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精華版,直接為你製作成上下兩集節目喔!
本集簡介
這集一開始描述一位性侵倖存者碰到四位基督徒的過程,謝謝她的血淚故事,幫助我們感同身受了解饒恕的錯誤應用,如何深深地再度傷害當事人。
(一)讓她不要報警的牧師
(二)在提告時,師母要她為加害者禱告
(三)勉強自己跟隨小組長的饒恕禱告
(四)唯一一位讓她比較能接受的牧師代禱
邀請你先花二十分鐘聆聽她的故事,也聽聽我跟來賓紫影的討論,我們特別談到家暴受害者平均開口求助的時間,需要七年!如果說出口都那麼難,千萬不該自己幫當事人認定,他/她已經預備好進入饒恕階段。我們也反思「性」在教會被消音的結果,是受害人的噤聲若寒,助長了加害人的壓迫。
接著,我們為聽眾朗讀《專業投書》從腦科學理解為什麼不該催促受害者饒恕!神學少女也試著回應一些創傷知情的重要知識、創傷療癒的新走向,希望對於陪伴受苦者,能讓大家更能理解困難之處,也稍微有個著力點。
謝謝紫影陪我聊聊這幾週po文的思索,
為什麼好意邀請的繞恕禱告造成二次傷害?(28:30 )
倉促的饒恕禱告只是表面原諒
創傷復原歷程中,避免再度剝奪被害人的自主權
饒恕怎麼那麼難!(33:38 )
談饒恕之前,該怎麼面對尚未處理的不公不義?
隨便拋出的原諒,可能只是一種靈性逃避
對他人罪行產生的憤怒,是對罪惡的抵抗
光這些只整理到節目的上半部,還有下半部內容,針對新約提及饒恕經文,我分享一些看見,也邀請好朋友新約教授張楷弦博士,給我一些回應,就邀請你一起來聽聽!
歡迎聽眾繼續投稿,讓我們一起作神學,
不管是Metoo、同志,這當中都有苦痛與不公義,所以饒恕神學的反思,都是嘗試從實踐中踏踏實實的回應,我們想主張拒絕鄉愿、和諧,虛偽地平安,而是與受苦者一起落淚。
「對加害人的寬恕,絕不是妥協被害人的公義!」
2023/7/9 發文 63次分享
這陣子回應 #Metoo,我的信件夾有各種 #churchtoo 的鬼故事QQ
不同的當事人都有共通的靈性痛苦, 他們難以面對加害者、 難以心平氣和留在原教會、機構, 失去了安全感, 也失去對群體的歸屬感, 還有一種停不了的自責, 無法原諒自己怎麼會讓事情發生, 無法諒解自己「難以原諒」。
這讓我發現處理不公義, 同時也要處理創傷, 回答關於苦難的問題。
談療癒復原,同時也該採取行動, 對抗體制、對抗不斷妥協的鄉愿。
愛鄰舍不只是某些好心人的責任, 愛鄰舍不只是情感的回應與聆聽, 整個基督教社群都可以撐住受害者, 不是落在某個人道歉就結束(往往還沒道歉) 而是我們一起持續關心結構面的改變, 有意識的撐出教會與受苦人同在的空間。
上一則叩問,引發很多關注轉發, 有人問我,什麼是真誠悔改帶出的行動? 先談談什麼樣的道歉, 讓群體比較能接受。
無須拐彎抹角 不用東牽西拖 直白、清楚、有誠意 避免其餘的冗詞贅句。
當解釋比道歉的篇幅還大,當描述事實用了太多委婉的句式,都會弱化道歉的力度。
當道歉時,還想顧及最後一分體面, 還想顧及教會、機構內加害人相關人等的感受,往往顧此失彼,也失去外人的耐心與信任。
就事論事——到底不公義怎麼發生?受壓迫者失去了什麼?誰被保全了?過程哪裡處置失當?
將處置過程透明化, 盡可能還原故事, 是修復正義的精神!
如果悲劇已經發生,我們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一起哀悼這羞辱的記號,才能更進一步抓住救贖者復活的盼望,讓教會、機構有重生的機會。
群眾願意聽教會、機構解釋這些歷程,是期待聽見杜絕再發生的改善策略,而不是看失職的責任分配,髒水該潑給誰⋯⋯(最糟糕的是潑給受害者)
在研究國外教內、教外性醜聞的案例, 我也很沉重的發現, 似乎只有外界控訴帶來的破壞力, 才能促成龐大機構的改變。
不然總有比「少數受害者哀聲」更緊急的事工、更偉大的計畫、更迫切的籌款, 為了名聲與奉獻, 總想著不要讓醜聞曝光,羞辱上帝的教會。 (偏偏這樣的行為才是羞辱上帝的名吧?)
