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曾經幫助我的人犯了罪,我該如何整理破碎的心?
- 神學少女
- 8月2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不知道神學少女是否可以開一個專題,談談「如何面對教會裡犯罪的人,尤其那位犯罪的人他以前確切幫助過自己⋯⋯」
近期看到po文有講到教會裡的人犯罪。
但我想說的是,一般會友其實心裡很混亂,因為那些犯罪的人,確實曾經幫助過他們的生命,如今看到他們犯罪的消息,感到無比錯愕,心情混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然後也會因此被受害者貼上「對罪縱容,或沈默不敢發聲」的標籤。
但其實是一般會友的心情混亂到不知該怎麼辦,在心裡秩序還沒整理好甚至不知道如何整理,也很難有什麼「正確」的行動。
不知道神學少女可否來談談這塊,普通會友該怎麼面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屬靈長輩犯罪的那種心情混亂呢?
_________
我收集了一些網友的回應,匿名整理在此:
網友A
我看到你的招募,我自己身邊沒有傳道人或牧師犯罪,以第一手經驗來說是沒有。
不過我想到了2個案例,或許可以參考。
1。是前陣子網路上吵的風風雨雨的康希受訪事件。
我是7年級生,國小就在教會長大,但在大學時期,因為教會年輕傳道的影響,我們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特會,成為我信仰很大的轉捩點,那時候很追求一個教會的典範就是城市豐盛教會。
我記得還因此我大學畢旅就是和教會青年一起去新加坡參加特會。
因此,我想康希牧師在我信仰路上是有指標性影響的。
多年前康希牧師入獄,對我而言衝擊就蠻大的。失望一定有的,但畢竟我不是他們的會友,衝擊相對小。但前陣子康希受hope教會訪問事件,卻也讓我花了許多時間,全網到處看各方的論點,各種的批判,期待在其中整理出自己的觀點。 先說結論:一個有明確犯罪事實的牧師,可不可以重新站講台?
我個人覺得在自己的教會通過長執會的接納可以,但是其他地方的講台,不可以。
因為我發現大家爭論不休的焦點就是康希牧師真實悔改了嗎?真的有承認自己犯罪的事實嗎?
說真的這只有他們教會的人真實清楚。
我想城市豐收教會雖然是一言堂的巨型教會,但是這麼多的全職服事同工,應該不可能讓一位完全沒有悔改的牧師重新回到主任牧師的職分上。
但是對我們這些外圍的人來說,畢竟我們不是他們的會友,我們只能從大眾傳播媒體或是特會上聽到他的訊息,我認為他就不該在站講台,因為爭議性太多,反而成為了絆腳石。
大家網路上風風火火的討論,對教會界本身或許是好事,但對傳福音或是宣教有幫助嗎?
另外一個讓人傷心的事件就是校園團契的性騷擾事件。
做為台灣最大的學生工作機構,這樣的事情居然存在了這麼久,這讓我真的很失望,也對大型教會、機構的組織產生質疑,但必須說,有些事工真的需要有規模的組織來推動,所以這方面我也很困惑,究竟教會保持小而美但是健康的狀態就好,還是應該持續的往大型組織邁進?
網友B 以前我在一間教會裡面有一位長老他的工作能力非常強,他是做電腦科技的長官,自己也在做濾鏡片的工廠自己開公司,他自己也有婚約也有小孩,他早期的時候是在台灣長老教會,後來成年後自己開拓教會,把兩間快要關門倒掉的教會兩間合併一間,一間是福音派的,另一間是靈恩派,對於弟兄姊妹生活上的困難他都出手幫忙,我對他的印象之前非常的好,總覺得他很厲害,當時的我年紀還非常年輕。
但是!!!!!!有一天我卻聽到一個急症和我的消息,我這位長老去外遇了,還吃的官司,這件事情的爆發後使得教會裏面的人包括我在內都離開的那離開那間教會,我的心情大約有半年的時間去做調整,那半年的調整當中內心中的掙扎分矛盾衝突,後來從聖經的故事裡面很熟悉的故事去看待神職人員的這個角色問題,我發現以前的我不知不覺中,會把神職人員,長老牧師傳道人給神格化,當我認親的事實,我的心就在也不會那麼難過,因為神職人員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問題,我學會去看待自己的眼光如果去看待這些神職人員,要不然我自己會氣死!
我都跟他們斷絕往來,不是我鐵石心腸或是無情,是後來我去找那些幫過我的那個牧者,他卻翻臉不認人,因為他外遇被人家告有官司再生,而當時那個教會的長老就決定解聘他在這個教會當牧師。 其實信主這麼多年來,我覺得我們台灣的教會環境裡面的神職人員給人家的印象通常不是那麼好,而且發生一些事件新聞報導都有報,所以你要夠叫我分享我的心情,要怎麼說我很難表達因為心裡面很混亂!真不知道如何跟你分享表達我曾經的經歷。
網友C:
我剛剛看到一個影片,在講文化腳本,是說一個我們沒有讀過的情境,我們就很難知道如何應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1AXBtk-dM&feature=youtu.be
我想到之前不再教會日子粉專的一篇文,是再說不知道改怎麼去面對,幫助過自己但是犯錯的領袖。
我就在想在我們教會的聚會和查經中,我們沒有一個敘事是,如何去面對一個兼具人性優缺點的信徒。
雖然我們知道亞伯拉罕、雅各各樣的好事壞事,但是信仰群體的勸勉,都是我們可以效法、或是我們應該避免;但是很少提及,如果我們是這樣好壞兼具的信徒身邊的人,我們應當如何應對的。
我想到最近屬靈狀況的文,我覺得現代的信徒靈性確實有個人化的趨勢,我自己也蠻贊同不要被外在的宗教KPI綁架;不過如果說當代信仰的群體性,知道如何面對具有人性複雜面的弟兄姐妹,或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留言