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對臉書討論串的一些思考🤔

作家相片: 神學少女神學少女

對於聽友投稿的一些思考

有網友期待我可以篩選論述成熟性後,才貼出,我這樣回應:


「我覺得讓不同的聲音能夠出現,不用經過我篩選,這樣更可以呈現多元的面貌,老實說,我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能力,兼顧不同的主題當中做出篩選啦!你願意在留言當中補充回應,這是集眾人智慧之力,我覺得更棒!


另外,我覺得不用那麼嚴苛,覺得每一篇都要政治正確或信仰正確,聽友投稿就是聽友的觀點,大家試著練習論述,不用擔心要被審稿,就更願意多講講看自己的想法,當然網友們也會直率真實的回應,所以投稿的朋友們心臟也很大顆,我非常的佩服!(現在請大家手下留情一下,投稿人的年齡不一,而且我覺得年輕人居多,請大家多些鼓勵和提點,這樣建設性的口吻更能夠讓人願意出來投稿)


有時候投稿引發大家很多的反應,忍不住留言,也可以讓其他的旁觀者看到一些現象,這也是很棒的現象場觀察🥰


以上,

這是我的誠懇回應與說明。」


投稿的自由性,以及回應的自由性都很重要!不過,很感謝大家對我很好,我貼的內容被戰的頻率比較少(版主話語權?),但對聽友有時真的蠻直接的。


仔細看過大家回應後,好像比較嗆的口氣,即便講的看似頭頭是道,簡單歸納後,其實就是表達了他不喜歡。


我蠻常看見持反對意見的回應者,各抒己見,表達的是他們不喜歡投稿者的論述,大部分人在回應文章的時候都是投射自己過去的經驗,又因那個經驗產出看法。但是,如果認真聽投稿者說話的內容和線索,他最關注的本質性問題很可能跟留言者看重的事情是一樣的,只是他在他的處境和脈絡下,提出他的觀點或採取的行動,有時是用抱怨的方式呈現,而大家反對的比較是後者。


對我來說,討論一個現象或回應一個事件,脫離那個事件的情境和脈絡真的很怪,那麼談的就是「信仰正確」,不就正是年輕人最討厭的事情嗎😓


而我很期待看見的是:

大家當然可以不同意投稿者的觀點,但是應該放回他的處境,從他的角度出發,啟發他有更寬廣的角度,提出有什麼樣不同的神學思考,這樣才是對話,不然只是大家各自講各自喜歡的觀點。


各抒己見是比較困難說服他人,並達成思想上一起的推進。


就如在podcast說過,請大家分辨一下你的不同意是感性的不同意,還是理性的不同意,前者我們當然尊重,後者的話歡迎來觀點交流。


因此,我期待理性對話需要:

1、說:提出論述

2、聽:保有開放性

3、心:在語氣當中表達尊重


這樣的交流,就有機會形成神學性的對話,就是我們一起在做神學。

(好像太嚴苛了齁?有些學者也是蠻嗆的😓可是我覺得那種學者很沒風度,願我們的身量和我們的知識,以及愛神愛人的心是一起成長的。)


目前我也注意到亂嗆聲的人,我好好的回應之後,他們都消失了,或是不繼續回應了,大概沒有滿足到他們吵架的期待,這也是有趣的現象!


很喜歡網友Harry在臉書討論串介紹的概念—家族治療大師Satir談的五種自由,剛好回應我對於聽友投稿的一些思考。


自由地看和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


自由地說出你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自由地感受你所感受的,來代替應該要感受的。


自由地要求你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


自由地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的路,而不敢搖晃自己的船。


The freedom to see and hear what is here, instead of what should be, was, or will be. The freedom to say what one feels and thinks, instead of what one should. The freedom to feel what one feels, instead of what one ought to. The freedom to ask for what one wants, instead of always waiting for permission. The freedom to take risks in one's own behalf, instead of choosing to be only "secure" and not rocking the boat.


當我們在思考中不害怕搖晃自己的船,我們就有前進的可能。


最後,用昨晚一段真實的對話總結,我跟美國的朋友音訊聊天,問他:「你有沒有覺得一般的事情,大家討論起來都有論述,即便是不喜歡,也會說明為什麼,但是每次討論到信仰的事情,在提出信仰正確的原則下面,好像就沒有第2層的論述??」


例如:聖經是權威,敬拜的重點是神不是方式,不可停止聚會,常常禱告,要把困難交托給上帝,要饒恕你的敵人。


這些重量級的原則一丟出來,異議、討論就被消音了。


朋友說,大家可能是不敢講出自己的想法。


我說,搞不好是根本不敢想,也許害怕自己想過之後,就會推翻原來以為的原則了。


事實上,探討論述之後可以回頭修正我們對於原則的理解,有可能我們原本對原則的詮釋比較狹隘,是有當時的處境,比如說初代教會用口述的教導,卻有人假借使徒之名,異端邪說亂竄的時候,當然要強調正統經典,可是我們有了正典之後,提出對於聖經內容不同詮釋的可能,只要論述有理,經得起批判性思考,很可能就是更好的論述!


信仰原則不是我們的安全感,是我們的基準線,上帝才是我們的安全感,倚靠聖靈可以使我們更深的明白神話語的奧秘。





6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