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https://yzd.oc.org/oc158-24/ 文/神學少女 ,《海外校園》158期 2022年5月24日
個案1
輔導:“她這樣糟蹋你,你真的不能再回到他身邊。”
祖立:“可是我沒有辦法,沒有她我會活不下!”
輔導:“沒有人要靠另一個人才能活下去,你要求主幫助你,隻有上帝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祖立:“我知道,我都知道,我好讨厭這樣的自己。”
個案2
喬喬:“我真的很想休學氣死我爸,爲什麽要這樣逼我?!”
傳道:“我知道你真的很辛苦,你爸也有很多不得已。”
喬喬:“我一個人要承受全家的期待,我真的好累,我沒有辦法原諒他從小罵我的那些話。”
傳道:“我們如果不饒恕人,心裏有苦毒,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喬喬:“我不能饒恕我爸,那上帝還愛我嗎?”
你心中是否常有這樣的掙紮——覺得自己做不到一些事,甚至會做那些上帝不喜悅的事,事後又有很深的罪咎感,但是你拿自己一點辦法也沒有。
許多人陷入掙紮,是因爲我們不明白自己的内在心靈發生了什麽事。想邀請你透過開頭兩則對話一起反思,試着深入情緒的世界,或許能發現你我共同的掙紮!
大腦發生了什麽事?
在個案1中,以愛情爲例來說明強烈情緒。愛情是最濃烈的情感反應,連聖經中都描述“愛情如死之堅強”(參《雅歌》8:6)。許多人都體會過戀愛中人的痛苦,比如難以抑制的思念,心痛欲裂的分手。
那麽,我們如何面對這種情感困境呢?通常,第一步是自責,責備自己用偶像取代了上帝,不能堅持信仰的純粹;第二步是立志,要求自己更多地倚靠上帝,盡快恢複正常,可是你發現即使花了更多時間讀經、禱告,心仍然靜不下來;很可能還會荒謬地做些傻事,讓自己更放不下對方,于是湧出更加倍的自責。
但事實上,真有那麽簡單嗎?讓我們從腦神經來看看,戀愛時的大腦發生了什麽事情。
生物人類學家海倫·費雪(Helen Fisher)帶領團隊研究一群陷入熱戀的人,透過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度,發現愛情就跟成瘾性物質,如酒精、毒品一樣,會刺激同樣的腦區,活化大腦獎勵循環,也就是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這裏正是大腦神經的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産區。
簡單來說,當你迷戀一個人,你的大腦會催化你投入更多,來吸引我們迷戀的對象,你無論如何都不想失去這份快樂。由此可知,失戀爲什麽那麽痛苦。
因爲失戀就像戒除毒瘾一樣,你的大腦會使你整個人瘋狂。所以戒瘾就不能隻看一個人意志力是否堅定,否認他情緒上的痛苦,還需要考慮生理性的幹擾。透過電影與戲劇,我們應該很容易想象,讓一個成瘾者獨自面對戒瘾的難度有多大!成瘾會讓你一遍遍地滿足自身的欲望,在不可自拔中,甚至對現實産生扭曲的幻想,給生活帶來災難。而對成瘾者本身來說,戒瘾失敗會産生更多的羞愧感,讓他們極度痛恨自我,最後甚至想放棄治療。
情緒下的生命問題
生命成長的過程,有時雖極爲緩慢,但不代表當事人真的沒有意願成長。苛責定罪他們過于情緒化,并不能提供實質的幫助,而是需要有人陪伴他們找出阻礙成長的原因。就如同現今的戒瘾治療研究領域,甚至将複發視爲療愈必經階段,因爲在生理上脫瘾隻是第一步,長期戒瘾還需要處理心理的深層問題,也就是幫助Ta面對當初用藥想逃避的真正痛苦。
那麽我們就要改變觀念,不論是陪伴一位陷在生命問題中的男生,還是失戀的女生,外顯的是許多情緒的翻騰,内隐的是生命的問題。當我們有了更全面的視角,從生理、心理、社會因素來看一個人的生命議題,就能理解爲什麽陪伴一個人走複原曆程,是需要當事人的家人、親友、教會群體一起投入,甚至需要專業醫療機構的介入。
而在這過程中,信仰當然是重要的支持,但如果隻是唯一力量就極爲薄弱。因此,當弟兄姐妹陷入痛苦,以至于産生靈性危機時,絕不是我們告訴Ta“你要依靠上帝”就足夠,這反而會把Ta推開,讓Ta一個人面對心理困境。
如果我們對情緒有初步認識,就能明白當人處在心理災難狀态時,大腦回路會被打壞:這些災難會直接打擊我們大腦中的杏仁核( Amygdala )與海馬回,啓動很多過去受傷的記憶、較負面的經驗或情緒……此時,讓Ta有個出口,能述說内在的痛苦,讓Ta知道有人願意傾聽,有人願意陪伴Ta探索生命議題,接納Ta能用自己的速度走這條複原路,反而能加速Ta的複原曆程。
更多地認識創傷
個案2是個引子,用來說明過度簡化情緒對人造成的影響。筆者認爲教會擅長談饒恕,卻對創傷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不太能明白對有些人來說,爲什麽寬恕像一堵高不可及的城牆——受傷的人把自己關在心牆之内,不但他人難以進入,連上帝可能都被擋在牆外。
首先,腦科學研究發現:童年受虐的幸存者,他們患癌症、憂郁症的比例較高,甚至比較影響壽命。他們的大腦也跟常人不同。在大腦情緒腦區有一個重要部位,稱作杏仁核,負責解讀外界訊息,并立即作出反應。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受到威脅,感到恐懼害怕,就像一個壓力開關永遠保持開啓的狀态,那麽杏仁核就很容易發生誤判,可能把根本沒有威脅的事情當作危險,進而做出劇烈反應。