直到醜聞被完全的揭發, 高層才痛悔助紂為虐,錯估了事態嚴重度, 這讓我心裡蠻遺憾的⋯⋯ 我們對罪的不敏感, 太把罪視為個人生命汙點, 而忽略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共犯結構。
可是,受害者已破碎難堪的心, 不夠強壯到抵禦積習已久的組織, 往往在拖延的過程, 他們在習得無助感中, 力量越來越小, 漣漪終歸靜止,
於是,教會、機構慶幸事情沒有鬧大, 天真地想著下次不會遇到了, 我們已經處理了⋯⋯
後來,集體消音,事件淡忘⋯⋯ 房間就有了頭大象, 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關於我們都可能是共犯的經文反思: 我看見史普羅這樣講道:
關於饒恕這件事,很多基督徒的觀念都是充滿混淆與誤解的。我常常聽到有人說,新約聖經,要求基督徒單方面原諒每一個得罪他們的人,無論對方有沒有悔改,我們都要無條件地饒恕每一個得罪我們的人。我不確定這種觀念是從哪來的,有可能因為人們看到主耶穌展現出來的精神,祂在被釘十字架的時候,為那些藐視祂的人祈求天父的赦免,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從這個片段來看,我們當然能夠以耶穌的這個例子,來認定說我們可以選擇單方面地原諒別人,不管對方有沒有悔改,我們當然可以選擇這麼做,但並不是必須如此。如果聖經命令我們,必須單方面地原諒每一個得罪我們的人,那麼馬太福音十八章的內容都會變得沒有意義,也不需要有教會懲戒了,也不需要去向你的弟兄指出他的錯了。
於是我翻出馬太福音18章不饒恕人77次的惡僕人那段。
「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馬太福音 18:28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馬太福音 18:34
我重新讀的時候想到,這個惡僕人不就是蒙受主的恩典卻欺壓他人者嗎? 如果從這個視角,教牧人員蒙受主恩,即使為會友付出很多,卻欺壓會友,不論是情感操控、性騷擾,這才是被主丟進大牢的人。 只是我們把受害者讀成惡僕,這代表我們還是擅長定人罪,而且特別無意識的定罪弱者,包庇牧長,這是人性,所以我才感嘆人人都可能是共犯結構之一,我們都需要悔改。
不在教會的日子 說得很對喔!即使是神自己要饒恕罪人,也是花了時間醞釀。而且神的饒恕也不是沒有條件的,先是獻祭,後是悔改。是我們習慣了現時教會把福音講得太廉價,才會產生神要求人無條件饒恕的錯覺。聖經從來沒有教我們包庇罪惡喔,反而說教了不聽不悔改的,要驅逐,甚至把他們交給撒旦對付呢⋯⋯ 就像姐妹這裡講的,饒恕不是針對人的關係,而是受害者與神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恐懼、憤恨、苦毒會攔阻我們跟神交流,使神不能安慰受傷的心靈;所以饒恕是除去跟神溝通的障礙,踏出修復傷口的第一步。
匿名: 饒恕必須要建立在加害人對自己有認罪的心意跟行動,才會有接下來會發生的饒恕就像這篇文章裡,那位已故的加害者湯先生,他也是先認罪懺悔向受害者寫信認錯,才會有後面那位受害者家屬杜姐妹的饒恕(見下圖)
覺得饒恕可能有兩個面向, 一個是關係性的, 另一個是內心的 好像兩者不是完全重疊... 饒恕的關係性是被害者與加害者之間某種程度上的和解或是平衡, 一般需要加害者真誠的道歉/賠償,內心性我認為比較是將各樣受傷的情緒走過並處理好, 不論加害者如何都不再會影響自身心理
網友回應:在經文中思考對饒恕的應用
神學反思就應該回應當下發生的事,而我們最想推進的思考是——怎麼從個人性的定罪移動到看見結構的問題?
