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忄生幻想的延伸討論:FB貼文
難道BDSM、多人婚姻不是犯罪嗎?
(以下是兩位節目來賓的留言,摘要他們的深度討論,很值得提到主文來共讀,讓我們一起思考。)
♦️邱慕天:
BDSM 從來都是從愉虐出發(合意的角色扮演與情趣,且不限制以性滿足或性行為的發生為目的)。
“Sexual abuse” 才是忄生虐(違反前一項括號中的各項定義)。
合意,忠貞、保護人性尊嚴底線的事,從來沒有律法禁止。
論聖經中的恩典:委身與成全幫補缺憾的愉悅的忄生,更適合用恩典視角看待。
論聖經中的犯罪:有些基督徒每天使用網路的方式、工作得利的法門、偽善的見證、偶像崇拜與貪權戀物,受耶穌譴責得嚴厲多了。
當年法利賽教門和當代保守福音派教會中人最大的通病,莫非「寡恩」;居然「不在教會」反而看到神施恩方式的奇妙寬大。
🔹王道維:
謝謝慕天的分享,可是以上你所說的原則,「合意,忠貞、保護人性尊嚴底線」,是否就等於基督徒可以完全接受的呢?這一點我自己還是有些不確定的地方。
舉例來說,多人婚姻(例如兩男一女),宣稱對彼此忠貞且互相有性行為(雙性戀),而且也適合意共處一室,似乎目前法律當然不算為罪,但也並未有婚姻制度。但是按照以上的原則,似乎也沒有理由禁止設立制度性保障,而信仰上,又是否能定其為罪呢?因為當事人當然可以說沒有對方任何一個都會是她們生命中的缺憾....
(略)
如果我們強調S方面的犯罪與其他罪行是完全等同,不需要也不應該特別強調的時候,會不會也正是S解放(不是S混亂)所要推動的?將S的私密性或神聖性拉下神壇?雖然我不是說這樣就一定有問題,但若說完全沒有問題,似乎總覺得怪怪的。
以上兩個部分是我過往思考還未完全想通的地方,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剛好聽到你在節目中精彩的分享與以上的留言,就想說也就順便請教。如果你願意的話,非常感謝分享你的看見。
♦️邱慕天:
第一段(多人婚姻)的舉例用決疑法。伊斯蘭教法都面對過。
就是要做到「大的小的你都不偏待,給每個人生的孩子也都一樣的派。」五等分的花嫁。
做不到,就要取捨。
多人婚姻為什麼做不(太)到?
因為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試探。
不要提假設問題而是看實際。以色列的族長們。撒拉與夏甲、利亞和拉結。羅得兩個女兒。誰不是後來各種虧損與爭議嫉妒國仇家恨?不是不行這樣,而是出於私慾和軟弱不是出於聖靈感動的事,連「兩人」婚姻都不可能走下去,如何「三人行」可能會有好下場?
雙性戀探索到後來幾乎都有更喜歡的一邊。而所謂的異性戀與同性戀之隔,也是一個光譜。(在極端受限下,異性戀男生也會和男生發生感情,異性戀女生第一任交往是女朋友的我也認識了快10例有了。所以我並不買單宣稱自己心理是雙性戀所以要兩個伴侶才能幸福這種藉口。)
什麼時候可以叫「忠貞、委身、彼此成全」?不低標準地看待這些語言、不鑽空子,知道上帝審判永恆、鑒察當下。
然而基督徒不是別人忄生生活的法官,我們定罪什麼?耶穌都不定行淫婦人的罪了。——這個故事結局是她自己知罪、被 empower ,所以才有耶穌那句 exhortation:「去吧,從此以後不要再犯(「這」)罪了。」
我們的責任是宣道和牧養。「忠貞、委身、彼此成全」都不是廉價的語言。那如果有重價、世艱不拆且能結出聖靈的果子印證🍇句句實言的三人行,這樣誰能做家事法庭定罪他們呢?
我道碩最後一年課牧養案例討論班(capstone seminar),有一個同學是要回西非賴比瑞亞的。
說:他在的地方傳福音是整家受洗,但那邊他們男人最多會娶到四個老婆。
他問:要怎麼叫這男人divorce 其中三個?
