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我從小在教會長大,雙方家長都來自基督教家庭、保守福音派,家中不少長輩、親友都是教會領袖。我出生時,正值家中遭遇重大事件,幾年後,家人在友人的邀約下,加入一個比較靈恩的教會。
兒少教內擇偶的教育理論與實務
我的母會在牧養兒童、青少年的方面,採取相當封閉、雙/多重標準的教育方式,尤其在感情、婚戀、性方面的教導,大部分都是用上對下單向灌輸教條的方法,以一些當時教會界流行的教材為教導基礎,不太有提問、對話以及思辨的空間,對於聖經的查考更是沒有。年輕人一旦在情感關係上出了一些「長輩們認定的問題」:上大學以前私下交往、分手、複合、三/多角戀、婚前性行為……最常用的解決辦法是:告知家長、私下約談、停掉服事…試圖透過這些方式處罰,並且殺雞儆猴,喝止青少年的交往行為。只要提到青少年、少年交往相關字眼,教會領袖常常面露難色,甚至會將其冠上不夠屬靈、淫亂、不聖潔種種罪名…不少青少年都會在這樣的壓力下,默默離開。而這些以牧養為名、好管理為實,聖經根據不太有的陪伴方式,以及對聖經錯誤的教導及詮釋,真的會讓人非常精神錯亂。
少女們的對話
十年前在區間車上,朋友告訴我有男朋友了!先跟我說,是因為希望我們之間沒有太多祕密。
「先不要跟我說是誰,我要猜!」我興奮地表示。
「是不是xxx」你微笑,我就懂了,畢竟教會男生也不多,猜中蠻容易的嘛。
「可是你們熟嗎?」怎麼一次都沒看過你們走在一起,我在心裡說。
「本來不太熟,後來練樂團比較認識…」好像懂了什麼。
「後來有一起進去牧師館…」喔畢竟xx是oo的親戚晚輩嘛。
「那oo有說什麼嗎?」感覺會問問題的就oo了。
「oo問我們有沒有一樣的異象…」蛤? 異象?不是先了解一下相處狀況嗎?好吧…異象真的很重要……
還原現場-教內擇偶條件具象化
仔細想想,這樣的狀況在當年並不奇怪。
只要說到感情,oo對有親戚關係的晚輩和其交往對象的方式似乎大同小異:
l 交往未信者的晚輩,進牧師館就開始對其伴侶盤查家庭狀況。
l 領會到一半就說起要晚輩的伴侶讓oo放心去服事,其伴侶眼淚就掉下來一事。
l 對著準備當傳道人的晚輩念一封信,內容提到,晚輩的結婚對象應該擁有哪些個性、特質、條件。
你說我一介草民會友為什麼會知道那麼多,大部分都是主日講台教會領袖你自己說的阿……
草民會友的內心小劇場
什麼~跟交往對象熟不熟不重要嗎?
非基督徒被家庭調查完就可以交往了喔,什麼時候有這寬限條款我都不知道?
教會服事為什麼搞得要拋家棄子一樣,日常生活不重要嗎?
有這些人格特質和客觀條件就可以當教會師母嗎?什麼時候有這規定?我怎麼也不知道?
好吧…可能我知道的就是幾個小片段吧,當年我也只能這樣說服我自己…
草民會友的反思
多年後,不論是個人經驗或從旁觀察,長期下來,高壓封閉的牧養方式,對一個人在基督信仰、身心健康上的影響是極為長遠而深刻的:小至擔心自己做錯事會被上帝懲罰,大至在內心深處不斷累積、隱藏深深的罪咎感、羞愧感,直到徹底被這些內在掙扎壓垮,大徹大悟後,才可能展開漫長的復原之路。而這些長年被錯誤教導蒙蔽、混淆的信仰觀、價值觀,以及內在的傷痛和崩潰,從最一開始,若從正確的讀經、解經、提問與思考認識基督信仰,至少在我成長的環境下,其實不該那麼容易發生,或者說,就算在生命歷程中,遭遇困難與挑戰,在信仰上,尤其在個人與上帝的關係,不會那麼容易被教會試圖營造出來的敬虔文化任意綑綁、扭曲,進而無限自我懷疑、折磨。
對於一個曾經對教會教導認真過的人,成年後,一路看著這些當年在教會被當成問題人物、不時闖禍、惹麻煩的同輩好友、輔導哥姐一個個找到良伴、步入婚姻,我相信上述所提及的每個人都不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他們的感情經驗無論結果成敗,不會也不該被放在這些錯誤的教導下任意批評論斷,但這種仿照世俗:高富帥、白富美的教內擇偶條件說,就是換湯不換藥罷了。
這些年,看看別人,反觀自己的處境,難免心酸感傷,但除此之外,人生走到現在,回顧過往,我對當年的一切,包含自己的聽話,沒有怨恨、沒有後悔。這些人是我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親近的輔導,是我屬靈的家人。一輩子能有多長?能和一群擁有共同信仰的人一起長大,是件多麼幸運的事,撇開自已的人生議題,我真心希望他們幸福快樂。
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