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隱約有一種焦慮
- 神學少女
- 7月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網友來信》

讀了你回應牧師的那篇文, 你說的焦慮也是我近來想的課題,
我察覺自己教會與老一輩好難溝通的位置
在於他們對事工的執行有一種焦慮,
焦慮事工成功與否,
焦慮多少人留,
焦慮有沒有策略加人/留人等!
這大半年我從青少年工作慢慢地退,
學習以旁觀者觀察教會這項事工的時候,
看見同工/弟兄姊妹都是帶着一份焦慮。
或許前幾年我還熱心的時候,
也是同樣的焦慮
但現在看着這份焦慮,
感覺它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而使我們忽略了上帝的供應及心意,
而按了人的時間表去做。
而且這份焦慮對新朋友也沒有益處啊,
他們信主是對上帝的渴望,
但日漸加多的侍奉,
是因為教會整體的焦慮而放在他身上,
他還有空間去聆聽上帝安放在他生命的召命而去侍奉嗎?
_____
神學少女的回應:
我會跟這位朋友有一樣的感覺耶,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類似的觀察!
我自身的經驗與猜想
會覺得這個焦慮底層是——
基督徒心裡面很想確認,
在上帝眼中,
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基督徒.......
有沒有把教會顧好,
有沒有傳福音,
有沒有達到某些標準?
不知道大家覺得焦慮原因是什麼呢?歡迎提出不一樣的看法!

《網友來信》
神學少女你好:
看完《在教會隱約有一種焦慮》
謝謝你幫我把我說不上來的感覺說出來
我一直找不出來,我對於教會生活的恐懼是什麼
我想,
真的是教會對於「事工是否有成效」的一種焦慮
離開教會10年沒有規律聚會,
對於自己有意願再回到教會,
這是我的掙扎,也是上帝的憐憫
當時離開了原本的母會
找一個「沒有任何人認識我的地方」
安安靜靜重新開始,在新的教會生活大約一年多
因為是個比之前還要大些的教會
所以活動排得更滿、更多琳琅滿目的事工
教會每年會辦兩次事工博覽會,牧師也總是大聲疾呼,說各事工都在缺人
前面被操的精疲力盡的經驗
讓我沒有意願再參與任何事工,即使我知道服事是基督徒成長的一環
教會的講道有很多牧師會說:
你把上帝的事擺第一,上帝就把你的事擺第一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對,實際上是錯的
上帝在我們還在拒絕他、故意與祂為敵的時候,就已經把我們放在比祂自己的愛子更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才有耶穌代替我們承受刑罰這件事
這樣的說法,隱藏著一種交換,我們必須證明自己「夠好」才值得神愛我們
這是一個對上帝很嚴重的誤解,或者可以說成我們錯誤解讀神的愛
面對教會熱情邀約參與事工,我避之唯恐不及
能閃就閃
為什麼教會看到新朋友,總是急著把人塞進某個小組,尤其如果本身是基督徒,已經「擁有豐富的服事經驗」
更是急著要人參與事工?
教會裡的熱鬧,讓人覺得無法消受
我想提出的疑問是:
為什麼教會的服事也變成跟這個世界一樣的「績效主義」?
教會人越多,並不等於信主的人越多
但是很多資深基督徒或領袖們
似乎走不出這個邏輯怪圈
耶穌的教會只有12個人,
祂也很忙,
帶12個人還有一個出賣他、一個翻臉不認人
但是祂從來沒把自己操到掛、
也沒有用教會的人數,
作為衡量成敗的標準
要說服事最忙的是誰
只有耶穌能說得上話了
祂的日子卻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
______
神學少女回應:
前一封《在教會隱約有一種焦慮》
是看了《回應一位牧師由上到下對改革的看法》
感覺有種接龍的感覺XD
但是我真的很高興能閱讀大家不同的思維
也很謝謝每篇文下方的留言
都提出了不同的視角
豐富了討論
收到這位網友的來信後,
我想起了許多類似的回饋。
有人跟我說,他們參加教會聚會就像上班打卡,
週末比平日還累;
也有人說,他們害怕被牧師「關心」,
因為關心的背後通常就是「邀請服事」。
當然教會把拓展變成第一要務時,
自然需要很多人投入維持組織的運作,
「邀請服事」不是大問題,
我覺得比較令人憂心的是網友提出的怪奇教導(見圖)
在這些邀請服事的呼籲中,
它其實暗示了一種交換邏輯:
我先付出,神才會愛我。
「你要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這不是福音,這是律法主義的包裝版本。
當我們把服事當作「必須完成的任務」時,
服事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美好。
更糟糕的是,
教會開始用「你是否參與服事」
來判斷「你是否愛主」,
這不是造就,這是論斷。
【我們常常想要為神做很多事,卻忘了神其實只是想要與我們同在。】
也許我們需要重新學習:
停下來,安靜,
單純地與神相處,
不為了任何目的,
只是因為祂愛我們,我們也愛祂。
服事會從這樣的關係中自然流露,
不是為了證明什麼,
而是為了「分享」什麼。
對服事的探討,歡迎收聽「你登出了嗎?」系列
文字不如Podcast節目能談得深,很推薦長期追蹤者可以考慮收聽喔!喜歡用閱讀的,每集節目都有youtube,你可以貼入連結到Notebook LM,就能有文字整理啦!官網也會放節目文字精華喔~ 看留言65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