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聽友投稿》關於興起建造

作家相片: 神學少女神學少女

已更新:2022年12月27日



我是在剛畢業時信主的,這是一個重視流行文化與新媒體的小組教會,教會十分關注與重視新媒體的發展,每年也都會發起興起建造。


每一次台上有關興起建造的見證都十分的激勵我,因我也渴望像牧師以及弟兄姊妹一樣超過自己的能力奉獻,然後可以經歷上帝。


我按照台上的教導,走路回家省下公車錢、一天只吃一餐或是禁食禱告將錢省下來興起建造。即便我後來因為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好朋友結婚禮金包不出來、急需用錢時要借貸,我仍然沒有學乖,因爲我當時真的全心信任教會。


有一次興起建造,我把貸款和一天只吃一餐的生活費、帳單扣除了之後,提交了教會區長要求的認獻數字,我確實已經超過自己能力的奉獻,但是隔天的主日後我就被約談了,組長想了解我的興起建造金額為什麼這麼少(但這已是我苦待自己所能給的最大金額),當她了解我要還貸款時,她請我相信只要我參與興起建造,上帝會供應我繳貸款的錢,雖然當時我內心很煎熬也不情願,但最終還是決定按小組長所說的信任上帝,把自己要繳貸款的錢投入興起建造中。


隔年,教會架構調整,我更換了小組長,同樣的我一天只吃一餐、走路沒有搭公車,沒有留下任何存款給自己,給了興起建造的認獻數字,新架構的小組長還是認為我的認獻數字太少,她請牧區其他姊妹盤點我的支出,除了貸款外,還請我不要補英文課、也不要繳保險費(啊原來有錢可以買保險是我太奢侈了),要我相信上帝會保護我和供應我一切所需,我開始因為感覺到在經濟上被剝削而對教會產生疑惑。


更換牧區架構還是經歷一樣的事,因此我認為這並非單一案例,當時的我對於興起建造奉獻感覺越來越無力,因我並不是一個高薪的人,身為一個奉獻的月光族(容易受奉獻講道的激勵將所有金錢給出去)我並沒有留下存款給自己。我並不怪我的領袖,因講台上宣導透過興起建造更新靈命、透過興起建造經歷祝福鼓勵大家多多認獻,小組內組長在各種場合私下點名奉獻大筆金額的人大力稱讚他們,所以我認為這成為一種文化。我相信我的領袖並沒有想要榨乾我,只是想要讓我經歷神而已,但是領袖們並沒有成熟到能夠與我們共同背負如此選擇的代價。


說實話,我承認當時選擇奉獻的我也有責任,因爲如果我的個性強硬一點,或是更有主見一點,我那好幾年就不會持續在如此的模式中,而我也不清楚我是何時從甘心樂意變成勉強自己,何時變成自己也不認識的自己。


 

一週有7天,我們7天都在服事,沒有連假、沒有日夜、沒有颱風假,忽略父母的擔心不畏烈日不畏風雨出門,持續好幾年,即便經痛也被領袖要求不能休息,質疑我們若經痛就休息,以後懷孕、生產要怎麼繼續服事,所以我對教會持續服事的領袖和弟兄姊妹感到敬佩,我認為有問題的是文化,一種用愛靈魂來包裝,但是實際上並不真的愛人的文化。


後面幾年的我並不快樂,我想我變了,從熱心分享福音信息的慕道友變成帶著目的接觸人的基督徒,每日的禱告靈修變成一種打卡行程,我與人的對談中一點都不在意對方想跟我說什麼,只想完成三階段兩步驟,思考什麼時機可以切入帶別人決志、邀請主日。


我變成一個沒有愛的領袖,如同我的領袖不愛我一樣,在會議中討論數字與績效,而非討論如何關懷生命(現在的我,對於信任我、被我邀來教會而經歷過痛苦的人感到虧欠,我真的感到很抱歉),我慢慢越來越少思考我心中藏著的不合理,因為如果我的政治不正確,會被說不屬靈、不愛主,而我多麼希望自己是一個靠近耶穌的人,因此即便我過度勞累身體出狀況,我還是說服自己,上帝會紀念我的擺上。


