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字幕版
使命門徒X不在教會的日子── 你我都能是有溫度的神學人
(事先說明:這篇文是針對性回應聽友的一封信,不符合其他人的個別狀況,請勿對號入座,或幫別人入座,感謝!)
神學少女平安,
聽了您與董牧師的訪談,特別是講到對神有情緒這件事,觸發到了我,想想是不是自己不愛禱告,不愛讀聖經跟這有關......
我是一個傳道人(知道我上面的狀況描述有多聳動了吧),
是在一個鄉下地方的教會牧會了多年。
從小算是教會乖乖牌,父母親上教會,自己也跟著,聖誕節的演戲沒少過,唯一一次的叛逆大概就是那次在上台前拒演嚇壞了師母和我媽。
教會的服事從主日學,青少契,敬拜團到主日愛宴,大學主修團契系,營隊,靈修班沒少過,短宣跑過原住民部落、中華民國淪陷區(大陸),好像就順理成章的羨慕善工,好像一切都是為了全職準備。然後,唸神學,遇到同學,結婚,一起服事,去一個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
可是,越服事,覺得自己越不像是一個跟隨耶穌的人,禱告可以很華麗,帶敬拜可以很投入,講道分享有點激勵人心,但我不愛讀聖經,我不愛禱告,我跟耶穌關係很扭曲。
我心中的需要與空洞用其他事物來滿足,我愛課輔班社區的孩子,我愛打電動看YT,我愛我的孩子,我知道神在,但,愛的這些充滿了自己的慾望,但,好難愛神,好難愛自己的妻子,愛恨交織啊!
我知道神愛我,他真的愛,除了十字架上的愛,在許多事情上也看到他的供應與預備,但是也必須承認,我想要的沒有被滿足。要被滿足什麼呢?大概是被愛吧,這樣“我知道”卻又“沒有被滿足”真是矛盾,或許就是這樣有情緒吧!
或許,這跟我父母親跟我的互動有關,要乖所以情緒的壓抑,在不滿足狀態下沒有得到補償之類的,總之,大概我對於親密關係的處理影響了我跟耶穌的關係,還有我跟太太的關係,我太太都說我是可以把情緒吞下去的人,然後,睡個覺,可能就忘了,但,痕跡都在。
我該怎麼辦呢?
——————————————————————————————
親愛的主內弟兄:
謝謝你願意用匿名的方式,說出你的困惑,這些文字敲打下來一定不容易,因為要說出自己真正的樣子,承認內在的混亂,一定也會造成許多東西瓦解與動搖,也會害怕回不去原本的樣子。
請原諒我只能用這種方式聯繫到你,希望你看得到這篇文章,並且考慮私訊我,讓我能協助你找到一些資源幫助你,一切都會保密進行。
從你的字裡行間,可以想像在所有人眼中,你是近乎無可挑剔的屬靈模範,你確實也用心去愛身邊每一個人,只是你意識到愛是複雜的,有時關係讓你感受極度的疏離,越靠近你的人越讓讓你想逃避,或是說你越重視的關係,越是讓你感到窒息,這確實跟成長的經驗很有關係,如果我們從小,只能以聽話得到父母的讚許,對孩子來說,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是:如果當我不再聽話,讓你們不滿意時,你們還會愛我嗎?你們看得見真實的我嗎?還是只想看見一個乖巧愛主的兒子?
我認為你唯一一次"拒演",其實那次「叛逆」背後說出你最深的恐懼!當你只是用些微的試探,卻看見他們嚇壞的臉龐,你內在的心有一塊也小小碎裂了,你知道這是不被他們允許的,他們拒絕接納你真實的感受,而且最終你壓下自己的感覺,選擇顧全大局上台;很可能從那時起,你放棄抵抗了,放棄去碰觸內在真正的感受,因為似乎沒什麼好處,只會傷害愛你的人,他們的驚慌也嚇壞當時年幼的你,彷彿有自己的意志,不符合規範,會是什麼天大的錯,會有不可挽回的結果。
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會投射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當我不再信任父母能真正認識我、喜愛我,我同樣也無法在情感上信任上帝能愛「這樣的我」;我可以做很多事情讓身邊的人滿意,就像戴上一個完美的面具,可是我的心在過程中好像慢慢麻痺、慢慢枯槁......
