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少女個人隨想:
(強調個人,我表達的是尊重你的不同意,本來想錄個短節目,但唯有透過發文,比較能跟大家互動交流想法。)
我參加新春崇拜,
牧師發下經文卡紅包,
這是一個喜慶的活動,
我想像同工們精心挑選紅包與裝袋,
也很感激他們的心意。
但是,這引發我一連串思考🤔
🎈你同意「天父小卡」這種抽經文的活動嗎?
如果放回神學中思考,
這確實引發很多「宗教混淆」的問題,
也就是信徒區分不出跟民間信仰捻籤的差別,
我聽過不只一次有基督徒說,
很感激上帝透過經文小卡向他們說話,
他們心中的神,
可能比較接近從小耳濡目染下,
民間信仰所傳遞對神的想像,
趨吉避禍、有求必應就是好神。
而不是從聖經完整敘事中所認識的上帝。
畢竟,誠實地說,
真正熟悉聖經的基督徒,並不是大宗。
(這真是一個尷尬的宗教現象,最高舉聖經的基督新教,會眾仰賴牧師講道,自己沒辦法看那麼多字🥺)
關於禱告默想後、抽卡,
我也承認,自身也碰過奇妙的經驗,
有次,我跟另兩位朋友同時抽卡,
我們分別巧合拿到對應現況的經文,
三張卡是無法交換通用的祝福,
這就可以排除純粹是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註)
那接著就可以來想想利與弊的問題。
🎈神可能使用經文小卡向人說話嗎?
按著我個人經驗中對上帝的理解,
如果收卡者是初信者、信心不穩固者,
比較有可能是上帝特別恩待憐憫,
因為當事人不太可能自己翻聖經,
神為了賜下安慰或話語,
就有可能讓「巧合」發生。
當然,這樣支離破碎的閱讀經文,不管上下文,不管原始經文到底指向什麼,任意應用的後果,更助長了把信仰工具化的問題,也就是以信徒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為中心。
🎈
經文小卡的起源來自於台灣大地震921之後,
當時教會透過禱告收驚,讓人得到安慰,
大收奇效,於是就有了更多融合當地風俗的信仰工具,
問題是傳福音佈道的工具、
與信徒平日建立穩固信仰的方式
應該有所區別,
不然,確實會導致很多基督徒隨意翻開聖經,想要找到一句經文來解答當下的焦慮。
可是作為佈道工具,用禱告收驚、福音解籤,民眾接受度頗高。例如:有教會在夜市擺攤,他們同工在受過很好的聖經詮釋訓練之後,帶著勇氣去預言客戶的處境,確實也蠻多客人見證上帝透過這種方式向他們所屬情境說話。
這種佈道模式採用了民間信仰最熟悉的形式,加上人心就是愛聽預言,來幫助我們應對未知的未來,這種強力處境化的嘗試,有時候確實成功打中人心,也引導客戶之後到教會認識更多真理,但仍有許多可討論的空間。
所以,
如果真的要使用,我覺得事前的說明非常重要,讓弟兄姊妹抽籤之後,邀請他針對那段經文,去認識那卷書比較完整的道理,有沒有可以應用到今日之處,可能是比較周全的作法。
🎈從心理層面分析
透過文字、影像,找到跟自身情境的關聯,這是心理諮商牌卡技術中,常使用的「投射」作用,跟一般塔羅或星座占卜最大的差別,不是由「老師」向你講解,要你多花錢來消災解難,而是引導你自己說說因投射產生的想法與感覺,陪伴你梳理對未知的焦慮與恐懼,讓人慢慢清楚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也找到較為健康的辦法去面對問題。
因此,我個人不同意基督徒倚靠這種方式來尋求神意。(現代不是舊約時代)
🎈那要不要信經文小卡呢?
我個人是會平常心,感謝上帝提醒我,祂的話語是珍貴的,但我不會過多詮釋或投射。如果我很渴望神給我某件事情的答案,我寧願誠實面對--自己內在已經焦慮到爆炸,更小心不應該去曲解或亂猜上帝的意思,好好禱告比較實在。
註:巴納姆效應——人們會對於他們認為是為自己量身訂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給予高度準確的評價,而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夠放諸四海皆準,適用於很多人身上。
臉書發文:
(歡迎留下你的看法,或是你曾經經歷過特殊經驗嗎?天父用小卡回應你嗎?如果回應夠豐富,才適合把文章錄成節目,我到時可以挑選朗讀喔!)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