重要得多 林木

這句話跟“下次吃飯”“以後喝茶”差不多...

現在我都不太這麼結語。 就怕人家覺得我要句點他。 Tai

我覺得代禱是一種坦承軟弱的方式 就像告訴對方 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我能做的就是交託給主 以及我會記得你所經歷的一切 與你同在 Lin

當我聽到別人對我說「我會為你代禱」,其實我內心確實也不時會有兩三種感受「感謝他人的愛心」「不好意思佔用他人的時間」「神才能給的團契」 當我對別人說「我會為你禱告」。如果言談中我有能力提出實際作為或者當下提供幫助,「我會為你禱告」這句話通常我放最後面,但我還是忍不住會有兩三種感受「天啊不要忘了為他禱告」「神啊!我還能做些什麼」「好吧!我可能會忘了為他禱告」

 

上面的「代禱」圖,探討「我會為你禱告」背後的意思,其實我寫的三句話都還蠻中立的,讀出正面或負面的意思,也蠻取決閱讀者本身的想法。

因為一個非常認真為人禱告,關心對方的人,極有可能同時具有這三種念頭: 「聊到這裡差不多了」 「上帝一定會解決」 「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安慰下去」 總之,引發大家熱烈討論,我看的津津有味,希望之後有機會多問問大家想法,覺得留言區藏龍臥虎耶! 私訊裡面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他的重要家人生病住院期間,關懷同工非常熱心的每天詢問病情,而且重點是讓他有一種感受,如果他將家人的病情告知師母,而沒有告知關懷同工時,似乎關懷同工還會不開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導致他一方面必須妥善地回應對方的熱情,還要照顧對方的心情,但是在那個當下,擔憂家人都來不及,實在不堪其擾。 我想,這一定不是關懷同工的本意,所以到底我們在關心或為人代禱的時候,怎麼拿捏分寸,讓對方感受到溫暖與被支持,我認為傳達的方式也非常重要,值得討論! 我特別挑選了比較長的留言,製成圖來分享,先發的這則是梁小柚的留言,她切換兩種視角來自我提醒,一方面是知道自己敏感,避免論斷猜測,另一方面是檢視自我心態,避免把自己的問題丟到關心對象身上。





我媽也曾經問過我類似的問題,「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人生搞得如此複雜?」確實,我當初有些狀況而進入教會,詳細可看「第一部曲」。 但我回應我媽的答覆是:「人性是不會看見問題的」,人性的本質偏於安逸,會想要活在舒適圈,這樣的人生沒有不好,但總會有那麼些人想要尋找「生命的解答」,我從哪裡來,最終要往哪裡去...等,而我媽聽完我的答覆,跟我說「跟世界相反是很辛苦的」!但信仰何嘗不是與世界相反地?我想這就是我被耶穌拯救所說出的願意吧!

信仰本就是一個從不願意面對問題到面對問題的過程(承認原罪),他就是一個跟你過去、跟這世界完完全全相反地模式,人無法活出來,因此才需要神跟神所設立的權柄,也就是教會,而教會更是肢體,他賦予了牧養和輔導的功能,但教會仍是由人組成,會有人的問題,也因此外人看就是「問題中的問題」。可教會本就是一群人學習怎麼貼近神,但如今看來引發這麼多問題,不就是因為教會偏離神的道路嗎?而肢體本就有在愛裡說誠實話的權利。

詩篇34:8「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我們得救本乎恩,嘗過主恩的滋味,才更知道怎樣活出來,而只有相信且願意的人才能夠明白上帝的救恩。至於洗腦的部分,這是心理學的層面,偏離了信仰,也是現今教會最嚴重的問題!


我覺得「被理解的渴望」,完全不是太敏感!那是美好的追求,也是敏銳的覺察,更是神給人的禮物,讓人與人/人與神可以接近與連結。 / 然而敏銳的心,有時候特別容易感到孤獨,尤其是想說卻沒有話說、別人聽也聽不明白、坐在身旁卻好像活在不同的世界的時候,那份孤獨特別寒冷刺骨。 / 敏感的心並非不能經歷無法被理解和無法被接近的孤獨,但是容許模糊、靜默、等候、開放可能、不求快的陪伴,我想都是好的,而這往往也是我們想試著做的! / 「為你禱告」可不可以說?怎麼說?我覺得或許回到聽的那個人身上,問問他吧,無論他覺得如何,我們都試著聽、感受❤️當然,說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感受(無論正負),我覺得那也是美好的呢🌟

 

「求解」 這篇留言讓我深思, 為什麼屬靈的話語, 反而切斷對方的感受性呢? 看網友留言 FB 52篇 ig


屬靈的話語也讓我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好像只是漂亮的、流暢的禱告詞 shih_baibai