答案是:不用 divorce。各人維持在自己蒙召時的樣式。想要一夫一妻是「未來」,他們得從娃娃抓起。那已經娶了四個的,就要他「公平對待、不分大小」。
這不是放縱的藉口,而是唯有恩典能幫補人性的不足。欺哄聖靈的必被治死。刻意讓自己陷入試探的必受虧損。要教導的是「真實探索自己內心與內在動機、成全人性」。
———————————
第二個要點是:聖潔不是用喊的。
忄生的「私密性」「神聖性」的想法何處何來?這套恥性恐性、把忄生放在「禁區」的意識形態並非本於聖經。
忄生是親密 (intimate)不是私密 (private )的意思。「親密的表達性渴望」未必「私密」——這是為何我們擁有《雅歌》。
忄生更不是應該跟「聖潔」綁定;「貞節」才是對應。
「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汙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審判。」(來13:4)——主題都是婚姻,是委身,不是被抽空的忄生。忄生單獨來看沒有神聖性,正如處女膜也沒有。
神聖,是指事物各從其類、有秩序分別的樣子。人從受造中特別分出一份獻給神的vow,是為「分別為聖」。守獨身者,忄生被獻上——為天國的緣故,這 vow 卻不是誰都能做到。
對其他時刻而言,忄生則更需要的是如上述地「正常化」看待,以及合宜的教導引導忄生觀念。
如何思考道德困境?FB貼文
基督徒在現實中時常遇到道德挑戰,比如,在忄生教導方面,教會常提出一個高標準的理想,但在現實生活中,信徒們往往發現要達到這個理想非常困難。現代社會充滿了試探與誘惑,單身、晚婚、不想生小孩、離異等等,這些現實讓許多人難以持守忄生純潔。那麼,基督徒群體應該如何重新思考這些倫理問題呢?
邱慕天介紹決疑法(Casuistry),這是一種道德推理方法,用來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倫理困境。這種方法早在古希臘就被哲學家們使用,如柏拉圖和斯多葛主義者。他們關注的是當義務之間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哪一個義務應該優先。
以此應用在基督教,基督教倫理強調人性尊嚴和照顧人性的需求,這些價值有時會與形式化的道德規範發生衝突。而耶穌在安息日醫病的例子,就是一種突破形式主義的行為,強調了「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這一原則,故仿效基督,我們應優先考量情境中的人,才不會落入形式主義,以定罪心態看待理想標準的基督徒。
/
當代社會過於強調個人選擇,這讓我們在面對道德問題時,常常感到困惑。比方說,當我們遇到像「是否應該說謊來保護家人」這樣的問題時,許多人會感到無所適從,因為我們不確定應該依靠什麼來做決定。自由主義教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判斷來決定什麼是對的,但這往往讓我們感到迷茫,因為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
《和平的國度》一書中有這樣的一則非洲部族的故事:
這個部族有一個奇特的習俗,他們認為天生有缺陷的孩子不應該被當作人來對待,而是像動物(河馬🦛)一樣被丟在河邊。這個做法在我們看來可能不道德,但在他們的文化中,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但是如果孩子的母親決定收留這隻河馬時,對努爾人這一族群來說就會產生倫理上的疑難。
由以上例子想說明的是:傳統通常並不理解其自身基本信念的含義,唯有靠一群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體現出那敘事,傳統的含義才會顯明。只有傳統受到挑戰時,人們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所持有的立場與信念。
而解法應回到「我們應成為什麼人?」,這一問題便優先於「我們應做什麼事?」
讓我們做出道德決定的基礎,深受所處文化的影響,道德不是真空出現,而是來自群體的傳統和信念,他們自願遵守亘古流傳的言行習慣。
而決疑法讓一個群體能夠反思自己的經驗,並且用不同的信念來測試他們追求的理想生活是否符合傳統的道德價值。透過這些測試,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彼此之間的關係,並預測未來可能會面臨的情況。
總結來說,基督教的核心精神,應是重視「人格主義」,這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道德觀,優先考慮人的需求和尊嚴。面對道德義務的衝突時,基督教倫理可能會選擇突破形式上的律法,來優先考慮那些已經出現且迫切需要的人的需求,思考如何在每一個具體情境中最有效地體現基督的愛與仁慈,這樣的行動才是真正符合信仰核心的。
/
最後,面對忄生反思,我想重摘邱的一段話,共勉之~
"什麼時候可以叫「忠貞、委身、彼此成全」?不低標準地看待這些語言、不鑽空子,知道上帝審判永恆、鑒察當下。
這不是放縱的藉口,而是唯有恩典能幫補人性的不足。欺哄聖靈的必被治死。刻意讓自己陷入試探的必受虧損。要教導的是「真實探索自己內心與內在動機、成全人性」。"
(鼓掌👏讀完了!辛苦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