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事工日誌
- 神學少女
- 7月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一人事工日誌】
有時候創作像打仗,
有時候像自言自語~
我昨天再度工作到凌晨一點多,然後大清早起來,忍不住發個廢文調節,因為我還不滿意自己的效率(專注力有限)
我還在努力找到一種最理想的生理時鐘,可以在大腦清醒下,完成我想做的事。
夜型人的困擾是太陽下山後,整個人才精神抖擻起來(掩面)
/
【聊聊自媒體的多面向】
一個自媒體創作者要顧的東西也太多了youtube推出貼文功能,臉書有專區私訊,脆上也有不同的討論風向。
這些不同的媒體,觸及到不同特質的群體。
我昨天各自都發了不同內容,
截圖展示一下:
臉書發文外,我還做了什麼?
總共有:
大量私訊(ig/臉書/email)
五處平台,
官網更新、
podcast設定,
教會受傷問卷、屬靈虐待檢查表後台也需整理資料,
還有不定期一頁式懶人包製作、幕後籌備line遊戲也快推出「牧師家家酒本傳」⋯⋯
隨便算一算就11樣up,
哈哈哈哈
絕對顧此失彼!
/
【創作者的多工挑戰】
如果你也想當創作者,
我覺得有個必備的能力是「持續性」多工處理的能力。
腦中規劃要有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線,例如:同步要追蹤成效、規劃節目、敲好下半年來賓錄製時間(在神學院任教的老師與機構同工、牧者都超難約,他們比我忙。)
大腦有神經可塑性,所以這是日積月累的鍛鍊
我過去有很多年當企劃、當主管的高強度訓練(因為我腦中除了自己的timeline,還會記得下屬的工作表盯進度),以至於現在的量輕省多了,時間表我都是內建在大腦,還不需要用什麼甘特圖排出來
不過一人事工的好處,就像一人公司,盡量簡化流程,快速決策,自行承擔結果。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步調
我的性格特質中,自律能力是頂標,對自己有極高要求,做事有計畫、喜歡精準、也會預留風險空間。
所以,需要在高自主度的工作中,搭配容許調整節奏的環境,否則可能容易燃燒殆盡(burnout)。
現階段工作型態最大的好處,就是時間自由,也就是用腦到頭疼時,可以快速補眠。
/
雖然別人眼中,這樣的工作節奏,是不是太拼了?
但對我而言,
比起要不要「做這麼多」,
我更在乎的是:
這是不是我心裡真正想做的事?
我無法追求完美輸出,
我更想讓一種「信仰的真實感」,以「溫和理性的語言」穩定地存在在網路上。
這需要的不是爆發力,
而是長期自律、韌性,以及對界線的敏感與尊重。
自媒體場域,
作為我信仰實踐的一部分,
也是自我操練,
因為這不只是工作分配,
對我而言,
這是每天重新對上帝說「我願意」的方式。
我在試著用信仰去整理自己的節奏與負荷,我心情是自由喜樂的!
也祝福你,
不論你在哪個工作崗位,
也能找到適合你的步調!
希望你有美好的一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