讓我引用今日基督教雜誌的一段話: 「一個犯罪又悔改的人,和一個「不斷重複的腐敗模式」有所不同。
如果是後者,你必須問自己該如何面對它。是留在原處,想辦法努力改變它,還是離開,去新的地方生活和服事?
我不知道。很多情況取決於我們無法知道的各種因素。我建議你問問自己:你的弱點是什麼?
你是那種遇到錯誤的事時通常會選擇離開的人嗎?
如果是,那麼在你離開前,找到所有你應該留下並做出改變的理由。
你是那種出於責任、忠誠或情懷,通常會傾向讓自己適應某種事的人嗎?如果是這樣,我強烈建議你考慮離開。」
《專業投書》為什麼不該叫人饒恕?
從腦科學來談,強迫饒恕只是表面的原諒,並妥協了公義!
教會中不可避免的有惡人
你可以檢視一下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
他只提出問題,鮮少提出解決辦法。 他口中只有抱怨或指責,但不會嘗試改變。 他只想從關係中不斷地索求,極少付出。 他要別人現在、立即回應他,無法等待。 如果不滿足他,他就會以撤回情感或其他手段來操縱威脅。
其他文章:
談復仇和饒恕看似對立,但實際上它們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它們都是人類面對不公正、傷害和痛苦時的一種回應。復仇是一種報復行為,通過傷害來還擊的方式,而饒恕則是釋放恨意和怨恨,通過寬恕來減輕內心負擔的方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37682115311178&id=100072081726727&mibextid=qC1gEa
談誰能無傷
每個人對待傷口的方式都不一樣, 或許因為過去疼痛記憶太強烈, 有些傷,因為恐懼,就成了不可說。
談憤怒之必要
療癒的第一步是找到自己的力量,
而憤怒就是一種想自我保護的力量!
《來賓投書》饒恕之後過往的不公該置於何處 https://www.facebook.com/notinchurch/posts/pfbid0n3VGAGzNdP1N4xTcyQymv9kDe1YJgmxWE4wiaiKCd28prvrQhAuWJaTmujdX2bc4l
《聽友投稿》
大概七年前,我嘗試饒恕我的父親。我父母很早就離婚,父親對我來說是空名詞。當我立志要饒恕之時,我覺得自己在為主付出,然後也確實的在與他試圖建立關係(過去我跟他幾乎是0互動)。
剛開始我還會覺得很自滿,我有做到饒恕,至少在這種情境下要饒恕是少聽到有人做的。沒有人逼我饒恕,但我覺得那種無條件饒恕的文化給了我極大的優越感。
到了信仰越走越深之時,我發現其實我只是在完成「任務」,我根本沒有辦法從內心放下從小被丟棄的離棄感,我也找不到合理的註釋,來註解「父親」這個名詞。
我現在有些事情被迫需要與他接觸,我覺得很痛苦。我想基督信仰的「饒恕」不是建構在痛苦之上,應當存著盼望。我覺得我力所能及的饒恕是不把原生家庭的模式複製到我的新家庭。至於我的父親嘛⋯也許放著不去經營這個關係,也算是一種仁至義盡吧!至少,不會那麼痛苦。大團圓、大和好的結局大概只有童話故事有,現實中承認不完美與人際中必然有的「疏離」不會是「饒舌」的對立面吧!
也許從「饒恕」到「和好」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很想速成、也期待別人速成。但這段路非走不可嗎?應該沒有!
《聽友留言》 很謝謝你的分享,我有發現聖經好像常常用文學對仗的技巧,來說明事情,比如,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不要定罪人就不被定罪,不饒恕人也不會被饒恕。我是沒上過新約經文學,可能有更學術的專業名詞可以形容?我的意思是,這可能是一種說明理念的技巧,不是真的指,你如果做什麼,神也會這樣待你,否則,神的慈愛與公義不就有條件性了嗎?(公式?)