比方說,對方的一個眼神或一句說錯的話,就引發Ta強烈的情緒反應。另外,因爲杏仁核長期處于過度警覺狀态,影響大腦皮質區,使大腦前額葉的灰質( gray matter )較少;而前額葉負責執行、決策、自我調節情緒,所以他會在成長過程中飽經挫折。例如:碰到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情緒過激以至于誤讀社交行爲、甚至暴力攻擊他人,這樣的經驗形成惡性循環,使創傷加劇。
幸好,上帝讓我們的大腦有很好的複原力,如果我們能對創傷有更多的認識,善用大腦的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 ,能讓受傷的人找回盼望,在長期穩定又安全的環境中,透過心理咨詢、運動、良好的飲食、正面思考、良好的人際關系等,能讓人慢慢被療愈,即便不能完全複原,也能在生活中找回自我控制的能力。
聖經上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參《箴言》17:22),當腦中的快樂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腦内啡)上升,同時間大腦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和腎上腺素)就會随之下降,人的免疫系統和肌肉力量便增強,心肺血管狀況也會更好。而身心靈是一體的,當人從創傷中逐漸複原,自然會産生心理力量,能進一步選擇饒恕。
所以,我們可以将饒恕視爲一個長遠的曆程,有不同的複原階段,我們需要尊重當事人獨特的生命曆史,不要冒然論斷或催逼他人跳過不同階段,受傷的人才能得到全人恢複。我想這也是上帝對人的心意——情緒健全代表能忍受痛苦,并且不讓痛苦影響自己停止去愛,或感受自愛的價值。
情緒的複原之路
大腦的重量隻有1公斤多,内部卻有860億個神經元與超過100兆條神經相連,這是上帝奇妙可畏的創造。在每次的新經驗中,大腦神經元會制造新的鏈接,就像在腦中開出一條新的小路,隻是痕迹不深,但随着反複經驗與練習,這條小路可以清晰寬闊到像高速公路一樣!
此外,大腦是用進廢退的,終其一生不斷地去蕪存菁。因此,如果小時候的我們,不太被允許真實地表露情感,即便你大腦其他方面發展得很好,對于自身情緒的覺察依然有待練習,你可能會常常覺得所有感受都混雜在一起,對自己的情緒感到很困惑,卻說不太清楚,隻能意識到自己很煩躁。
不過,也别灰心,幸好腦神經學家發現大腦的學習能力很強,而且不太受年齡限制,隻要我們透過刻意地練習,願意靜下來探索自己的情緒,一一辨識内心紛雜的聲音,自我覺察能力就會越來越敏銳,能在更短的時間意識到自己怎麽了。當然如此一來,對于相信上帝的人而言,也能更快地回到上帝面前,依靠上帝幫助我們處理内在的沖突。
情緒越壓抑,其實複原之路越漫長。蓬勃發展的腦神經研究,讓我們看見管控情緒并不是意志力表現的差異,有時候身不由己,正是呈現我們内在的真實狀況,不如趁機允許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湧上,好好探究自己的内心。
當然,這并不是鼓勵大家沉溺在情緒之中,不斷反刍那些痛苦經驗,因爲單純的情緒宣洩,可能會在大腦中留下傷痕。而是邀請你把情緒看作一把鑰匙,上帝會使用情緒向人傳達信息,亦會讓人成長,細細探究爲什麽某些事情、某些人能引發我們強烈的情緒,就能一路通往我們的心靈世界。
筆者相信情緒是上帝創造中賦予人類的獨一無二的心理機制,提醒我們暫停、反思,甚至尋求新的出路。正确認識情緒,我們就不會把情緒看成毒蛇猛獸,而是會在情緒問題發生時,求厚賜智慧的上帝,幫助我們更多地依靠聖靈認識自己。我們不需懷抱羞恥感來到上帝面前,反而在上帝面前,更應當袒露敞開自己的情感,如同大衛寫詩彈琴,向上帝傾心吐意,建立跟上帝親密的關系。
除了到上帝面前,尋找智慧的長輩或友人,陪伴我們厘清盲點,在情感上成爲支持與撫慰,我們就有機會透過情緒探索自己的靈性。既然人生不可能無風無雨,信仰也不是構築一個安全舒适的泡泡,那麽一次又一次地練習面對情緒,承認自己的脆弱,并且勇敢地學習緩解與調适,就能讓我們的心理有更多的韌性!
Podcast收聽 Apple https://reurl.cc/GmQj3x Google https://reurl.cc/mLXNdY Spotify https://reurl.cc/j16YOD KKBOX https://reurl.cc/Lm2LZ4 贊助連結 https://out_of_church.soci.vip/donate 匿名投稿專區: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https://submit.crush.ninja/notinchurch Follow 發文 IG(@out_of_church): https://www.instagram.com/out_of_church/ 其他節目:https://out_of_church.soci.vip/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