也許是有些屬靈的話語沒有感情太過絕對,無法真正的進到人心安慰心 shouldchristian

Maybe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person who speaks “spiritual terms” do not feel personally connected with terms, so when they say those terms to another person, the meanings are also disconnected 🤔 jbo9926

人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其实是很分割的。在职场,校园,不一样的朋友间,使用的话语也不同。属灵的话语,更多的是被用在属灵的活动上(聚会,讲道),以及属灵的场所(教会)。因此,这些话语所能激起的感受也都不同。属灵的话语与其说是切断对方的感受性,不如说是属灵的话语和大多数人的日常毫无关系。所以在面对关于自身的痛苦,苦难时,如果代祷用词太属灵,反而会被感觉是说教之类的,并无法感同身受。 yuchan_1206 首先,「屬靈」在聖經當中:「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哥林多前書2:14-16),所以「屬靈」這件事沒有錯,那麼有問題的地方是「人說的話」。

/

由於這道問題沒有前因後果沒有辦法回答準確,因此我將拆成兩個身份來看待這個問題。在留言者的角度可能是這樣的狀態:

1.受到經文的責備,或是禱告中的責罵

2.自己心裡已有想要的解答,但牧者在理解上有落差

3.權威式的對待(壓迫、威脅...等)

4.心底已經不相信神,不想聽到跟神有關的任何事情

以上這些是我在被牧養時,我心底真實的狀態。

/

而我在牧養的過程中,我遇到的很多人是

1.表達不完全,導致認知上的誤差進而產生誤解(但這種的我會再多詢問,或是用聽取的方式來更了解對方的狀態)😌

2.只想聽自己想聽的答案(這方面人真的無法...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我們不是蛔蟲,我們也不會通靈😥)

3.只是想尋求安慰,但不願意去改變現況(我願意陪伴,但有些人會影響到你的正常工作與生活)而這樣會讓牧者們最後只能用上帝的話來不斷告訴你,因為已經無法提供你任何的幫助😢這真的會變成消耗的循環

4.不信上帝,只信上帝的能力(當能力看不見果效就離開了神)

/

我認同牧者們需要學習理解、陪伴以及尊重人的選擇,說真的自己也是頑固之人,也明白牧者對我靈魂的心力交瘁,也因此經歷過來,能夠明白「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包容、陪伴、傾聽,「愛」一定會有摩擦、學習彼此同心與信任的過程,耶穌愛他的門徒是跟著他們一起生活,24小時緊密連結的相處,你一定會看到人性最不堪的一面,但就彼此學習。(先想想你跟家人相處,你能忍受嗎?)

/

可關係的信任是雙向經營的,人性上一定對於人的回應都會有所「期待」,只是這個期待要回到個人這個個體上,而不是對方,這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了解人性的本質是必要的)。

/

或許留言者想尋求的是一時的安慰,但若長時間是如此,我覺得雙方都有上述的問題存在,而非單方的問題,到底是誰拒絕了誰?誰拒絕了關係?這些都只有當事人跟上帝才能清楚明白了!


聆聽人的生活故事/苦難,我們常想去詮釋「他怎麼了」、設想「要怎麼辦」、希望「未來可以如何」,然後開始禱告。但有時候一切都尚未明確,聆聽者就有一種解讀了,我認為這樣的解讀往往太快了!容易封閉神的帶領、人的想像,並且不斷用自己有限的已知去詮釋神的未知和大能。 / 雖然我們都渴望明白與帶來安慰,但我希望我們的回應和話語都再慢一步,讓我們更多在未知中、話語尚未能到達之地感知與尋求! 下面摘錄文章<做一個會遲疑的聆聽者>,希望把一種話語中的「未知」說明得再清楚一些~~

.

「無法說清楚的往往是故事中的圖像與意象,而繼續留在我們記憶、困擾我們的也正是這些難以溝通的。圖像的意義往往是曖昧不定,又跳躍掙脫。所以,每一個想要詮釋意象的嘗試,都會伴隨著不安的遲疑。但也就是這種殘餘的遲疑,值得我們繼續到田野、到生活中去聆聽故事。只有願意在現場聽、看、感受別人的故事,我們才會知道理解與溝通是多麼的虛幻與殘忍,我們如果願意為他人保留一點尊重與距離,也許所有的那些已經發生的,都還來得及轉圜。 」



 

有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給我, 經由改編,也讓不太懂為什麼代禱讓人受傷的朋友,多瞭解當事人另一種視角。