我也來分享一下我對饒恕的看法,正因為我個人立場是不會僅以聖經的字句詮釋來當作我信仰的準則,所以我就以我個人對神整全的了解(從聖經、教會歷史、聖靈的亮光),試著來看看神會怎麼看饒恕。
首先我覺得,應該不會真的是「你不饒恕人,神也不饒恕你」,因為神的饒恕是無條件的,更精確來說是透過犧牲祂的兒子耶穌基督。而且神也說我們是可以生氣到日落的,這對我的意思並不是只能生氣一天XD,而是神也了解我們身為人血氣的限制。
對我而言,饒恕跟定罪是一樣的,能夠做這件事的權柄僅在於神,我喜歡一種說法,那就是:我們確實無法定罪或不饒恕某個人,因為權柄在於神,但我們可以將權柄交給神的同時,同時也保有情緒。情緒是神賜給人的禮物之一,用於提醒、警告或助興,就像被刀割了會痛,被人欺騙玩弄當然也會感受到痛苦,這都是提醒我們要遠離危險,並有時間空間復原身心靈。
所以,一味壓抑正常情緒的經文詮釋,我認為都是走偏了而且非常可能受到傳統儒教父權的詮釋影響。儒家以修練成聖為最高目標,也將情緒視為是一種示弱的表現(男兒有淚不輕彈)。儒家更禁止像當權者挑戰(以和為貴,君臣父子),所以傳統的經文詮釋會過度偏向加害者其實也是可以想像的。
其實這也是我個人近年來愈來愈對「認為聖經可以自我詮釋」的抗教漸漸保持距離的原因。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既得利益者可以用利於自己的詮釋來保護這個結構,而不同意的人也只能尊重,但傷口是真的,離堂或離教者也是真的,教會組織嘴巴說得一嘴好道,但只有面對法律的制裁才會願意公開悔改。這可不是一句「尊重不同的詮釋」可以說的過去的。
我認為未來的基督教,必須融入各種現代知識的理解,例如饒恕這個概念,就可能涉及了心理學、轉型正義(政治學)、社會學、法律學...等等,並容許對教義的詮釋有被更正的可能性。一旦發生傳統詮釋無助於改變不公的現況,那麼就需要考慮是否要改變詮釋了。
最後我也回答一下我自己問的問題:如何分辨錯誤與正確的神學?我覺得是,正確的神學不會製造受害者,什麼都是假的,但痛苦與平安喜樂才是真的,一個願意跟隨神的人,我相信一定能感受到什麼是痛苦與平安喜樂,而且會試著去幫助、反省或支援。
《聽友留言》 當我在思想饒恕的艱難時,心中浮現的經文是加拉太書2:20節,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我想從幾方面解讀: 1. 如今是耶穌在我裡面活著,祂陪伴我們的傷痛,我們不是一個人 2. 耶穌為我的罪與軟弱捨己、死在十字架,所以即便「我現在無法饒恕」這個事實,也已經與耶穌同釘十字架,我毋須再定罪自己。 3. 這章經文在探討,我們並非因律法稱義,而是因神兒子稱義。所以不會因為「無法做到饒恕的律法」而失去神的義。 4. 真正的「饒恕」本身,就是超越律法,而去實踐憐憫恩典。所以,我們更無須讓「饒恕」成為控告自我的律法。
《聽友留言》
想回一下限動的問題,雖然沒有解經 我覺得越認識神越覺得神的愛包括的是無限的細心和耐心。細心像是為撒瑪利亞的婦人客製一個跟耶穌1-1的場景讓她不會尷尬。耐心像是我們雖然每天在罪中但是神還是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慢慢認識祂,並不是每次犯罪就直接懲罰。 所以反過來說,在受害者還沒有預備好的時間要求他們原諒加害者,是非常沒有神的愛的表現。 神的愛的第一步是跟受傷者站在一起。就好像拉撒路死了以後,耶穌碰到馬大和馬利亞的第一反應不是罵他們「你們怎麼哭、怎麼沒有信心」這些我們會覺得好像很符合聖經的教條,而是跟他們一起哭。 我覺得這個才是神的愛的體現,也才是完整呈現神的愛和人的愛不一樣的地方。
對受害者自責的部份,神的愛絕對不是要我們自責。神給我們無限的耐心和包容,到我覺得甚至容許我們犯錯(這句可能有點危險XD 但我覺得在某些狀況下神是容許我們犯錯的)。神那裡有無限的時間,無盡的恩典,我們在這個當下就算幾年的時間,對神也不過一瞬。所以做不到就告訴神沒辦法,想不想要原諒都可以告訴神,在繼續認識神的路上,神有一天可能會給你答案。就算真的到死都做不到,我覺得如果有認真認識神,神都赦免了,畢竟我們還有那麼多其他的罪也不可能全部都死前可以解決,那樣就不需要耶穌了。 另一方面來說,在這個當下要求原諒,也是一個要人靠自己的作法,而不是靠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