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的限動 是一位27歲社青寫的文 結果,大家超有感 我信箱被灌爆
當然長輩看年輕人滑手機,產生先入為主的評論,是年輕人不爽的原因,而且這話裡有種優越感,很多年輕人可能也懶得解釋,也許曾經也有負面經驗——耐心解釋卻不被相信
//
有一位聽友訊息寫到: 「有智慧型手機後,會用手機打聽講道的筆記,一陣子後,牧者也在不開心大家怎麼在講道時都在看手機!
當時我不知道別人是在幹嘛,但我有直接回應牧者我是在做筆記⋯不過又不久之後,我實在也懶得做筆記了⋯⋯因為講道越講越怪⋯那不如滑手機看看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
我覺得這種心情好真實喔, 想邀請大家講講想法~~ 你主日是不是也習慣用手機來查聖經或是寫筆記呢? 會不會也有容易分心的困擾!
//
我在想這很像是教會與基督徒該怎麼適應「世界」的問題,當滑手機都成為信徒的日常,到底怎麼樣幫助我們的靈性,還是手機只能讓人越來越遠離上帝?
因為疲憊的時候,滑一下手機真的太紓壓啊
社青出走不只是因為服事累,更是意義感的失落!
家驊牧師:「新加坡的一個叫Praise@Work,寫了一篇報導,英文標題是[What do Gen Zs in Singapore think about the Church?]在新加坡的Z世代,他怎麼看待教會的。裡面提到四個點。
第一個,他們的生命階段,社青剛好就是進入到一個質疑跟探索信仰的階段,所以他認為這本來就是這個階段的人會遇到的。
第二個,他們感慨在教會中體會到的信仰是一個膚淺的信仰。我覺得這很特別,也就是說,原來不是我們的信仰太深了,社青的感覺,是教會給他們的福音信仰太淺了。
第三個,他們對於當代文化提出了很多對信仰的挑戰,覺得教會好像沒有能力回應。那在這篇報導裡面就直接提到LGBTQ的議題、同性婚姻的議題。
第四個,傳統街頭佈道和佈道會越來越沒有果效。我覺得這跟教會對文化的回應是有直接關係的。是因為當社會的主流文化對教會沒有好感的時候,在街頭佈道很多時候帶來的只是更加的反效果。但是當整體的文化對教會有好感的時候,街頭佈道是可以做的,因為大家本來就有好感了,你只是開一個出口讓大家有機會進來。
從這篇報導裡面,就讓我們看到,除了去檢討社青出了什麼問題之外,我們更應該透過社青反映教會的問題,重新再檢討教會出了什麼問題、有什麼需要被上帝更新的地方。」
神學少女:「我們現在講的社青,感覺好像限定年齡,是比較年輕的。總之,社青可能剛從學校踏入社會,他們正經驗這個衝撞,所以更清楚看見世界在講什麼、世界的人在想什麼。他的信仰衝撞某方面來講,好像是一個窗口,讓我們看見其實世界在意什麼?」
關於信仰該如何回應當代挑戰
神學少女:「我感覺現在發生什麼事情,大家都很想要知道心理師怎麼看,比方說心理師寫了一些書,馬上就到排行榜的前幾名,所以世界很在意這些懂心理的怎麼看某一個現象、某一個議題。像之前有一些世紀好萊塢明星的婚姻大戰,全部人都在觀戰耶!
很多世界上關心的議題,背後除了心理師的觀點之外,那麼有沒有教會的神學觀點?我就沒有看到什麼教會的人很認真來談這個世紀離婚大亂鬥的想法,好像大家不在意教會怎麼看。
然後,教會如果真的要看的話…… 就以婚姻來舉例好了,我常常都很生氣教會的婚姻觀,某方面覺得其實跟世界觀念沒有什麼差別,除了會講一些口號以外。
教會裡告訴你,怎麼樣去建立一個美好婚姻的樣板,其實就是一個中產階級美好婚姻的樣板——包括你怎麼選擇伴侶,要怎麼挑選一個門當戶對、事業經濟狀況穩定的伴侶,就是還是很「條件論」阿!
所以到底教會有什麼觀點跟世界不一樣? 這是站在世界跟信仰這個門檻上的青年信徒,會開始出現的疑問!
覺得如果教會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信仰會不會就太膚淺了?」
對話出自明日教會篇(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