他有憂鬱症,以前常被代禱的話就是“求主保守你不憂慮,不要怕,只要信” 對他而言,用聖經的話,沒錯呀!但是一點溫度都沒有,而且有被敷衍的感覺,問題沒有解決,他們只會說“萬事交託主耶穌”。他感覺這些關懷者根本聽不懂,也不想聽、不想理解。

他說:「他們只想衝來我家,或是叫我帶我家人去教會,問題我家人比我狀況還嚴重啊!他們的代禱關心,無法給人安全感,然後製造更多不安。

而且每次關懷我都是二對一,結果每次都是我被欺負,主角是我沒錯,只是是被撻伐的,不是被鼓勵的⋯⋯

我覺得他們就是想告訴我——人生就是這樣爛透了,然後不聽我講話,倒是自己講一堆,總之就是想炫耀他自己很厲害!」

「這些人都是基督徒喔,甚至我的牧者,我把他甩掉,是因為他某次在解經的時候說“主耶穌就像我們肉身的父親一樣的愛我們”,我當下覺得這個比喻真的很爛,因為我沒有嚐過父愛,那次出場的福音朋友也沒出現了,我猜大概也是被踩到痛點......」









我曾經有試著用一個比喻說給人聽,可有些人還是不明白,如下:假設問題是大門的鎖,解方是鑰匙,那麼我家的鑰匙打不開你家的大門,所以你家的鑰匙也是打不開我家大門的!可總會有人說,我家的鑰匙很棒,一定也要來打一把一模一樣的看看,一定可以打開你家大門的... Juan-yuan Liu

人需要的不是代禱,而是陪伴跟傾訴 陳生川

未經他人苦, 莫勸他人善 不要將自以為的義,強加在他人身上 Kristine Lee

要為人代禱的基本付出就是要花自己的時間。如果不願意花自己的時間,為別人在神面前懇求,最後真的只是淪為敷衍。 去年一年我開始為一些RPG小組的姐妹代禱,真的非常花時間,尤其是在繁忙的工商社會,要為別人代禱不容易,所以容易淪為敷衍了事 Flower Pond

這議題值得討論。我相信為人代禱的人是想帶比對方安慰。但代禱所說的話,並不一定受落,這可能同很多野有關 - 對方心靈是否ready,信仰基礎如何,与代禱者的關係及對他的信任,等等。再者,祈禱的說話不被受落,或者只代表代禱者吾識安慰人,有心而無力也, 又或者對方不明白何謂交托...我記得我初信頭十年,都吾明如何交托。乜吾係靠自己咩,点靠神呀? Ka Leung

會唔會係當事人不太相信代禱的功效? Yu Ming Chen提問: 基督徒是不是很容易將「我會為你禱告」變成一句關懷別人的口頭禪!

那想問正確的關懷回答法,又該如何呢? 神學少女:我喜歡從你最近都好嗎?在忙什麼呢?作為開場白 我不會在每一次提禱告,看狀況(偏少約1/10),就算真的有講,那前面也花了很多時間在關心對方的狀況,全部都聊完之後,我還是會擔心他的話,我就會這樣表達,「我想」要為他禱(是我想,可能他不想)

我大約一週左右,事後也會追問事情發生的怎麼樣(個人習慣而已)

 

神學少女回應:


代禱,是為人負軛, 與他一起承受生命之重, 也相信苦難中是上帝托住我們。

討論代禱是一個線頭,往更深處走其實是對靈性關顧的神學思索。

我翻出七年前在掙扎中寫出的一篇「輔導日誌」,跟各位分享一段私密的心情。

不論成為助人者,或是被幫助的人, 都有自己內在的惶恐不安, 沒有正確答案, 但是在困惑中,一步步摸索前進, 我認為即使犯錯,上帝都會慢慢帶領。

/

七年後,我回頭看, 當時我沒有能力辨別的心情, 現在已是我學會的功課, 不過,我又有其他的山丘, (這回是喜馬拉雅山等級) 正等待我狼狽攀爬, 但我不再惶惶不安, 我知道越過山丘, 我必會看見不朽。

希望這樣的文字,安慰到正在關懷人的弟兄姊妹,也激勵你願意跨出那一步,關心需要關心的人。 看IG










這篇讓我掉淚了,我想也是道出了心中那些不知道該怎麼梳理跟道出的事情,眼淚就潸潸的流下來了。謝謝你願意揭露自己的掙扎。 s01234704.j

最近也恰好在思考關於這些…很安慰(?

 

謝謝每一位貢獻所思、所想、所感的弟兄姊妹,能與大家一起作神學,反思代禱的意義,感到深有收穫,版面有限,很可惜不能收錄每篇文章!放上連結,可自行閱讀!



5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