當講員團隊在台上說以後永生,要像現在在教會一樣服事,我當時覺得永生真的太可怕了…當然我很快就告訴自己,必須讓這個念頭離開我的腦袋。



一直到我離開後,我才真的看清楚…


這是一個重視佈道、奉獻和服事的教會,但也是一個獨裁封閉的地方,在這裡沒有言論的自由,若是弟兄姊妹說了不正確言論會在會議中(當事人不在時)被提出來檢討,領袖對弟兄姊妹的批判揶揄會渲染到團隊裡,甚至有部分姊妹還會被群體譴責、被孤立、被邊緣化、被情緒勒索,也有被邀去喝茶的(在高壓權力結構下被約談);牧者要求你要相信自己教會的所有言論,不能接收其他教會的資訊,不能要求公開財務,也不能有疑惑。


其實早就有許多不合理在持續發生,但是只要進到地下室,透過音樂與講台的渲染力我們就會相信,即便有許多讓人質疑的地方,像是:教會鼓勵我們把許多花費省下來,但是台上牧者卻穿名牌、上高級髮廊染鮮豔的髮色;區長要求我們列「民數」時不可以列家人,因爲:「你要相信你認真服事,上帝會帶領你的家人信主,難道你不相信神?」;或者,同樣一個苦難發生在基督徒姊妹和區長的身上,牧者會說基督徒姊妹可能是因為沒有十一奉獻或有罪沒認罪,同樣的事在區長的身上就是屬靈爭戰。相信掌權者是因為我們相信神,所以「只要/不要+(不合理的內容),你要相信上帝會祝福/帶領/紀念」這個話術,讓當時的我深信不移。


當然還預備有千千萬萬的話術說服你,我聽過太多例子了…


可是我們所信的神並不是交換的神,教會也不應當是重視利益的企業,如果我們真的會像講台所說的像神,那我們對人有恩慈、憐憫嗎?我們有留意最小的弟兄是否吃飽穿暖嗎?我們願意不管對方的身分、地位、情況一視同仁對待嗎?我們時常因為領袖在講台的講道魅力被渲染,但私底下的樣子跟在講台上一致嗎?神想要的是什麼呢?是數字嗎?是業績嗎?是錢嗎?還是靈魂和生命?


真心渴望他人得救和討厭被罵、害怕被領袖罰錢,而拼命的完成「民數」只是一線之隔,在「民數」表上能夠分辨嗎?


 


我最後選擇離開教會,是因為我不希望未來的我成為用同樣手段對待神孩子們的人,我想恢復原本單純信主的自己。


也或許,現在這個教會已經改變了,如果是的話很好,只是我們不可否認過去教會的行事風格確實對大量弟兄姊妹造成創傷,我相信這不會是神所樂見的。


我們的神並不是以我們的奉獻金額以及服事的天數來交換經歷與祝福的神「我確實經歷了祝福,但那是由於神無條件的愛我們,而非因我的興起建造金額」

857 次查看2 則留言

2 коментарі



Вподобати

芮秋
芮秋
23 груд. 2022 р.

前教會的牧者就是以原po 的教會為效法對象,我們曾多次參與該教會的研習會「取經」。沒想到該教會也有不為人知的內幕,與外表的光鮮亮麗有極大的差異….好多經歷都和前教會遭遇的雷同

關於十一奉獻,我覺得前教會的牧者行徑已經有些超過了,卻沒想到其他教會還有更誇張的…

我的前小組長會召集核心同工檢討「十一奉獻」狀況,因為他們認為既然要擔任領袖,穩定十一奉獻是最基本的,這能顯示出個人的「信心」。小組長可以調閱我們的奉獻紀錄,所以他們都知道大家奉獻狀況,但卻沒有一一了解每個人實際生活、家庭經濟的狀況,僅憑奉獻狀況去評斷組員的信心程度。聚會中牧師也不斷強調十一奉獻是與神關係的「保險絲」…

我們也曾在小組被要求為事工「按著各自感動」當場奉獻一定金額出去

Вподобат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