我還是能愛孩子們,因為孩子們能無條件地回應我的情感,他們不會規定我要怎麼做,也不會對我露出失望的眼神,可是父母與妻子,每當他們露出不滿意的表情,都會讓我煩躁與沮喪,我心底可能一直有句無聲的吶喊:「我已經為你們做那麼多還不夠嗎?」
事實上,一直壓抑情緒,讓你的憤怒「消音」,發不出憤怒會轉為其他形式,漸進式摧毀自己生活的品質、靈性的敏銳,非常可惜QQ
退縮—>厭煩—>拖延—>沮喪—>彆扭—>任性—>嘔氣—>叛逆
這些都是無攻擊性的憤怒,會以各種樣貌來腐蝕你所看重的關係。
我並不是說,要用怒氣傷害身邊愛自己的人,控訴父母或是抱怨妻子,我在談的是我們都需要先知道自己生氣了!不要自欺,認為自己是屬靈的好人、德性高超、修養良好,假裝底下的憤怒不存在,這反而是一種靈性逃避。
生氣不代表沒品德,不代表不屬靈,
怎麼回應這個生氣,考驗的是才是我們的智慧,
因情緒驅動力發憤圖強是好事,
因對抗不公義而號召改革是義舉,
因在乎對方而願意處理破裂關係是勇敢,
因維護自尊而提出不同意是制止他人愚昧。
生氣有很多種樣子,
尊重自己內心真正感受,願意好好處理,
才不會傷人傷己,甚至後頭的悲憫與體諒自然就會現身了。
而在你的生命故事中,我看見你的憤怒底下是深深地受傷,而你需要有人陪你一起梳理這些感受,慢慢找回自己的感覺,這個過程也會重建你和上帝的關係,也容我大膽的猜測,其實你在談和神的關係,最核心的感受應該是一種空虛的感覺,你知道上帝在,有恩典有豐富,但是就是心裡空空的,
帕爾默在《弔詭的應許》用弔詭的角度看屬靈生命,他認為:
「人生有很多看似矛盾和互相衝突的境況,為了解決矛盾,通常我們會在兩個對立的極端選擇其一。若我們能忍耐、能堅持、捉緊這兩極不放,忍受矛盾帶來的張力,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會進深一層。」
我很鼓勵你不忽視內心被聖靈的攪動,這可能將是你神學最精彩之處,因為唯有人直面空虛,才有可能直面神聖者。身為傳道人經歷空虛,才會向聖靈開放,接受靈性上的轉化,而這個過程,不論是勇敢地處理童年的經驗、情緒混雜,如今婚姻的艱困,都會連結到你的「空虛感」,像是一塊又一塊的拼圖,幫助你慢慢找回生命的感受——那種「活著真好」「神是活生生」的感覺!
我為你禱告,求主運用這封信,回應你一些些疑惑,也盼望我這邊可以幫你聯繫一些心理與靈性專業的協助。
p.s 如果不方便在臉書或ig直接聯繫的話,也可以到官網的這篇文章下方留言。
神學少女 上
—————————————————————————
🎙Podcast 使命門徒
https://linktr.ee/missionaldiscipleship
📨本篇發在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notinchurch/posts/pfbid0sxt7yqJu6pkJttT73UuEHV2nNcGiTCsep93X1t5r4ypoKcNHvGNw8A11PTMJ26zBl
————————————
♥️《不在教會的日子》
🎧節目緣起小故事+贊助連結 https://reurl.cc/6Zpve5
📻Podcast收聽
Apple https://reurl.cc/GmQj3x
Google https://reurl.cc/mLXNdY
Spotify https://reurl.cc/j16YOD
KKBOX https://reurl.cc/Lm2LZ4
———
♥️Follow 發文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notinchurch
IG(@out_of_church): https://www.instagram.com/out_of_church/
🎧其他節目:https://out_of_church.soci.vip/
👝匿名投稿專區: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https://submit.crush.ninja/notinchurch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